关灯
护眼
字体:

所谓漪人(97)

作者: 元迦 阅读记录

两人小心进来,阿月小声问道:“姑娘找我何事?”

“有件要紧事需要你去做。”

“追风现在在哪里?”追风是当年她在崔家豢养的飞鸽。

阿月微怔,细想一会儿:“还在长干里。”

“幸好。”崔清漪低语,“找间铺子,待会儿在那写封信,黄昏时绑在追风身上,让它去扬州找小五他们。”

“什么信?”阿月疑惑。

“一封能让林书臣能来的信。”崔清漪俯身倾耳,“湘水至金陵,盼君来寻江。”

“姑娘这是打算让林大夫来金陵?!”昙云惊讶,“那王爷不就知道了?”

崔清漪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但想了想,还是以姐姐的病为重:“知道就知道吧,当务之急,是让这封信交到林书臣手上,让他速速来金陵。”

她坐下来,随意拿起一盏冷茶:“对了,我们这两个月回长干里住。”

“为什么?”

崔清漪抿唇,轻轻吐了一口气:“我接受了江寻舟的心意,快的话,下个月就能办婚事……”

昙云忙打断,苦闷道:“姑娘,不,王妃,这不成的,你并不……”

崔清漪摸了摸她的脸,微笑起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是缓兵之计而已,别担心。”

昙云扑到她怀里,小声抽泣:“我只是替姑娘委屈,凭什么要被他那么威胁,大不了给他撕破脸。”

“阿月你听听,昙云现在都敢直接跟人撕破脸了,日后说不定还要提刀就杀呢。”崔清漪见两人忧心忡忡,故意逗她们一笑。

昙云直起身子,抹了把眼泪:“哪有姑娘说的这么骇人,我就是觉得,这江公子心机实在是深沉。昨日对姑娘的那些好,竟都不是真的……”

“路行此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又有什么区别呢?”

除此之外,她真不知该怎么劝慰自己了。

第47章 回响“他竟然来了金陵。”

除夕当日,千门万户明灯错落,街旁欢声笑语,定王府却稍显黯淡。

这一个月来,皇帝以藏污纳秽,私铸钱币之由,问罪了徐家。定王殿下受皇帝所托,在搜查徐家时,还查出了许多陈年旧案。

其中就包括云家那个案子。

如今,徐家落狱消息在东都传开,有人说是定王殿下特意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也有人说是徐相良心发现,自行向皇帝陈述罪过的……

可皇帝却念在徐相曾经的功劳,将他终身圈禁在牢里,至于那个徐怀瑾,倒迟迟没有定罪。

真相是什么,已经被悄然掩盖了下去。

六安跟着萧绥进了书房,给他递了封信:“王爷,林大夫从扬州寄来的。”

“林书臣?”萧绥坐在交椅上,示意六安拆开,“说了什么?”

六安不动,眨了眨眼:“林大夫说……有要事相商,还请王爷速速来扬州。”

“没了?”他诧异。

林书臣甚少找自己帮忙,如今却说有要事相商,怕是事不小。

六安翻了翻,十分肯定:“没了。”

前些日子,他跟着王爷一直在忙徐家的事,水深火热中,偶然听人说在密州见到了一位姓崔的姑娘,王爷当机立断就要去密州找。

可昭庆公主却在徐府大骂王爷和王妃,说王爷不顾兄妹情分,大义灭亲,还说王妃惺惺作态,活该重病,是他们一对夫妻将她害到如此田地。王爷不愿王妃背上这样的骂名,于是便放缓了去密州的日程。

如今,怎么林大夫也出了事?

见萧绥沉默,六安泛起了犹豫:“王爷,那我们是先去密州,还是先去扬州?”

萧绥起身,将那封信接过,又反复看了看,心里猜测:扬州……她是扬州人,难不成林书臣在那里看到了她?

那密州的消息……

萧绥随手拿起湖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转交给六安:“这封信你交给大理寺卿李叔凛,他曾在密州待过,托他问一问密州的亲友,看有没有她的消息。”

“王爷这是?”

萧绥揉了揉太阳穴:“去扬州。”

六安离开时将门合上了,沉寂许久,萧绥才抬眼望了望远处。

沁水居已整修一月有余,如今从外面看起来,比从前还要好些。甚至连屋子里的陈设,也都是他亲自选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静默,这一个月来,总是做梦,梦到她穿着青衣缓缓向自己走来,一伸手,梦就醒了。

原来,她当日提起《惊梦》那折戏,是这个意思。

萧绥将从前的思绪抛掷,起身欲走,却不小心碰掉了旁边的一册书,俯身捡起,从中掉出了一张红笺。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恍然后,不可置信地将那张红笺拿了起来。

映照雪光,他看到了一行熟悉又陌生的字迹:盖说夫

妻之缘,伉俪情深……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欺你瞒你,是我之错,今岁既知,各还本道。愿夫君相离之后,一展宏图,看尽风光……崔清漪[1]

她从未这般叫过自己,第一次叫,竟然是在和离书中。

萧绥下颔紧绷,艰涩将手中的红笺握住又展开,撕扯后,片片红笺宛如滴落的红泪,斑驳迷离,无一不昭示着他的愠怒。

但很快,他恢复了冷静,将那些字磨灭的冷静。

走出王府,外面下起了雪,今夜团聚守岁,他去了东宫。

进了正殿,六安将他的披风顺手取下,萧琮看见,起身走近:“怎来的这么晚?”

萧绥抿唇淡笑:“王府有事耽搁了,还望兄长别生气。”

萧琮怎会生气,只是外面雪天路滑,怕他再精神恍惚摔在雪中:“今日裴公也来了,去花厅用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