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夫君黑化前(双重生)(132)
如果她早些知道一切,或许就不会因错觉而产生离开的念头,而是会与他站在一起。
“以你的性子,一定会选择与我共同背负这些。”洛长安侧过头,握住她的手,“我不想你变成与我一样的人。”
“那样长久的时光里,我越沉溺其中,便越发觉得,一切对我来说都变作了身外之物,变得很轻很轻,言语,钱财,权势……甚至是人命。”
“这是件太可怕的事,是我不愿接受,要尽全力甩掉的念头……而你不该承受这些,你合该无所负累,该心无挂碍。”
姜满摩挲他的手背:“可我还是知道了。”
“是啊,你还是知道了。”
“而我也直到如今才明白,这条路上,我需要你。”洛长安勾住她的指节,与她的手指扣在一起,“需要你,牵住我的手。”
第64章
太后的消息比姜满想象的要更快些。
行至寿安宫时,刘姑姑已在宫门前等候。
她在宫门处拦下洛长安的素舆,轻声叹息,朝他摇了摇头。
洛长安撑着身子站起,被姜满按下了。
她捏了捏他的掌心,独身一人上前,随刘姑姑走进去。
寿安宫里的燃香一如往日,太后今日起了身,正坐在屏风后翻经书。
姜满绕过屏风,还未等瞧清楚人影,先屈起双膝,俯下了身。
“臣女有过,请太后娘娘责罚。”姜满叩首拜道,“前些时日在行宫的林苑,是臣女一意孤行取消婚约,此番在宣城,臣女亲眼见到三殿下命在旦夕,知晓了臣女对殿下的心意,这才旧事重提。而今日之事,亦是臣女怕了燕京城里的明枪暗箭,才擅自交出太后娘娘所赠之物,劝说三殿下与臣女一同离开燕京。”
座上传来一声叹息。
太后放下书卷,道:“你倒是将他身上的担子都摘了干净,起来罢,哀家心里清楚,你不必替他揽这些担子。”
姜满却不动,继续道:“三殿下与臣女一同来拜别娘娘,正侯在寿安宫外,还请娘娘也见一见殿下。南安路远,此番陛下准我二人长居南安,除圣召外无需回京朝拜,我与殿下再次回燕京不知是几时,日后唯有书信至京中问娘娘安康。”
座上沉默着,半晌,太后终于摆一摆手。
刘姑姑上前,边扶着姜满站起身,边道:“姑娘请起罢,娘娘已经允准,奴这就去请三殿下。”
姜满这才直起身体。
太后朝她招手:“来,陪哀家坐一会儿。”
姜满走上前,瞧见案上摆着三盏茶水。
她坐下,便听太后问道:“打算何时启程?”
姜满应:“就在这几日了。”
“郑贵妃那儿还备着你们……”太后欲言又止,“你们的婚典,真的不打算在燕京办了?”
“是,我与殿下都不在乎这些,如今只一心想远离燕京,其余的,都等到了南安再行商议也不迟。”姜满望着太后眉眼间因憔悴生出的细纹,心中泛上些许酸楚,“我与殿下离开后,还请娘娘务要保重身体。”
叹息声再次落下,太后抬首在发间摸索了一会儿,摘下一支金钗,轻轻牵过姜满的手。
“走罢,走罢,远离燕京这样的是非之地也好……”她将金钗放在姜满手中,道,“这支金钗还是哀家成亲时,哀家的母亲留给哀家的,哀家看不到你们的婚典,便将这支钗先送给你,作你与洛宁的新婚贺礼。”
姜满心头一颤,屈膝再跪:“娘娘……”
太后轻拍她的手:“南安山长水远,你们这一路要走许久,途中路经元陵,记得代哀家回去瞧瞧你祖母与母亲,向她们问一声安好。”
姜满垂首应了声“是”。
“皇祖母。”
脚步声自后传来,太后放开手。
影子一晃,遮过自窗棂投入的碎光,洛长安快步上前,膝骨一屈,跪在姜满的身畔:“皇祖母,今日之事都是孙儿之过,一切皆是我的主意,是小满拗不过我,请皇祖母责罚。”
太后轻声哼笑。
姜满侧过手臂,轻轻撞了撞他。
洛长安这才眨眨眼:“皇祖母……”
太后垂着眼皮瞧他:“洛宁,这话我本不该同你说,只是,你以为天高皇帝远,此生往后便都能相安无事了么?”
洛长安微微垂眼。
太后牵过二人的手来,放在一起:“哀家自是希望你们两个和和满满,不过若有朝一日……回燕京时,记得带上哀家赠与你们二人的新婚礼。”
掌心再次与洛长安的手背叠在一处,姜满触到洛长安指上的玉韘,心绪却与一年前初来燕京时的繁杂再不相同。
她如今已能安然握住他的手。
二人再陪太后说了会儿话,叩首拜别,离开了寿安宫。
宫道长长,走过迎祉门,魏澄已等候在宫门处。
“殿下,姑娘,东西都已备好了,晚些时候便可启程,明正司的人都有周大人安排,请殿下放心。”
姜满愣了一瞬,侧首:“动作这么快?”
“前些时日就已在准备了,阮朝也已前去同青言说过,晚些时候我们就离开。”洛长安点点头,握紧她的手,“这一次,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留下你。”
--
青言得了阮朝的消息,已将一切收整妥帖,姜满回府抱了小猫,转去同顾嘉沅与宋洄道别。
二人离开的太过仓促,顾嘉沅连哭都还来不及,怔着神色送别,直到送二人至城门口才掉了眼泪。
“南安啊,那样远的地方,我还没来得及给你们准备新婚的贺礼……小满,你们此后都……真的再也不会回京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