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夫君黑化前(双重生)(134)

作者: 鱼苍苍 阅读记录

洛长安道:“无妨,那几个人便是跟到南安去也翻不出什么浪花,倒是随行的明正司人,要劳烦周瓷暗中留意。”

魏澄皱了皱眉:“殿下是说我们的人里,有……”

洛长安颔首:“查清后多加留意就好,还不是处置他们的时候。”

魏澄躬身应一声“是”,退出房门。

屋内的灯烛有些暗,姜满正拿簪子去拨灯芯,边问:“随行的这些明正司的人里,也有他们安插的人?”

洛长安从她手中接过簪子,将灯火拨亮些,道:“明正司自皇祖父时建立,虽如今已改了名,与从前大不相同,但也并不全是我的人,许多愿意留在明正司,愿跟随前来的人也并非是愿跟随我,只是因为,他们没得选择。”

“我在燕京时掌明正司,自可让那些人的本事有用武之地。但也正因此,我离开燕京,皇上会因曾有我的存在,不再重用留下的人。”

“留在燕京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可前往南安也未必。我如今离开,没有再坐上那个位子的希望,他们中有人自然要为前程考量,起些别的心思……比如,另择他主,出卖南安的情报。”

姜满沉思了一会儿。

她望着忽闪的灯火,问:“洛宁,你当真没有再回燕京的打算了?”

灯火一跳,洛长安擦拭簪子,为她拢起长发,将发簪重戴回她的发间。

“怎么才离开就说起回去,我还以为你要同我感叹人心叵测世态炎凉之类的。”他笑着,抚过她的发,正了正神色,“你想我回去么?”

姜满很干脆地摇头。

“那样的纷扰之地我早已呆够了,若能选择,我恨不能此生都远离燕京。”她抚了下簪子,神色却飘忽了一瞬,“只是,方才听你与魏澄所谈,我们身边的埋伏与细作日后只多不少,临行拜别太后娘娘前,她也曾说过,我们虽远离燕京,却并不能彻底远离纷争……更何况,你我如今虽选择离开,但我们与燕京,与那里的人,始终都有未能了结的旧怨在,我还是担心,担心我选择的这条路,依旧是错的。”

洛长安握住她的手。

他细细摩挲她掌心的纹路,道:“既选择离开,就不要担心了。一切总有一天会了结,但不会是现在,这些也不是我们眼下需要考量的事。”

“而我也无谓我们如今选择的,无谓这条路会通往何方,就像我不是你唯一能选择的,可你还是选择我一样。”

车队随行者众多,马车行进的速度不算快,路途中元陵来过信件,说是兄长已自南境归来,与苏姐姐成亲,行冠礼,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成亲的时日是早定下的吉日,冠礼与袭爵礼又挨得很近,三桩事先后挤在一月间,姜满赶着路,却一桩也没能赶上,于是也不再着急,放慢了行进的脚步。

临近元陵时,正是季夏时节。

元陵的夏比燕京来得

更早些,还未到元陵,二人已都换上了轻薄的衣衫,沿途的小路满是青郁,姜满望着几乎要从枝桠间滴落的翠色,想起,她到燕京也是这样的时节。

曾经的她借洛长安经历的过往再次回到元陵,目之所及的,只有一片枯骨与焦土。

而如今,元陵山花遍野,满眼葱茏生意。

要在元陵停留些许时日的缘故,车队分了两路,阮朝随行元陵,其余人等交给周瓷与魏澄,先行前往南安。

姜满提早给家中去过信,姜府早早派了人等候相迎,马车停在元陵的远郊,姜满见到前来接应的卫荀。

卫荀与她差不多年岁,是父亲军中兵士的遗孤,被父亲自军中带回后始终养在姜家,与兄长一同习武念书,多年相处,同他们已与家人一般无二。

卫荀见了她,满面欣然神色,跃下马来,唤她:“姑娘!”

姜满才走下马车,仰面瞧见他,眼眶一酸:“阿荀,许久不见了。”

她终于回家了。

卫荀这才顾得上行礼,朝她弯一弯身,又朝走在她身侧的洛长安行礼:“王爷。”

洛长安颔首,示意他不必多礼。

三人打了照面,洛长安瞧一眼天色,有些犹豫:“这个时辰,待我们到府里,会不会有些晚?”

“不晚不晚。”卫荀示意身后的侍卫牵马上前,边道,“侯爷他本也打算前来的,只是事务太忙没能抽身,他提早为二位备了马匹,快马到城中,两个时辰便够了。”

姜满看出洛长安的踯躅,牵他的手退后两步,低声同他耳语:“到元陵的地界时我便觉察出,你在怕?是因为曾经的记忆么?”

“并不是怕。”洛长安摇头,放在她掌心的手指却有些僵,“我只是,有些紧张……”

见他难得露出这样的神色,姜满笑着:“从前来也来过,见也见过,怎么这会儿紧张起来了?”

“不一样。”洛长安却道,“从前来时,你我还没有婚约在身。”

姜满思索一下,依稀懂了他在顾虑什么,拿指腹摩挲他的手背:“洛宁,你很好很好,不要总是怀疑自己。”

洛长安攥紧她的手,点点头。

姜念时所备皆是快马,二人将马车与自燕京带来的手信交给阮朝,随卫荀赶至城中。

入城门时已是夜里,半月前接连置办了几桩喜事的缘故,城中沿街还挂着五色的花灯,一路望去,像是以灯火铺就的一条,回家的路。

纵然离开元陵多年,对元陵的景物些许生疏,姜满不会忘了家在何处,纵马一路向回,远远处便见姜府灯火不熄,她的兄长姜念时正在府门前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