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夫君黑化前(双重生)(135)

作者: 鱼苍苍 阅读记录

与他一同等在门前的,还有他的新婚妻子,苏棠。

熟悉的人影渐近,姜满唤一声:“哥!”

她跃下马,如幼时那般快步跑去,临近处转了方向,扑到苏棠的怀里。

“阿棠姐姐!”

清淡的香气萦绕周身,怀中再不是梦中连影子都不见的亡魂,如今她所见到的,拥住的,是真真切切的,她的家人。

姜满唤着,嗓音中不自觉染了哭腔。

苏棠的眉目如旧时温柔,一如多年前那般柔声哄她:“我们都想你许久,总算等到你回来了,回来就好。”

身侧的姜念时轻咳一声。

姜满笑,退开,弯着眼:“阿棠姐姐,我哥定是想我叫你嫂嫂呢。”

苏棠揉她的脑袋:“不必听他的。”

话音落,苏棠顿一顿话语,目光落在她身后。

马蹄声在近处,洛长安跃下马。

苏棠躬身,朝洛长安行了个礼:“臣妇见过王爷。”

洛长安忙伸手,虚虚扶住她:“不必多礼。”

在旁的姜念时亦躬身,朝他行了个简单的礼。

“王爷。”他恭敬唤着,拦住姜满朝洛长安靠去的脚步,抬臂横在二人中间,又道,“小满,膳厅中备了餐食,阿娘在堂中等着你们,你先与阿棠去见她,我有话要同殿下讲。”

“哥……”姜满观察姜念时的神色,脚步迟疑。

直到余光里的洛长安对她点一点头,苏棠在旁轻轻拽了拽她的衣袖:“走吧小满,阿娘等你许久了。”

姜满这才转身,同苏棠走进去。

月色清朗,照亮姜念时清隽的眉眼,却没能照亮他眼底的暗沉颜色。

他腰间的剑不知何时已攥在手中,剑鞘就横在洛长安的身前,在灯下横亘出一道冰冷的界限来。

他垂着眼,看向挺直脊背立在阶下的洛长安,嗓音也沉沉:“我问你,在燕京时,小满为何要与你取消婚约?”

“是我的错。”洛长安道,“是我不好,惹她生气。”

姜念时哼笑着:“我猜也是如此,南越使臣入京,你与那南越帝姬不清不楚的传言吹得可够远,连元陵都遭了这阵风。”

听他提起南越使臣,洛长安忙否认:“并非因此事,我与南越帝姬全然是谣言与误会。”

“误会?”姜念时目光不善,冷声,“我在南境时曾受人相助,是南越人,如果我没猜错,是她的人?”

洛长安:“是……”

姜念时的指腹抵在剑柄,几欲顶开剑鞘:“你还说与她清清白白?洛长安,这儿不是燕京,不再有余地任你肆行无忌,你有负小满,叫她委屈,即便她看中你,愿带你回来,我却总要为她讨个公道,从前我信任你,却不妨碍如今我反对你们走在一处。”

他言辞切切,洛长安一时不知从哪儿开始解释,只得先试图安抚他:“兄长,你先听我……”

“别同我狡辩。”姜念时打断他,瞪他一眼,又添一句,“也别唤我兄长。”

“念时!”

“哥!

眼瞧着姜念时几乎拔剑出鞘,躲在府门后的姜满与苏棠忙上前作拦。

“哥,你误会了。“姜满钻到二人中间,几步跃下石阶,同洛长安立在一起,“洛宁与长平帝姬之间的交易我都知道,他们走得近,只是谈及南越与熙国的结交事宜,商议如何助你脱身南境。”

“解除婚约又或是离开燕京都全然是我的主意,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不是他有负于我。”

“小满,你……“姜念时一时语塞,”你们还未成亲,你便这样护他?你才同他相处一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姜满仰首直视着他,没言语,却动一动腕子,牵住了洛长安的手。

姜念时目光一凝,咬咬牙:“姜满!”

“念时,好了。”一片焦灼中,苏棠出言作拦,“阿娘还等着呢,别为难他们两个了,有什么话回府再说。”

膳厅已备好餐饭,姜满跨过门槛,望见那道坐在堂中的,熟悉的影子。

含在眼眶多时的泪终于落下,她的双膝登时一弯,嗓音里压着哭腔:“阿娘。”

没料想到她这一跪,堂上妇人匆匆起身去扶。

“小满。”宋冉柔声唤着她,抚过她的额发,轻柔拭去她眼角的泪珠,“才一载未见,怎么还哭了。”

却不等宋冉将姜满扶起,又一道影走入堂中,跪下了。

洛长安并跪在姜满的身侧,行礼,道:“晚辈洛宁,见过夫人。”

宋冉忙转过身:“殿下,快些请起,臣妇如何能受殿下的礼。”

洛长安却摇头,道:“晚辈该向您行礼的,一别多年,您与老夫人的身体可还安康?”

“好,都好,眼下时辰太晚,母亲已先歇下,明日你们便能见着了。”宋冉扶他起身,又问,“太后娘娘她,可还好么?”

洛长安微微垂眼,如实道:“皇祖母年事已高,身子不如往日,她总念着您与老夫人,念着元陵,嘱咐晚辈来元陵时定要问您与老夫人安。”

宋冉轻叹一声。

“瞧你这孩子,都长这么高了。”她拿手比划了一下,“沐微带你来的那年,你才这么高一点儿,还记得当年,当年……”

她话只说了半截,眉眼动容,满是追念,再说不下去半句。

洛长安再次屈膝,跪身在地:“夫人,当年在筠山,是我父亲他,是洛家对不住你们……晚辈自知万死难辞,只能如今在此向你们赔罪。”

“别这

样说。“宋冉拭了一把眼泪,低低叹息,“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先太子殿下与沐微的错。当年,我和侯爷,与沐微和殿下几人间,早已经是过命的交情,侯爷与先太子情谊深厚,又皆是重情之人,当年筠山的消息传回元陵时,我便知他一定会做这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