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夫君黑化前(双重生)(36)
眼见着顾嘉沅收不住脾气,洛檀忙开口:“顾嘉沅!你莫要太失礼了!”
陈令宜也在旁劝着:“顾姐姐,姜小姐不善饮酒,你劝一劝便罢了,今日是宫宴,待到来日私下小聚大家再饮不迟啊。”
洛檀终究是皇室中人,说出的话分量不轻,加之陈令宜在旁轻声细语地劝,顾嘉沅咬咬牙,将话咽回了肚子里。
二人架着顾嘉沅离去,片刻后,姜满的桌案旁重归寂静。
她抚了抚额角,望向在角落里悄声侯了许久的魏澄。
魏澄迎上她的目光,咧着嘴朝她一笑。
姜满起身走过去:“小魏大人,在这儿等我许久,真是难为你了。”
“不难为,不难为。”
魏澄‘嘿嘿’一笑,又道,“姑娘,属下可算开了眼界,早听闻那个顾小姐性子骄横,被顾指挥使宠惯的没有边界,今儿一看果然好凶。顾小姐如此贬折姑娘,贬折元陵,姑娘就丁点儿也不生气么?”
提及顾嘉沅,姜满面露无奈,摇摇头。
“倒没什么的,顾嘉沅一副小孩子脾气,气上头来的话听听便也罢了。”
她道:“明里贬损,总比那些面上和善的软刀子好应付得多。”
魏澄点头道:“姑娘说得在理。”
马车侯在宫门处,周遭几人皆身着明正司的袍服,姜满朝四下里瞧
了一圈,没瞧见洛长安的身影。
见她目光探究,魏澄笑道:“姑娘是在找殿下吧?殿下有事务在身,故而先行一步,命我等带姑娘出宫。”
听他如此说,姜满点头,上了马车。
马车驶出宫门,转过几道小巷后停下来。
车门打开,姜满一眼望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少年仍穿着那身赴秋岁宴的衣裳,发带下坠着小巧的金玉,金玉晃过的光影浅浅映入他的眼中。
他加快几步走来,在马车下站定,伸出手。
姜满没拂他的好意,搭着他的腕跃下车。
她迎上他的视线,道:“殿下方才……是在处置红绡娘子的事?”
自秋岁宴罢,她心里始终惦念着曲红绡,几乎迫不及待地问出口。
洛长安点了点头。
“瞒不过你。”
他道,“有明正司的人守着,狱卒不会为难她。”
洛长安做事向来稳妥,听他这样说,姜满也放心下来。
她垂眼,才发现掌心还覆在洛长安的腕上,于是收回手。
洛长安却反手捞过她的衣袖,指节顺着衣袖覆上来,攥住她的手腕。
“这边。”
他不愿放手,道,“说好的,带你去个地方。”
第21章
天盛街是燕京城最繁华的长街。
正逢秋岁节,长街上挂了连成串的灯盏,自街头绵延,远望不到尽头。
姜满推开窗向外看,被烁烁的灯火晃了眼睛。
马车停在天盛街,魏澄请了声辞,驾着车离开了。
洛长安望向不见尽头的长街,朝灯火倾倒下的光影里踏了一步。
“这儿来往的人繁杂,你跟紧我。”
姜满望着流动的人群,与他同朝灯影底下走,又听他道:“若是怕走散,也可以牵住我的衣袖。”
姜满没有动作,只是应他:“放心,不会那样容易走散的。”
她这样说,洛长安没有再强求。
街上行人往来热闹,沿街的摊位上摆着簪饰物件儿,经灯火一照,闪烁出粼粼的光来。
二人沿着街走,路经一处河灯摊子时,洛长安顿了顿步子。
姜满随他停下脚步。
摊子上的河灯式样颇多,摊贩见二人一身锦缎衣着不俗,堆着笑脸上前招呼。
河灯的灯纸上都画着花样,堆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姜满提起一盏细瞧,摊贩便在旁道:“姑娘好眼光,这盏灯上画的是连理松,祈愿的是不离不弃同心同德,是顶好的寓意。”
姜满将花灯放下了。
洛长安却接着她的手拿过去:“那就这盏。”
他的钱在他自己的口袋里,姜满没什么理由阻拦,只侧了侧目光,道:“你说带我去个地方,是去放灯?”
“倒也不是。”
洛长安捧着花灯,“不过秋岁节放灯祈愿,既经过这儿,不如一同去凑个热闹……或者,就当是陪我前去?”
透过花灯的光影,姜满望着他微微亮起的眼睛,神思恍惚了一瞬。
她又瞥了眼摊上琳琅的花灯,随手取了一盏。
灯火繁盛处人头攒动,游人的高呼声与小贩的吆喝声混杂一处,密集的人群里,依稀可见一方挂满金银饰品的小摊子。
离水畔还有一段路,姜满本打算绕过人群,甫一侧首,瞥见小摊的高处挂着几只银质的小坠子。
银坠子拿红线穿起,随风晃荡着,她一眼瞥过,目光落在挂在中央的一只小鱼坠子上。
见姜满的脚步缓下来,洛长安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道:“是个射箭赢彩头的小摊子,去瞧瞧?”
姜满仍望着那只小鱼坠子,点了点头。
洛长安明了,牵起她的手腕,拉着她穿过一众人,走到小摊前。
前一个射箭的人发出最后一支箭,箭矢落了空,周遭人群发出一阵遗憾的低叹。
摊贩亦摇了摇头,神色十分惋惜地叹了口气:“可惜啊,公子这箭只差了那么一丁点儿。”
那人换不到彩头,扔下木弓与空箭袋,低声嘟囔了句“骗子”,愤然离开了。
姜满将那人的举动瞧在眼里,猜想这八成是些骗人的玩意儿,再回身,小贩已凑了过来。
他的目光在姜满二人身上转了转,道:“这摊上的彩头要用射中靶心的箭来换,姑娘可要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