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夫君黑化前(双重生)(86)

作者: 鱼苍苍 阅读记录

周瓷抬眼:“臣清楚了,会沿着目前所得继续查下去,查出与其勾结的人是谁。”

洛长安想了一下:“此事我心中有所定数,不必查了,你们守好别月楼,留存证据,此时还不宜打草惊蛇。”

周瓷了然,才打算转身离去,又顿住脚步,躬身:“臣请罪,今日在别月楼,是臣提早给姜姑娘解酒的药丸,隐瞒了公子,请公子发落。”

洛长安面色了然,道:“无事,我知道。”

他见过姜满醉酒时的样子,记得她醉酒时的样子,不管饮酒多少,她总会合起眼,安静地睡过去。

今夜的姜满没有醉,他从头至尾都知道。

第44章

姜满拽出腰下的软垫,放在一旁。

想要那个位置。

她笑了声。

洛长安这话当真是违心。

不知是因饮酒还是因吃过周瓷给的药,天已完全亮起来,姜满却毫无睡意。

她看一眼天色,目光随着日光一同落到窗侧的两方匣子上。

匣子通体黑色,是檀木所制,上面没什么旁的雕花,只有最原本的木纹,细而长,一道道攀爬在上面。

两方匣子紧挨着,像是相依偎在一起的两方棺木。

姜满走过去,轻轻抚摸木匣上的纹理,心里忽而有些难过。

她拨开锁扣。

木匣里装着一支羽箭,是她见过的,箭上的血擦掉了,木头和尾羽却已被血侵蚀了,透着斑斑驳驳的红。

满又打开第二方木匣。

里面装着一幅山水图。

清微君的山水图。

姜满按上画轴,缓缓将画展开。

熟悉的笔法,熟悉的落款,她依稀想起许多年前,那方包裹饴糖用的绢帕上……画的好像也是山水。

外头日光正盛,姜满望着手上的山水图,背后陡然起了一层冷汗。

她想起栀月一案,洛长安见到手帕上的画作时,曾流露出的追忆神色来。

宋清晚的死讯是九年前传出,筠山一劫发生在十年前,而清微君销声于世不再作画……是在十年前。

如果,如果清微君不是宋清晚,那么盈华宫是怎么回事?当年死在筠山的又是谁?

曾经的太子仁善宽宥,如今的皇上为政宽和,但十年前,皇上登基时的皇城却也曾血流成河。罢免,诛杀,如今的朝堂高位上所坐,九成都是近十年前间得皇上提拔起来的人。

那个位置,那个位置上的人……姜满被心中忽而涌出的猜测吓了一跳,转眼望到匣子里那支羽箭,却不知为何,转瞬平和下来。

她小心收好画卷,合起匣盖。

接连两日,洛长安在外与周瓷一同部署埋伏在青俦山的人,姜满换了身简单的装束,与阮朝同去了趟柳鸣村。

薛锦玉见她来,忙请她到屋子里坐。

因许多人自当年的灾荒里落了病,村落里的银钱大多用来给村民治病买药,村中花销吃紧,余下的一些便用来给村里的孩子添置衣物书籍。

薛锦玉房内的布局简单,只一张床,一方桌,写字用饭都在同一张桌上。

薛锦玉将桌上东西挪至一旁,为姜满倒了杯温水暖手,问:“姑娘今日怎么得闲前来?”

姜满骑马前来,有些渴,喝了口水才道:“上次匆匆一面,有些事我没来得及问你。”

薛锦玉点点头:“姑娘只管问就是。”

姜满问:“我曾问过你,那日如何猜到我与他,你说因明正司猜出是他,那你如何猜出是我?”

薛锦玉道:“姑娘提及元陵,问起我这串玉石,我记得家父将它交给我时曾说过,十年前曾有一个人来过太康,那人与姜侯爷关系匪浅。”

十年前,与父亲关系匪浅的人……

姜满捏着茶盏,心中有了定数:“十年前?也就是说,玉串是他交给薛知州的?”

薛锦玉想了一下:“是。”

姜满又问:“他为什么给薛知州这样东西?十年前的太康,发生过什么?”

薛锦玉回忆着:“十年前我年岁尚小,那个人来太康的时候,我刚巧与母亲一同回外祖家探望,对当年的事没什么记忆。后来知道这件事,也是……也是父亲身故前告诉我的。”

说到这里,薛锦玉眼睫微垂,碰了下面上的面具。

姜满轻轻握住她放在案上的手。

薛锦玉没有沉在追思里太久,再抬眼,神色已恢复如常。

她道:“当年父亲秘密将他接到府中,对外封锁了消息,故而知道此事的人不多。父亲说,他是个很重要的人,是自燕京逃来太康的。父亲将他藏在家中,他本该护好那个人,不能出一丝差错。”

“但最终……是父亲杀了那个人。”

姜满手腕一僵:“是为什么?”

薛锦玉道:“那个人的分量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为了逼迫他现身,太康城被前来捉他的人团团围住,那些人捉走了许多城中的孩童,寄信给父亲,说,若父亲不交出他,多拖延一日,则多杀一个孩童。”

姜满安静地听着,胸腔却发堵。

她几乎想到接下来所发生的,却还是听薛锦玉说了下去。

薛锦玉的声音复又响起。

“孩童被捉走,父亲想亲自前去商谈,以自己换回城中的孩子,但那个人主动走了出去。”

她不知何时解下了玉串,递给姜满,“他临行前将这个交给父亲,说,若有朝一日,有人认出了这串玉石,可以相信那个人。还有,确保孩子的安全后,请父亲……杀了他。”

姜满轻轻抚过玉串,指尖冰凉一片:“所以薛知州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