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棠锦(268)+番外

宋锦又问:“是谁提要凑银子的?”

“还能有谁?床上病着也不安生的那个。”

李氏想到这个就奇怪,“小叔在京师读书两年,那花销理应不小的,我看小叔那衣着就不便宜,随便一身都要十几二十两。过得比我们都要好,偏生要问我们要钱。”

“大家给了吗?”

宋锦知道秦老头并不缺银子。

李氏摇头,“钱都给婆婆治病了。”

“这事情不用理会,四房不缺钱。”

宋锦想了一想终究是没有把五千两道出。

五千两一年,在寻常的百姓之家,相当于一笔天文数字。

有前世的记忆存在,宋锦不想再给这笔钱,然而此事是她父亲出事之前的决定。

没有足够的理由,不好向宋怀昌提出不给。

李氏和宋锦聊了很多,见宋锦还是坐着不动,无奈地说道:“你刚回来作为晚辈,还是去老宅那边探望一下好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去一趟,做一做样子也行。”

这是孝道的问题。

老人慈不慈很难有个说法,但是作为小辈回村不去探望老人,便会被传成不孝。

宋锦点了点头,让黄婆子收拾出来几样礼物,一会要拿去老宅那边。

再顺便给二房和三房带一份。

于是宋锦索性连衣服都没换,双手提着礼物,再加上黄婆子和小玉各带着东西,踏着落日的余辉,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老宅。

有人问起:“大郎媳妇,这是?”

“我这不是听说阿奶生病了,匆匆赶回来,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带着一些补品去看她老人家。”

宋锦话里带着几分着急。

“哎哟,有心啦。”

那大娘羡慕地看向三人提着的东西。

一瞧就不老少了。

村子里看到的人都不免酸了。

刘婆子的名声早就不咋样了,偏又让人羡慕得不行。

一路上有人问起,宋锦就这么说着。

于是不用小半会儿,几乎整个秦家沟都知道宋锦孝顺了。

远在异地他乡,听到老人生病了都能匆匆赶回家里。

有人问起了秦驰。

宋锦又道:“相公再过两日就赶回来了,他在进学不是说请假就能请到假的,总要有个章程,是不是?”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

几个长辈都称赞起来,“大郎也是个孝顺的孩子。”

“正是,我相公最是孝顺不过的了。”宋锦称赞起秦驰来脸都不红。

若是秦驰听到都不知该作何感想。

这个称赞他的妻子,他已经有两年不见了啊!

有人拦着说话。

宋锦一一回答,脾气好得不行。从家里走向老宅的路上,硬是比平时多花了两倍的时间。

小玉提着的东西,转去了二房。

宋锦和黄婆子一前一后踏入了秦家的宅子,仆妇见到宋锦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连忙进去禀报宋锦来了。

“来就来了,以为是啥大人物啊。”

老刘氏躺在床上都不安生,骂骂咧咧地说道,“老娘病了这么久,也没见他们回来,现在都快好了,再来像模像样?”

在屋外的宋锦听了,默默当作没听见。

不过,将原本给老刘氏的东西,又一分为二,添去了三房那一份当中。

宋锦吩咐道:“黄大娘,这些都搬去我三叔家里,听说三婶又生了个大胖小子,我都还没有看见过。”

黄婆子愣了愣。

本想说拿错了,可看到宋锦浅笑的嘴角,不带笑意的眼底,顿时低头当着没看见了,恭敬应道:“好的东家,我这就拿过去。”

黄婆子对这里不陌生。

立马提着东西去三房。

屋子里面的老刘氏,早前看到宋锦拿着一堆东西,本来以为都是给自己的。

当黄婆子拿走了大半,说是要去给三房的,她瞬间就被挖了心似的,心痛得一揪一揪的。

“回来回来,都给我回来。送给老娘的东西,凭啥拿去三房?你,你个不孝东西,到底是来看我还是要气我的……”

老刘氏指着踏进屋子的宋锦骂道。

这是两年没见,老刘氏的脾气又见长了。

第227章 劳你又白高兴一场了

宋锦被骂了也不在意。

左耳听右耳出,将手里提着的一包糕点和茶叶放下,浅笑地说道:“阿奶这骂人挺大声的,中气十足,很显然是好得差不多了,我和相公也放心多了。”

茶叶明显是给秦老头的。

最后老刘氏只得了一包糕点。

屋子里没有其他人,秦老头也正好不在,宋锦便敷衍了几句,然后人就出去,压根不理老刘氏骂人的话。

宋锦揉了揉眉心。

黄婆子也正好出来,听到老刘氏的骂声,差点要呸她一脸,“夫人不要在意,有些人没脸没皮的,一天不骂人就过不下去。”

“我知道,没当回事。”

宋锦真没把老刘氏当回事。

如老刘氏这样的人,她见得多了去。

秦老头在厅堂。

正当宋锦要过去见一见的时候,迎面看到了秦明松。

他站在不远处的廊道。

不知是不是距离远了,宋锦眼花了,才会觉得秦明松的眼神不太对。

反正让人不太舒服。

宋锦索性当作没看见他,转身抬脚迈入了厅堂。其实她和秦老头也没有多少话好谈,表面上寒暄几句罢了。

不就是秦老头关心秦驰。

“今年大郎二十了吧,身子骨可还好?听说景大夫也去了京师。”

秦老头如今有些看不懂秦驰。

原因还是他运气总是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