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生平二三事(155)
魏阁老失笑,“拜您二位所赐,我还有什么不敢的?不瞒您说,前两日我已向皇上照实禀明你们乱点鸳鸯谱的事儿,皇上说,连他都不好意思掺和别人的终身大事,魏家老太爷、老夫人倒是比皇室的脸还大。皇上也已亲口允诺,若您二位张罗着告状分家,直接找他说去。择日不如撞日,不如这就一道去宫里?”
“……”老夫人沉默下去。
老太爷神色颓然。皇帝没在明面上数落过他什么是真的,但那是看顾着他长子的面子,这些他还是察觉得到的。当初离开官场,皇帝可是没一点儿挽留的意思。关乎帝王的言辞,长子怎么敢信口胡诌?那就必然是真的……
有丫鬟进门来,奉上两碗酒酿珍珠汤圆,分别送到魏阁老和魏琳琅手边。
魏阁老端起来,用心品尝。
软糯香甜,暖意直达胃里,吃着不知有多熨帖。
魏琳琅对常做的饭菜自信满满,初学成的却总心里没底,今日先是瞧见煜哥儿吃得津津有味,此刻又看父亲吃得眉宇舒展,终是放下心来。
小小的汤圆舀起来送入口中,她细细品味,也觉十分可口。
看起来,君若这小师父是找对了,得了空定要学一学汤圆其他做法,魏琳琅想着,自己喜欢的红豆沙、芝麻等馅儿的,都要学会学好。
父女两个专心致志做吃货,把两个年老的人晾在了一边。
真不能怪他们冷心冷肺,只是早已达成共识:魏家的门风早已毁在了二老手里,再没个人正儿八经的纠正,不出三代就完了。
老太爷、老夫人一味遵循着所谓的趋利避害,实则是小人行径,魏府门里兄弟两个不屑并一直抗争,族里的人却把歪风学了个十足十,又当真得过很多实惠,以至于到如今遇到什么事,都不服魏阁老这个宗主,齐声唱反调。
而魏阁老能麻利地钳制双亲,却不能镇压整个宗族,这就导致他一度因膝下没有名正言顺的儿子,是非不断。
所以,魏阁老是真的希望双亲主动挑事,开祠堂把自己逐出宗族,但那偏偏又是最难的。
他出人头地到了这等地位,那些个眼里只有权益的人,怎么会放他走?
那他就只好慢慢来,先把作妖的长辈彻底收拾踏实。
此事最终结果,毫无悬念。
不往好路上走的人,先前有形无形祸害人的是非,终会成为轮回的因果报应,老老实实认了是最明智。
老太爷、老太爷不得不明智地偃旗息鼓。
-
何大夫自回京到如今,三五日去一趟长公主*府,为长宁调理身体。
大体说起来是不错,可长宁不是听话的病人,要是肯戒掉胡吃海喝的毛病,情形会更喜人。
只是,作为医者,何大夫更容易看出长宁时时有种活腻了的状态,肯按时服药已是不易。
这日,何大夫循例问诊之后,笑容松快许多,“殿下情形转好,往年冬日里的旧疾,今年大抵不会再犯。稍后调整一下方子,殿下每日晚间服药即可。”
服药次数从每日两次改成了一次,长宁微笑着应下,信手递给何大夫一个盛着诊金的锦盒,道:“见到你家公子和大小姐,替我带句话,得空了就来串门,跟我下下棋。我就不特地送请帖过去了。”
何大夫满口应下。
转过天来,顾月霖和君若联袂来到长公主府。
长宁见到兄妹二人,笑容舒朗,引着他们到水榭。
水榭建得巧妙,冬暖夏凉,是长宁多年来待客下榻之处。
落座后,长宁笑望着顾月霖,“你倒是沉得住气,这许久了,不为任何事登我的门。”
顾月霖实心实意地道:“殿下喜清净,厌是非,若是登门叨扰,之于您或我,都是利弊并存。因此,先前便不敢贸然登门。”
长宁一笑,“混小子,就不信你没用到我的时候。”转而望向君若。
今日的君若穿一袭淡紫,头戴八宝簪、如意钗,将小脸儿映衬得愈发肤光胜雪、面若桃李。
“委实好看。”长宁忍不住称赞,又调侃,“怎么转了性子?以往不是最喜男子装扮?”
君若俏生生地笑着欠一欠身,“我义母——就是月霖哥哥的高堂,最肯花心思打扮我,我到底是个女孩子,更乐得彩衣娱亲。”
“是你的做派。”长宁笑着瞥顾月霖一眼,这小子从不顾忌繁文缛节,君若更不用提了,只是——“蒋夫人和你、月霖正式相认了么?咱们不在乎,在乎的人可比比皆是。”
“还没有。”君若笑答,“依着义母和哥哥的意思,明年乔迁之后,正式办个认亲宴。如今已是冬日,我手头的事搁不下,哥哥也要继续潜心读书,鲜少会客,倒也不用急着公之于众。”
“也是。凭什么魏阁老的双亲找上门提亲之后就认亲?落到他们眼里,不定揣摩到何处。”长宁欣然一笑,“只是,明年认亲时,可别忘了给我下一份帖子,我可是一定要捧场道贺的。”
顾月霖、君若同时起身,深施一礼,“多谢殿下。”
那不是谁都想凑热闹的事,长宁的言语,摆明了是为他们撑腰。
“跟我不用见外。”长宁浅笑盈盈,起身走向棋室,“跟我喝喝酒、下盘棋,这人情就还了。尤其月霖这脾气差的,上回留给我一盘云山雾罩的棋,我和皇兄、友人反复琢磨这么久,的确是能往下走,但都是到一步棋就成了困局,再成残局。小兔崽子,你倒是会给我找消遣天光的事由。”
兄妹两个闻言俱是笑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