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生平二三事(170)

作者: 步云时 阅读记录

皇帝道:“记住,你小儿子贪功冒进以至三千将士溃败事后,长宁没当即处死他,是念着你与皇室的牵连;先帝没继续追究,是念着你到底是他的手足;朕没秋后算账,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若你愿意翻旧账,朕也乐意之至。譬如你当年可曾对长宁母妃泼脏水,譬如你这些年对孙儿孙女的教导,导致了多少令皇室蒙羞的闹剧,这些,皆有证可查。”

临安大长公主的身形摇摇欲坠。

皇帝不屑一顾,转身时唤刘洪,“拟旨:临安大长公主历年来德行有亏,证据确凿,朕只望英国公不再秉承愚孝之道。

“今日起,朕眼中,临安不过一介草木,只待英国公重振门楣,重塑家风。

“今日起,若无宣召,英国公及发妻儿女之外,朱家人等再不可进京。”

刘洪正色领命,疾步赶往内阁值房。

“你、你……”临安大长公主抖着手指着皇帝,“恁的忘恩负义……”

皇帝真笑了,“你可真有脸说。”他在龙书案前落座,视线笔直地盯牢大长公主,“你为江山社稷做过什么?嫁了一个本就堪用的武官,还是生了一个自幼由其父教导的儿子?又或者,是要跟朕说,你教出的那该死的小儿子、该流放的孙儿孙女,先帝和朕的轻纵皆是忘恩负义?”

换了体弱的女子,被这样噼噼啪啪且轮番的无形巴掌一通扇,早就当场晕厥过去。

可临安大长公主是什么人?她颠倒黑白的次数太多,也就是不要脸的时候也太多。

所以,到了这境地,她也只是僵立在原地,陷入愣怔。

皇帝下了最后的判决:“有生之年,朕再不想看到你,更不会允许你宠爱的孙辈踏入京城半步。当然,谁若想死,只管来。”

临安大长公主离宫时的样子,可谓凄凄惨惨。因为她明白,这是最后一次走在皇宫之中。

绝对的权势之下,做过亏心事的人,当真是再无出路,哪怕你出自皇室。

临安大长公主总算明白了,只可惜,为时已晚。

皇帝发作完姑母,内阁诸人已到齐,他命内阁传阅一应公文卷宗。

刚赶过来的五个人看罢,心思各异。有人暗暗称快,笃定次辅要倒台,有人心里打鼓,不知皇帝与魏阁老会不会追究自己与纪阁老常来常往这一节。

皇帝不知道也懒得知道那些小心思,只与魏阁老商量:“次辅本该在去岁秋日罢官,奈何锦衣卫指挥使办事不力,以至拖延至今。等次辅回祖籍之后,该由何人顶替?”

魏阁老心说您可真是给气得缺心眼儿了,这是该当众说的么?但他也理解皇帝,因而一下子推举了四个人,请皇帝三思后而裁夺。

皇帝经首辅一打岔,心绪稍稍缓解,也便顺着台阶下,直接说方才气昏头了,甄选次辅之事,押后再议。

瞥见已经端然跪好的纪阁老,皇帝心里的小火苗又烧了起来,“三日内,纪氏一族,凡有在京之人,一概离京。迟一刻,灭你全族!”

有无官职已是不消说,更已不重要。

纪阁老哆嗦着,话也不敢说,只颤巍巍地叩首。

皇帝却已看也不看他,起身拂袖,“散了吧。”

此事一发,多少人在拍手称快之余,有了对皇权的真切畏惧。

而对于长宁长公主、魏家、顾月霖及手足而言,只庆幸于长宁再没了膈应人的绊脚石,沈星予也不需再为朱宝璋有所避忌。

至于皇权,乃至天下,对他们而言,不过民心二字。

-

蒋氏认君若为义女的日子,如期到来。

沈家三人、魏家父女二人、长宁长公主、李进之相继到来,更有郭如海、沈星予在金吾卫的三名同僚、李进之在锦衣卫的五名同僚各自携家眷前来,再就是君若在京城的一些交情不错的名士、腰缠万贯的商贾。

长宁长公主当仁不让,主持认亲礼,先说了自己与沈侯爷作保,看过并各自誊录君若一份财产明细单子,末了笑道:“原本君若是不肯这般见外的,但蒋夫人与顾公子坚持,她也只好听话,不然就没义母、哥哥可认了。”

大家齐齐发出善意的笑声,又赞蒋氏和顾月霖处事磊落。

接下来,君若对蒋氏行跪拜大礼,蒋氏给了君若娘家祖上传下来的一对儿龙凤镯做见面礼。

顾月霖与君若见礼,交换了见面礼。

君若给哥哥的是一把缀着墨玉坠的古扇,顾月霖给妹妹的是一棵两寸来长的翡翠白菜。

魏琳琅、沈星予、李进之在一旁看着,俱是羡慕不已,尤其魏琳琅,心说自己真是运道不好,要是自己能认下月霖为弟弟该多好?

思及此,她没法儿不迁怒她爹,悄悄横了魏阁老一眼。

魏阁老心知女儿在想什么,莞尔而笑。

没多久宴席摆上,内外各四桌,人们各自落座。

刘槐的手艺不消说,蒋氏和君若琢磨出的新菜式他也全部学了去,另有长宁亲自酿的美酒,自是宾主尽欢。

这日之后,消息渐渐传扬出去,谁都少不得提一嘴君若产业的事。

不论谁听了,都认为是情理之中,她的哥哥是解元郎,自然是两袖清风身无挂碍的性情,而教出解元郎的蒋氏,必然也不稀罕身外之物,母子两个定是真正与君若投缘,要不然,才不会认下第一女纨绔。

说到那位大名鼎鼎的女纨绔,因着认亲一事,人们少不得有所改观:为人处世若真有种种不足,蒋氏与顾解元怎么会与之结缘?

君若听了几日,深切地领略到功名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连身边人都跟着沾光。

上一篇: 所有人都在劝我离婚 下一篇: 装聋作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