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生平二三事(177)

作者: 步云时 阅读记录

此事,官员命妇其实早就看出了苗头,不拍手称快已算厚道,而安阳之事的原由,内外命妇免不得探究一番。

没过几日,大家心里就都有数了。

原本就打算与顾玉霖结亲的人,由衷地庆幸皇帝心意坚定,同时也发现,沈夫人得了空就到顾月霖家里串门。

工部李侍郎催促妻子:“你不是与沈夫人说得上话么?赶紧趁这机会找她,她若能帮衬一把,结亲便有了眉目。”

李夫人却与他心思相反,直言拒绝:“我与沈夫人说话算得投契,正是因为彼此心直口快,没那些弯弯绕。再说了,状元郎一无娶妻之心,二与绝俗女子是手足,怎么可能看得中资质平庸之辈——人与人没得比,我们得有自知之明。”

李侍郎气结,“你用女儿的资质说嘴做什么?我的目的是借沈夫人之口提醒顾月霖,皇上对他寄望颇高,若成为我李家的乘龙快婿,定能得到倾力扶持。”

李夫人却已不耐烦,“刚说了要有自知之明,你就把自己当盘儿菜了。照你这心思,沈家、魏家做不到?他们族里、手足膝下没有适龄的闺秀?归根结底是状元郎如今没娶妻的心思,人家就不多事讨嫌。你有辙就自己想去,没辙也别想我出力,我只给女儿找才学样貌相当的人。”

李侍郎噎得不轻,到底不死心,一日下衙后,去了沈府。

寒暄之后,他与沈瓒说起顾月霖的婚事,语声压得很低:“皇室的金枝玉叶,便是顾公子有心,皇上也会为着他的前程否掉;高门中的闺秀也不合适,太引人瞩目,反倒更惹是非。如此一来,像我这等不上不下的门第,又是实心实意地扶持,倒是最适合不过,侯爷说呢?”

沈瓒不以为意,“不想娶妻就是不想娶妻,谁会在这事情上说违心话。譬如犬子,早跟我说了,二十之后再谈婚事,我深信不疑,在那之前,绝不会动辄提起扰他心绪。月霖的话又是在御前放下的,更不可能出尔反尔。李大人委实多思多虑了,尤其你把门第看的太重,说白了,指的不就是裙带关系?我劝你还是换个人打这种主意为好。”

李侍郎很有些灰头土脸,纵有百般不甘,也只好歇了这心思。

顾月霖每日按时离家下衙,在翰林院附近,有女子暗中窥视,不止一两个,他有察觉,也只能装作不知情。

与生父通信时,顾月霖请他夏日尽量不要走经过北直隶的水路,在那边的人手,也当妥善安置。

程放满口应下。

四月二十五,皇帝收到长宁密函,沉思片刻,唤人请顾月霖到御书房。

礼毕后,皇帝摆出商量的态度:“钦天监上奏,北直隶那边将有涝灾。朕想派你到长宁长公主身边,亲眼看看人间疾苦,学一学长宁的处世之道,只是太过辛苦,实在拿不定主意。”

顾月霖对皇帝与长宁的兄妹情分动容。明明是他请长宁成全,皇帝却将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他恭敬回道:“微臣若能前去,实属莫大幸事,恳请皇上成全。况且,微臣自幼习武,不惧风雨。”

“当真么?那可太好了。”皇帝欣慰至极,“既然如此,朕便以长宁借调年轻官员之名,将你和进之一并差遣过去,具体负责何事,全由长宁酌情安排。”

顾月霖谢恩。他前脚刚走,后脚沈星予闻讯赶来见皇帝,满脸哀怨:“皇上怎么这样偏心?月霖、进之都能离京办差,为何不加上微臣?”

“你——”皇帝不好说我就是觉得你不懂事吃不了苦,卡壳一下,找辙道,“会水么?”

“回皇上,微臣也曾就读义桐书院,书院里有专供人学游水的水榭,微臣和月霖的水性都很好,山长亲口说的。”

“……朕得先问过你双亲,他们若是不放心,朕也无可奈何。”

“全凭皇上做主!”沈星予告退,转身遣亲信替自己去央及父母。

沈瓒和沈夫人因着长宁,本就不会反对,再加上李进之和顾月霖,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于是,见到替皇帝出宫询问的刘洪,不但没有不舍的言语,反倒恳请皇上给自己儿子一个历练的机会。

皇帝喜闻乐见,于是按先前的说法传了明旨。

梁掌柜、何氏获悉,当即开始收拾行囊,也不问顾月霖是否同意。对于少东家,他们断不允许出任何岔子。

换在平时,兄弟三个如何都要带上君若,现下却是不行:北直隶境内的生意、人手物品的调度,容不得君若不在京中坐镇,随时传令到各处。

两相里都明白的事,也就相互叮嘱一番。

蒋氏初闻讯有些茫然,但很快镇定下来,寻来尧妈妈、冯十二商量哪些东西是顾月霖必须要带上的,晚间和君若一起下厨,做了丰盛的一桌席面。

翌日,顾月霖、李进之、沈星予在居士巷碰头,带上各自随从,策快马离京。

这个月的二十七,也就是距离端午还有七天的时候,钦天监上奏皇帝,京城与北直隶将有连日大雨暴雨。

此次并没人想到借助钦天监,长宁若想用,不过一句话的事,根本不必等到今时今日。

再想想旧例,钦天监在灾情十天八天前有所察觉的情形不少。

皇帝愈发确信,此番的准备是势在必行,更是值得庆幸之事。再一个,他这两日本就在想,要利用钦天监使得百姓多一重应灾的甘愿之情,而钦天监预测出来主动上奏,再好不过。

他即刻传明旨到各处,进入应灾的最紧急亦是最后阶段。

数日降雨,人自然可以出行,运送东西却不容易。

上一篇: 所有人都在劝我离婚 下一篇: 装聋作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