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长公主的驸马赘A(72)+番外
虞九舟还要说什么,圣元帝示意她先别说,又问,“驸马还说什么了。”
“驸马说,这天下能查敢查这么大案子的非陛下,就是储君,陛下乃天下之主,他有自己的不得已,那就剩下了储君,可我大周还没储君。”
皇帝点点头,这话在理,得罪人的活不能朕做,得储君来,没有储君的话,那就算了呗。
太监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虞九舟,继续转述,“学子却道,既然长公主殿下贤明,那就让长公主查,长公主殿下是陛下唯一的孩子,又是我大周长公主,没有储君,长公主就是我大周的储君。”
“又有学子说,储君未定,长公主暂代储君未必不可。”
皇帝敲着旁边的桌子,思考着这些话,“继续。”
“驸马告诉学子们,她会来问陛下,让学子们稍候,还派人给学子们送了热茶。”
圣元帝轻哼一声,“她倒是会做人。”
“舟儿,你怎么看。”
虞九舟来,就想到了皇帝会问她,“陛下,臣以为,迟晚这是诛心之言,储君乃国之大事,怎能妄议,再说查天下兼并民田案,她哪来的胆子,勋贵世家,官员乡绅,刺杀下毒,总能杀了她。”
说到后面,她还笑了,一副巴不得迟晚死的模样。
圣元帝对她恨不得迟晚死的态度,有点儿满意,又有点儿愁,这样的话,他什么时候抱皇孙。
他觉得最好的状态是,让她们先给他生个皇孙,两人生完孩子后,开始互相争斗,那才是他最想看到的局面。
“舟儿,你与迟晚是伴侣,尽快给朕生个皇孙,趁朕还能动,帮你们教养。”
虞九舟低头,眸中闪过一丝冷意,帮她们教养?教养地跟他一样自私自利,冷血无情?
“陛下,此事容后再说,迟晚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陛下当真不罚她?”
虞九舟话音刚落,就有太监进来禀报,“陛下,驸马来了。”
“叫她进来。”
迟晚第一眼就看到了虞九舟,皇帝坐在罗汉床上,她在旁边的椅子上坐着,假装看不到有人进来。
长公主殿下太会演了,给她挖了那么多坑,现在当看不见她了。
第37章
圣元帝冷冷地打量着迟晚, 一双老迈的眼睛,像是要把她看透一般。
迟晚恭敬地把在宫门外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一字未改, 没有添油加醋, 也没有隐藏关键信息。
见她这么老实,圣元帝的脸色好了起来,“朕听说你把袁一清气晕了。”
“?”迟晚正大了眼睛,“陛下明鉴,袁阁老是他年纪太大, 承受不了寒风自己晕的, 与臣无关。”
“哼,朕刚想夸你是个忠正的谏臣,你就这么骗朕。”
“臣不敢。”
迟晚垂眸不说话,圣元帝冷笑道:“太医给袁一清诊断是气急攻心晕倒的, 你还说不是你气的。”
虞九舟顺势接过话来,“迟晚这么对待堂堂阁老,不罚不足以平息袁阁老的怒火。”
圣元帝给了她一个你少说的眼神, “袁一清是阁老,迟晚还是朕女儿的郎君, 堂堂驸马, 不必把姿态放得这么低。”
“不过,你也要给袁一清赔个不是,那老家伙都那么老了, 还这么小心眼。”
虞九舟无语地勾了勾嘴角, 反正只要是她说的,皇帝都反对。
看出来,皇帝担心迟晚不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更不想她就此把迟晚打压下去。
她对迟晚越坏,皇帝就越护着。
迟晚点头称“是”,随后又道:“陛下,如学子们所说,大周兼并民田太猖狂了,导致了许多流民出现,若百姓们吃不饱,后果难以想象。”
这件事皇帝也很头疼,近年来时不时地就有流民起义,劝降一波,灭了一波,可流民源源不断。
流民哪里来的,是吃不饱饭的百姓,但凡能吃饱,没人愿意去做流民当匪寇,东海的海盗越发的猖狂,要不是如此,他爷爷的爷爷就不会禁海。
太宗时期每出海一次,大周的财政就富裕一次,他看着眼馋啊,可东海贼寇一日不解决,海上一日不平,大周的船就出不去。
“那你说怎么办。”圣元帝深知,海上的贼寇是闽越一带的士族乡绅养的,可他能有什么办法。
迟晚细想了一下,“彻查天下兼并民田案件恐怕不行,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地方彻查,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的同时,又给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一个警告,告诉他们把手缩一缩,别逼的百姓走投无路。”
“陛下,我们大周的百姓最是老实,只要能吃饱饭,就算只有半饱,能活得下去就成,万不可再让那些人对百姓压榨下去了。”
圣元帝闭上了眼睛,他何尝不知,少府库的收入越来越低,户部总是拿不出银子来。
太祖时期一年税收几百万两,那时大周人少,太宗时期人多了一些,税收达到了千万两再加上出海的收入,国家财政还算富裕,到了仁宗时期,大周财政收入翻到了两三千万两银子,可到了他这,大周百姓明明是仁宗时期的三倍有余,财政收入却只剩下了一千万两,钱到了哪里,还能凭空消失不成。
可改革难,不查,百姓慢慢变成流民,推翻你大周的统治,户部跟他的少府库都没钱,查的话,必定激起官员反抗,到时候大周这个庞大的船,就置* 身在大海之中,在暴风雨中飘摇,随时都会停止前行。
不能逼百姓反,不能逼得官员不作为,让大周不运转,他身为皇帝不能没钱花,户部也不能没钱用。
但迟晚这招杀鸡儆猴好,倒是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