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穿到农家忙种田(20)
“没有进山清缴干净?”
“没用的,”老爷子摇头,“山连着山,野猪撒欢地跑,找都找不到,别说杀干净了。”
“那也没事,把墙建高些,四处都围住,再在旁边设陷阱,总归,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不行,这里离村里太远,现在天下还没太平,不能住这么偏。”
“啥意思?”
柳瑜眨眨眼睛,有一瞬间的茫然。
老爷子不想让孙女太早接触黑暗,含含糊糊地说,“总之听我的就成。”
“爷爷怕劫匪入村?”
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五年前隔壁村就遭了难,粮食和钱被搜刮出去不说,还有不少人被糟蹋,现在还一直有人时不时提起这事。
才建国十年而已,太祖屁股底下的龙椅都没有坐稳,地方混乱很正常,三家村之所以没遭难,还是多亏了解甲归田的四位老爷子坐镇。
“嗯!”
老爷子沉默地点点头,眼目浮现一抹惘然。
哪怕太祖登位,天下还是没太平,这种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才是个头!
“爷,你说是一条鱼引人注意,还是一堆鱼更让人觊觎?”
“当然是一堆鱼!”
老爷子想也不想回答。
柳瑜摊手,“这样来看,住在偏僻的地方或许会更好些。”
闻言,老爷子浑身一僵。
“也不能这么说,抱团取暖总比打单独斗要好。”
“你这是自我安慰!”
第18章 艰难
“一条鱼好宰一群鱼难杀,鱼尾巴都能抽死你!”
一老一小大眼瞪小眼,谁也说服不了谁,更没人想退让。
沉默一会儿,柳瑜继续开口,“村里再好,人多了也会是非多,若是大家一起穷也就算了,有人起来后肯定会眼红。”
柳瑜一直都不是能委屈自己的主,要不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把自己作死。
老柳家的日子,在别人眼里或许已经让人羡慕,在她这里却只有嫌弃~
“这…”
老爷子其实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也不会捏着银子却跟村里人过一个日子。
察觉到老爷子态度软化,柳瑜连忙加把劲:
“想不想顿顿白面精米?”
“想不想大碗喝酒?”
“想不想大口吃肉?”
“想!”
只是听孙女这么说,老爷子已经馋了。
入伍的时候还好,虽然危险,却能吃饱喝足,还时不时喝杯小酒吃顿肉。
回到家后,人一天比一天多,负担也一天比一天重,吃顿干饭都要等农忙下大力气的时候,更别说吃肉喝酒了。
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解解馋。
“这就对了,”柳瑜诱惑道,“只要爷同意把房子建到那里,孙女保证让您老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听到这话,老爷子可耻的犹豫了。
村里没有人认识药,几座山都是自家的药园子,药又那么贵,喝酒吃肉可能是个奢想,顿顿吃干饭应该没啥问题,
只是…
老爷子还是担心不够太平。
最终,提出一个要求,“房子盖那里可以,不过你得答应老宅这边的屋子要一直留着,不准卖给你两位伯伯。”
闻言,柳瑜尴尬地摸摸鼻子。
老爷子怎么知道她的想法?
“行!”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说不定以后让老爷子回来都不愿意呢。
祖孙俩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昭告全家。
“怎么选西南角那里?”老太太的脸拉的跟驴子似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出事扯着嗓子嚎都不一定有人听得清。”
三家村的人,是十年前建国时被安置在这里的,原本就不熟悉,磕磕绊绊用了十年,勉强能相处。
“奶,咱家吃肉,又不给别人留汤,一直让人闻味儿也太缺德了!”
“吃什么肉?小鱼儿想吃肉?”老太太没听太明白。
“差不多吧,”老爷子轻咳一声,“房子的事我们爷俩已经商量好了,老宅这边的屋子一直留着,实在不行再搬回来。”
闻言,老太太额头青筋直跳,“小鱼儿不懂事你也不懂事?离村里那么远,脑袋被驴踢了?”
“不是还有我,那把刀从到家就一直埋在地下,也该出来见见人了。”
“可是…”
“别可是了,”老爷子摆摆手,“村里人才相处十来年,是人是鬼都没看清呢,远着点也好。
再说了,两间屋子确实住不开,咱俩也不能总赖在主屋不走,老大媳妇那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忍不了几年的。”
虽然不至于直接撵人,好脸色是肯定没有的。
这个儿媳干活是一把好手,也能吃苦,就是心眼太多,一肚子小九九。
以往没分家,她想多分东西,憋了不少委屈,现在没银子吊着,怕是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好说话。
“那成吧!”
两个当家人都决定的事,老太太反对也没用,只能妥协。
“小鱼儿,”小周氏一直都想搬出去,听到这消息后,笑得牙不见眼,“咱们要盖什么房子?什么时候能好?”
“秋收后才盖房子,准备盖五间,用石头做,这个才结实。”
确定好地方后,柳瑜就已经把未来规划的清清楚楚,只是好多东西没法解释,暂时没对别人说。
“用石头?”老爷子诧异地抬头,“你怎么想到用石头,咱们这虽然山多,盖房子的石头却不好弄。”
条件确实艰难,柳瑜叹口气开口,“弄不到再说,实在不行再用青砖,勉强凑合吧。”
实在不行再用青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