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好的离婚,七零糙汉反悔了(835)

作者: 吃个小金桔 阅读记录

不过毕竟多年不见,距离上次回来,也已经过了两年多了,立场本来就已经不相同了。

所以也没有谁刻意打招呼。

陈可秀也不在意,把东西收拾好,她和林姐以及两个孩子住一间房。

里里外外的打扫了一遍,又找了旧的粗,把漏风的窗户都订好,上上下下拾掇,也勉强能住人。

看着这样,还真和邵家差不多。

把东西收拾好,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做饭,然后由林姐,来回几次把东西送过去。

毕竟周围不是亲戚,只是不太熟悉的知青,陈可秀可不敢让人帮忙看孩子。

林姐把东西送过去就回来了,饥肠辘辘的,两人吃了晚饭。

天黑的时候,帮忙干活的嫂子们把东西还了回来。

还说两人没空的话,以后到了饭点,帮忙干活的人会抽出几个人来抬东西过去吃。

毕竟就两个女人还带这两个孩子,大家都寻思能帮把手就帮把手,卖个人情也好。

在村里生活,只要是没有深仇大恨,谁也不会故意落进下石,都想着点人情世故。

陈可秀同意了,也表达了感谢。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刚换了环境,其实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要用灶台的时候,就得轮番来。

还有厕所,也有几个男的知青,倒也不是特别方便。

不过知青本来就是被排挤的外地人,加上都争取在农忙前多学习,没有人愿意找事,也能平静的过下去。

就是步入了夏天,蚊虫有些多,割艾蒿来熏,熏得屋里都是臭味,也只能的咬牙坚持。

因为知青的聚集点后面有山坡,树比较多,蚊虫也多。

为了孩子们不被蚊子咬的满头包,就只能这样了。

不过这味道,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后来甚至觉得挺好闻的。

住了两个多月,和知青们熟了,他们也差不多要开始农忙,断断续续地开始出工。

这对于灶台来说,用的时间就岔不开了。

不过大家都会让陈可秀先用,平时烧水的时候,也有人帮忙把水打过来,水缸里的水,都让她随便用。

原因没别的,就是因为陈可秀的书多,不论谁来借,她都愿意借给大家看。

知青们来了很久,这里又没有工资可以发,加上镇上也不一定能买到书。

大家的书都很少,甚至称得上贫瘠,能有个借书的,不管是面子情,还是不想欠人情,多多少少都会帮她分摊点活。

再加上,无意中惊奇地发现,她居然还会数学和化学物理一类的题,比大家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谁都想等明年恢复高考第一批高考出去,可没少不耻下问,又没有能报答的,只能帮忙干活了。

不管平时有没有龌龊,在帮陈可秀干活的事上,谁都没有二话,毕竟关于前程。

一人搭一把手,看似不起眼,陈可秀和林姐都轻松很多。

陈可秀的日常,就是工作,带带孩子,给大家解答问题,过得也充实。

大家也都问她要不要参加高考,陈可秀只是说有孩子了,不想折腾了,含糊过去。

参加高考,不在乎是改变命运,说白了就是前程和钱,要么就是圆大学的梦。

而陈可秀读过大学了,不需要圆梦,不重新读大学也没遗憾。

虽说活到老学到老,她本就没有做科学家的天赋,也没有做学究的心思,即便重新上大学,也不过重来一遍,蹉跎岁月。

她要学的,在大学里反而难学到。

至于以后做什么,她心里也有了方向,真没必要去过那千军万马的独木桥。

在盖房子的两个月里,邵母只来过一回,看到屋里乌烟瘴气的,说了几句让她回去,只要尊敬,就不追究的话。

陈可秀没说话,只是打开门,把人给推出去了。

邵母看到知青们都帮陈可秀,只骂了两句,顺便恨恨地说了几句狐狸精之类不安分的话。

有女知青出头,把邵母骂了一顿,她灰溜溜的走了,就再也没来过。

房子都要建成了,经过大家的努力,两个月的时间,赶在农忙之前,就开始打房盖了。

第609章 没皮没脸的

这就是因为只有三个砌墙的师傅,如果能有四五个,恐怕一个月就完工了。

因为砌墙的师傅就有三个,哪怕帮忙的人再多,和了很多水泥砂浆,他们也忙不过来。

挖完地基之后,其他帮忙的人就自觉回家了,只留了师傅,以及几个打小工的。

这些人,要么是体力活很累,要么是有点手艺,都是要花钱的。

不过也没有人拖工期,因为必须在农忙之前弄完,等到农忙的时候就得下地挣工分了。

对于大家来说,赚钱很重要,但是挣工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