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离婚,七零糙汉反悔了(836)
因为挣工分可以分粮食,如果只有钱,有的时候粮食不好买,还得花粮票,那是不划算的。
虽然有时候公分也是用钱来抵,不过多多少少都会给粮食的,最起码粮食够一家人到下一年的秋收。
所以不需要监工,大家都会自觉赶紧把活干完。
况且陈可秀不是按天算,是按多少平方来算的,早点干完早挣钱,又不耽误挣工分,这是很完美的事情。
盖房子的事,压根就不需要人催,两个月还差几天就把房子盖起来了。
陈可秀把孩子放在屋里,让林姐看着,她亲自去了新房子那边。
因为今天是打房盖的日期。
村里的第一间平房呢。
即便偶尔有瓦房的人家,那都是砍树做房梁,在上面堆积瓦片,跟盖茅草房差的也不多。
不过瓦片容易漏雨。
既然要盖房子,陈可秀可不想过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日子。
索性心一横,就盖平房。
其实她手里的钱不太够,所以这段时间也没少努力工作。
好在,华兰那边,把在海外那边的分红给打了过来。
解了燃眉之急,还能剩点余钱。
要不然的话,现在怕是已经揭不开锅了。
一切都欣欣向荣,和邻里的关系处得也不错。
不过邵卫国一直没有消息。
陈可秀也没法关注这些事。
要是在城里,还可以每天买一份报纸,看看有没有战场的消息。
在乡下就没办法了。
一切都只能等。
不过,她很忙,要管着孩子,还要工作,房子那边虽然不用很操心,也不能完全不过问。
甚至还有村里的人情往来。
这些事情堆积在一起,压根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别的。
和大家一起打了房盖,看着平地上的盖好的房子,陈可秀突然有种归属感。
不论婆家还是娘家,对于她来说都不是她的家。
而这个房子,是她出了钱,从打地基开始,亲眼看着,一点一点的盖起来的。
而现在,房顶也有了。
她迫不及待的,把之前就请人做的门,直接装了上去。
哪怕地皮都没抹。
师傅们也着急,房顶打好了,第二天就赶紧去抹地皮。
用水泥和砂浆搅拌均匀,出在泥土上,然后抹平,等待风干之后就成了水泥地。
水泥地成形,房顶也干了,又晾晒了几天,陈可秀按照别人的指点,时不时去泼点水,保持湿润。
据说这样能够延长房顶的使用寿命,免得以后开裂。
她一一照做。
窗户和门都按好了。
做的木床木柜子也搬了进去,通风了半个月。
选了一个好日子,七月初六,就去烧锅底了。
烧锅底,就是把新的锅,还有灶台烧热。
其实也就是乔迁之喜。
屋里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两张床和两个衣柜。
桌椅板凳都还没有,恰逢大家正忙,她也没有太多的钱请客吃饭,也就没叫人。
只叫了知青点的年轻人,不过谁都没有来,陈可秀也不强求。
把邵家族人叫过来,其中也包括邵大伯一家。
不喜欢归不喜欢,在村里生活,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不过她的态度明确,直接忽略了邵母一家。
也没有人不长眼的提这茬。
毕竟都断绝关系了。
不想请就不请。
她不请,可是邵母还是来了。
是和邵梨子一起来的。
邵建国倒是没有踪影。
邵梨子看到她,就有些心虚,垂着头,眼睛都不敢看她。
邵母就跟没事人一样,进屋巡视了几圈,哎呀了一声,“这房子真大,四周都抹的平平的。还有这地面,全部都是水泥地的,儿媳妇你可真有本事。”
陈可秀笑了笑,“这可不是我有本事,都是我表姐的。我啊,也只能说是暂住的,寄人篱下罢了。”
看看她那两眼放光的样子,好像说几句好话就能住进来一样。
少做她的春秋大梦了。
之前邵母说要盖房子,这边的房子都已经盖完了,她那边依旧没有动土。
陈可秀请人吃饭,路过的时候,只看到之前刨出来的几个坑,因为夏天雨水多,现在变成了一个个小土塘。
里头全部都是积水,甚至还有点发臭。
想要过来摘桃子,那可不是邵母说了算的。
邵母也没说话,把手里的东西递给陈可秀,“今天搬家,我也没什么好拿的。拿了几个鸡蛋,你给我孙子孙女吃吧。”
如意和安安现在将近两岁了,也会说话了。
尤其是如意,一听到吃,立马就裂开嘴笑,“吃,蛋蛋。”
“哎哟,我孙女喜欢啊。”邵母立刻弯腰,逗着如意,“你要是喜欢,奶奶回头再找点鸡蛋来。鸡蛋可是紧俏物资,可不容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