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攻略(620)+番外
"小沧州与雍州接壤。"苏珏慢条斯理地理着缰绳,"若今夜子时粮船起火,不知雍州大营的瞭望塔,能不能瞧见那冲天的火光?"
……
残阳如血时,王府地牢的石阶传来脚步声。
苏珏提着羊角灯立在铁栅前,昏黄的光晕里,白日那老农正蜷在稻草堆中,腕上铁链叮咚作响。
"委屈先生了。"苏珏将食盒推入牢门,"那瓮盐里掺的砒霜,足够毒死半个冀州的百姓。"
老者低笑出声,乱发间露出一双鹰隼般的眼:"苏大人好毒的眼力。"
"雍州死士的易容术固然精妙,却忘了一件事。"苏珏拾起地上散落的盐粒,"真正的老盐工,指缝里该有洗不净的盐渍。"
话音未落,寒光乍起。
老者暴起发难,铁链如毒蛇袭向苏珏咽喉。
却见素衣翻飞,苏珏袖中短刃已没入对方心口,血溅在斑驳石墙上,像极了宣纸上晕开的朱砂。
地牢重归寂静时,亲卫匆匆来报:"小沧州粮船起火,雍州大营派了两千轻骑往渡口去了。"
苏珏拭净指尖血迹,不过十年的时间,他倒成了搅动风云的利刃。
"是时候让周将军去潼关转转了。"
苏珏转身拾级而上,"那批被扣的私盐,该换个主子了。"
戌时的梆子声飘过王府高墙。
李书珩站在角楼上,望着校场列阵的玄甲军,忽然想起去年在官员考检前的那夜,
苏珏指着《盐铁论》说道,"民瘼在野,而利刃藏于袖"。
那时窗外海棠正艳,如今想来,竟是难得的安稳光景。
第217章 狼烟青州
秋阳斜照在冀州王府的朱漆门槛上, 李书珩握着竹简的手指微微发白。
案头堆着三州送来的密报,墨字里浸着铁锈气。
他望着庭院里那株老槐树,黄叶簌簌落在青石板上, 恍惚间竟像是铁甲相击时溅落的火星。
"王爷。"
苏珏的声音像玉磬轻叩,"徐州在屯铁,雍州在铸甲, 我们当真只修沟渠?"
李书珩将竹简投入铜炉, 火舌卷过"私兵""粮仓"等字眼。
"去年冀南蝗灾, 是改种了楚将军从南境带来的旱稻……"
他话音未落, 门外传来环佩叮当。楚越着一袭窄袖胡服,腰间悬着青铜错金剑,裙裾上还沾着稻穗的金屑。
"老王爷带着王妃往东郊去了。"她将剑穗绕在指尖, "说要教百姓用新制的银镰。"
苏珏轻咳一声:"老王爷那把银镰, 还是陛下登基时赐的。"
三人在暮色中策马出城时,李书珩望着官道两侧新修的引水渠。
粼粼波光里浮着晚霞,像是将西天的烽火都化作了润泽万物的清泉。
远处稻田翻涌如金涛,老王爷雪白的须发在秋风里飘拂, 手中银镰划出一道月弧,割下的稻束整整齐齐码在田垄上。
"父亲年轻时征南诏, 这银镰原是战利品。"
李书珩下马时踩到松软的田泥, 靴面顿时洇出深色水痕, "他说刀刃再利, 不如懂得何时收鞘。"
楚越已经挽起袖子接过农妇递来的粗麻绳, 小麦色的手臂在夕阳下泛着蜜光。
她将稻穗捆扎成束的动作干净利落, 仿佛当年在校场为伤兵包扎箭伤。苏珏蹲在田埂边与老农说话, 指尖沾着泥在龟甲上勾画来年的轮作次序。
暮色四合时, 三百亩官田已收割泰半。
李书珩直起酸痛的腰背, 见楚越正用剑鞘挑起水囊痛饮,喉间滚动的汗水沿着锁骨没入衣襟。
母亲则坐在稻草堆上缝补破旧的麻袋,银针穿梭如燕尾裁开暮云。
"往年秋收要闹饥荒的流民,如今倒成了帮忙的短工。"李元胜将银镰递给李安甫,刃口映出天际初升的星子,"你父亲……"
话音被突然沸腾的人声打断。
田埂尽头亮起蜿蜒火把,十几个孩童举着芦苇扎的火龙跑来,后面跟着抱酒坛的乡民。
不知谁先敲响了铜盆,叮叮当当混着俚语小调,震落了草叶上的夜露。
篝火燃起来时,楚越解下佩剑掷给苏珏。
二人赤脚踏着微微干枯的草地起舞,剑锋挑起的酒浆在火光中凝成琥珀色的弧。
武思言击节而歌,柔和的调子唱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苏珏的玉冠不知何时歪了,酒盏里的月亮碎成点点银鳞。
小苏元被人拉着去跳舞,他虽然不怎么笑,可架不住长得少年可爱,让人格外喜爱。
苏珏的余光落到这边,小苏元同手同脚地学着其他人的动作,沈爷,木风,桂平几人乐得与人同游,季大夫也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举杯痛饮。
很快,月至中天。
李书珩抱着酒坛靠在草垛上,忽然瞥见火光边缘有个缩手缩脚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