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升职手札(802)

作者: 担花 阅读记录

“此物原本是家母嫁妆,”陆茗华从容解下玉佩,道,“十年前海寇作乱,家母用此物从逆贼手中换下了十余家婴孩。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岂止三年口粮?”

成之染瞥了成昭远一眼,对他突如其来的打岔不置一词。她轻轻敲了敲书案,对陆茗华道:“方才的固本崇威之策,陆娘子不妨细说。”

陆茗华欠身一礼,道:“可效仿前朝割立湘州之制,于形胜要冲,富庶之地,别置一州。”

“湘州?”成昭远闻言,似乎笑了笑,“陆娘子可知,湘州可是惹出了好大的乱子。”

上一位湘州刺史仓惶自尽,妻子儿女禁锢于长沙,即使后来新朝大赦天下,他们也未能折返乡里。

成肃冷不丁咳嗽了两声,堂中登时陷入了沉默。

陆茗华垂首,额角禁不住渗出冷汗。上首许久没声响,她大着胆子抬头,却见皇帝在御座上微微颔首,幽远的目光让她不得不低眸。

成之染从座中起身,负手走到陆茗华面前。陆茗华瞥见对方广袖扫出的光影,掌心忽而被塞了一枚铜钱。

“明日便去我大将军府罢。”

陆茗华将铜钱握紧,曲折纹路在掌心印下红痕。

“陛下……”成昭远刚要开口,成肃又咳嗽起来,侍从赶忙将参汤呈上。

成肃慢慢将参汤喝完,成之染目光顿了顿,道:“这参汤用的是冀州贡品?”

成昭远颔首称是:“我挑了最好的送来。”

成之染瞥了他一眼:“上月冀州称野参绝迹,不曾想东宫存货颇丰。”

成昭远抿唇不语。

侍从将汤盏端下,成肃仿佛才记起堂中还有个陆茗华,缓缓道:“人物盛东南。”

成之染问道:“以陆娘为令史,陛下以为如何?”

成肃颔首:“可。”

“妾定不负所托。”陆茗华微微湿润了眼眶,再拜领命。

待人走远了,成昭远忽而笑了笑,道:“今日选了许多人,阿姊当真要把军府变成女国?”

“天下有才者皆用之,”成之染面不改色,道,“东宫若是能不拘一格,也未尝不可。”

成昭远未置可否。待到一整日策试告终,他徐徐走下玉阶,将一枚铜钱抛入堂外的莲缸,涟漪搅碎那一方倒影。

回首遥望时,他见到成之染负手立于堂前,衣摆随春风鼓荡如帆。不知怎的竟想起长姊北伐三齐归来时那个春日,那时候他曾说过,他也想像她一样。

“太子如今还是心思不定。”成之染的目光随成昭远远去,似是喟然。

萧群玉颔首:“胸有丘壑,力有不逮。”

成之染似乎笑了笑:“析分州郡,于金陵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他没有理由不赞成,却还要对那位陆娘子刻薄言语。”

萧群玉略一沉吟:“陆娘子所说的那些事……”

“倒是与我心暗合。”成之染摩挲着腰间环佩,眸光也变得深远,“只是从何处着手,仍是个难事。”

思及此事,她微微皱起了眉头。成肃的风寒拖拖拉拉,月余都还不见好,不知可还有心思再关心这些。

————

延昌殿的药香混着龙涎味道,浓烈得让人睁不开眼。

徐长安抓着成之染的山玄玉佩,瞪大了眼睛瞧着,玉纹里凝着层薄霜,影影绰绰地,映出另一侧六郎怀远颇有些无奈的神色。

“前几日那陆娘的策论,也不知是受了何人指点。”成肃的手指划过面前奏表,工整的字迹出自豫州长史山明允。

自从他做了皇帝,便将老将丘豫从豫州调回,到东宫做太子右卫率。如今在豫州辅佐彭城王的,正是前朝尚书左仆射山行简之子山明允,那人如今才不过而立之年。

前几年苏氏乱党在河南作乱,也波及豫州。如今的豫州南临江浒,北接河洛,民荒境旷,转输艰远,年幼的成治远人在姑孰,纵然有军府僚佐辅弼,仍不免左支右绌。

成之染一早便想将豫州一分为二,淮西诸郡,另为一州,派重兵驻扎寿阳以捍卫河南。成肃一直犹豫不定,如今看了山明允的表奏,他不由得一声叹息。

徐长安不明就里,还在往他怀里缩,胸前系着的长命锁叮当作响。

成肃冷不丁问道:“谁能去寿阳?”

成之染尚未开口,成昭远轻叩几案,道:“攻城掠地易,布德行惠难。河南新附,务要用贤守令,镇抚疲民,以免生出异心。”说罢,他看了成怀远一眼。

成肃手指摩挲着外孙项圈,沉甸甸的金锁闪闪发光。半晌,他也打量了成怀远一番,他这第四子今年将满十五岁了。

成怀远悚然一惊,见众人目光落在他身上,顿时生出些局促之感。他赶忙膝行向前,眸中有些恳切的意味:“儿还想留在阿父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