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大秦开食肆(148)
按照往年的惯例,姐弟俩替他们的阿娘来挨家挨户送节礼,李卉夸得他俩都不好意思起来,阿青更腼腆一些,道了声“卉姐姐,我们走了”,就把东西放下拉起阿弟就真的走了。
“哎,阿青,等等”,李卉想起来了一件事,“劳烦回去问下你们阿娘,我想再买一些猪板油,大约需要二十斤,请她帮我留上一些,可好?”
“好的,卉姐姐,再会。”
今年她们家自己终于有了一头年猪可以杀,阿嫂她们新家那边没有养,今年新搬了家,就没顾上。
所以爹娘就做主,把老宅这头猪直接杀了分块切好肉,给了一半让阿嫂提回去。
阿嫂一开始还说不要,但架不住他们说“小福娃爱吃嘛”,这才收了。
而至于熬猪油,则全是李卉自己一个人的主意。
理由是得囤一点,无论是家用还是食肆里都需要。
而且一头猪的油可能还不够他们吃半年的,她这才想着再多买一些。
那肥肥的猪板油下到锅里,要不了一会儿,就会在柴火的猛攻下,变成油汪汪的“水”。她喜欢把里头加上几颗青花椒,有一种格外的香味。
满满的一坛子,等凝固了,就能变成奶白奶白的油膏。放在后厨的廊下,一整个就是满足的油香味。可以做好多好多的美食啊!
然后她还用剩下的油渣打了几个鸡蛋,做了一碗油汪鲜亮的鸡蛋饭。
其实就是前世的蛋炒饭。但因为这一世没有炒锅,所以就变成了半蒸半煮,口感有些水咂咂的。
但阿嫂他们没有吃过啊,又见她这么肯放油放鸡蛋,哪个不说好!
“开春再给食肆的菜单上个新。”李卉收到了家人的反馈,三言两语就做了决定。
不够比起猪油做的鸡蛋饭,她更喜欢空口吃油渣。炸得酥脆,再一咬,满口都是油,可油渣还是太金贵了些,她怕爹娘他们心痛,就没有将这个吃法说出来。
“为何是开春才上呢?”阿嫂不解,马上就是年节下了,上一个新的菜,又可以给食肆里拉动一波生意啊。
“猪油易凝固,天气冷,堂食的客人少。”
李卉一转头发现了小福娃那个圆乎乎的小脑袋,心里就高兴:
“正好,樊娘子那边的二十斤猪油过几日便能送来。除此之外,我再跟她买一头猪的猪骨头,我熬一罐猪骨油给我们小福娃,当周岁礼。”
“这么多就给小娃娃一个人吃啊?”阿嫂瞠目结舌。
“对,吃了好长高。”李卉道,“反正现在我只有她一个侄女儿,该她吃。”
说到长高,阿嫂自然就想到了之前福娃那稀疏的头发,如今已经长得十分浓密。
就是听了卉妹的建议,每天喝牛乳的缘故。
“那感情好”,阿嫂感动地道,“福娃现在不会说话,我先替她谢谢你了。”
不过为了小福娃长长久久地都有猪骨油吃,她还专门去了一趟樊娘子家。
跟她约定有了新鲜筒子骨就送来,价格是十钱一斤。
正月里她就总共收了五十斤。分了三次才做完,总共炼出了不到二十多斤骨油。
先把新鲜筒子骨泡出血水,再洗干净,冷水下锅,一直在灶上大火转小火慢慢熬,从午后一直到日暮,将近两个时辰。
熬好后,把筒子骨和肉捞出来,再把汤汁和肉分别装好。
目前温度低,汤汁放在室外,很快就能油水分离。
最后一步就是把这些分离出来的油放入釜中,中小火熬干油里的最后一点水分,直到釜中的油变成浅黄色,就可以装罐喽。
阿嫂从头到尾都是一直帮她的,见识到了熬猪骨油的工序之繁琐。
“真的,阿卉,你对小福娃,真的是比我这个生身母亲还要好。”
李卉却否认了,“只是阿嫂你之前不知道如何炼制这骨油而已。”
没有人会怀疑一个亲生母亲对她孩子的爱。
纵是姑侄,在血缘面前,也是不同。她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不过,阿卉,我觉得这三罐有点太多了”,阿嫂提醒她道,“现在快到年节下了,我们何不用这个作为咱们的节礼,送出去?”
“嗯?”李卉起先倒是没想到这一层。
猪骨油给小孩吃可以长高,怎么吃呢?当然是配着辅食吃。
那么要送的人家,自然也就是家中有小儿的啊!
“对哦,我们可以再上个新,专门做婴儿辅食!”李卉的思路打开了。
那么这道辅食的目标客户群体是谁呢?
自然就是县上那些家中有小孩儿的殷实富庶之家喽!
“辅食?什么是辅食?”阿嫂又不懂就问。
“啊,婴儿主食!”李卉想了想,大秦估计是没有辅食的概念,那就变辅为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