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大秦开食肆(51)
天啊,公子幸的家世,可比自己好得多哦!换在前世来,他就是养殖场老板的儿子,也是有些身价的呢!看不出来啊,真看不出来。
梁老板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卉便只有一边道谢,一边要来地址。
因为是有求于人,李卉上门前,也是备了礼物的——既然吃过她做的肉夹馍,那就带上一只风干兔腿和两张小米凉皮吧。
一看,那竹简上的地址倒是与她上工的司农监相隔不远。
买鸡之事,不宜有迟,于是她提上风干兔腿和小米凉皮,再背着个鸡笼,就去敲门。
临娘和荇娘见她连买鸡之事都如此慎重,又让她从后厨提了一些小点心去,“礼多人不怪,不然买到全是病鸡瘟鸡,那才麻烦呢。”
可敲开了那扇门,发现站在门口的,却是公子幸。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卉首先道明来意,再喊了一声“阿幸”,公子幸便如长了飞毛腿一般,恨不得立刻将正在后院鸡舍忙活的爹娘请到面前来。
边往里走,李卉便一直打探着这个小院。
屋舍宽阔透亮,前头种的桑树整整两排,门口的大黑狗就是家中小黑的狗娘了,李卉倒是不怕,还丢了一个肥瘦相间的肉夹馍到它的石槽里,以谢它子母分离之恩。
“小娘子心善”,公子幸的阿娘恰好撞见这一幕,“我听我儿叫你阿卉,我便也托个大,如此叫你了。今日登门,可是要买鸡?”
李卉见面前的老妇人不过也不到半百的年纪,却是一县之中的养殖大户,她对于成功女性的敬意便又多了几分。
可从穿衣打扮上却看不出来她是一
方富婆,她便想起了之前阿娘跟她说过的,大秦朝无论是穿衣还是吃饭,都不可逾制,所以尽管面前的这个人虽然衣着朴素,甚至还能闻到些鸡舍的味道,可日子过得并不差呢。估计后院除了鸡舍,还有牛棚和猪圈吧!
一只鸡是十钱,但公子幸与他父母说明自己到她的小吃摊上买吃食会比其他人便宜一钱,他的阿娘也很好说话,便直接豪气了一回,四只鸡只要了二十八钱,还送了她一些喂鸡的饲料,外加一些养鸡的注意事项。
对于她这个养鸡新手来说,这可比什么都金贵的金玉良言呢。
她决定把这四只鸡先圈养,下一批再买时,才养成走地鸡,这可是四个金疙瘩啊——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蛋又生鸡,简直是子子孙孙无穷匮焉。
当然,这也得她能把这一批鸡养到那时候。
一手交了钱,一手拿了鸡,买卖双方都十分满意。
公子幸的阿爹认出了她是梁记粥铺门口卉娘小吃摊的小掌柜,他的阿娘显然也是吃过的,便也对她做的吃食赞不绝口,也跟她讨教了一番如何将凉皮做得更好吃的“美食经”,然后客客气气地让公子幸送她出的门。
到了门口,公子幸顺理成章地问她要了她家住平安巷的几门几号,“阿卉,往后你定是还需要买鸡饲料,不如我往后每十日便给你送一趟?”
他用的理由是,“你家里还有个小黑呢,我回头来时也把它狗娘大黑带上?”
第26章 疙瘩汤和爆款水大秦的第一个“雪王”……
嗯……李卉一时竟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来拒绝。于是只得说了一声“好”。
公子幸听到了他想听的答案,又想把她再送出去一截,李卉忙道:
“伯伯和伯娘应该挺忙的,你快去帮他们吧,我自己走。”
说着也不留给他与自己说话的机会,就径直走了。
到了六月底,天气不可避免地越来越热,才走不多会儿,她便一身的汗。
可她不敢停下来,因为大哥又一次接到调令离家,自家的麦子刚收割完,他便又被县衙那边叫去,帮忙收割官府的麦子。
爹娘都在地里忙着收尾,家中只有身子不便的阿嫂,李卉想想都觉得一身沉重,只得咬着牙,提着鸡笼,三步并作两步地回到家中。
她推开自家院门,每个屋都逛上一圈,其实是为了找阿嫂,还边走边喊,听到阿嫂应了,这才放心。
四只小鸡是买回来了,可如何安置它们还是个问题。因为家中没有现成的鸡舍,得等阿爹回来,才能做。
于是她只好在她房间外头的廊下,用麦秆粗粗地围上一圈,作为它们的活动范围。可那四只鸡却还认生,硬是躲在小鸡笼里不肯出来,因忙着要去做吃食,李卉也没太多心思管它们,只拿了一只破陶碗装了些水,在旁边的地上随便扔了一把鸡饲料,这便吆喝着小黑同她一道去后厨。
一般大家都是把狗养在前院的,但李卉觉得小黑还太小,还不够有威慑力,所以便养在了身边,也不套绳子,她看了一眼人和狗走了之后的鸡群,竟开始叽叽喳喳地啄食吃。她还指了指小黑,“看来你在它们看来已是庞然大物啦,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