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大秦开食肆(52)
小黑不明白主人在说什么,只“汪汪汪”叫得欢。
喝了一大碗井镇杏皮水后,李卉通体舒畅,便去问阿嫂想吃什么。
阿嫂情况特殊,为让她能够多吃些,李卉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这才让她的脸色稍微比之前好了点。
“卉妹,我想吃点酸酸辣辣的东西,但我又没想到具体吃什么……”阿嫂有些为难,她确实没拿定主意。
“不如我们做些疙瘩汤来吃。”李卉扫了一眼陶缸里用新收的麦子磨的面粉,“再往里头加三个鸡蛋。”
自家麦地里的麦子已颗粒归仓,除了要上交给司农监的一部分外,剩下的就可以自己或吃或卖,由各家随意定夺。
但麦子金贵,一般人家都是卖了换钱的,阿嫂说往年他们家也是如此,可李卉却不这样认为,“收了新麦,自然是要做点新食来吃,如今我们的日子不同了,大哥回头也会多拿几斤麦子回来呢,再说了给我们家的小福娃吃,爹娘他们肯定愿意。”
“阿嫂,不能一直坐着躺着,下来活动活动,跟我一起到后厨去,可好?”见阿嫂没有反对,李卉便出言相邀,“走,我教你做疙瘩汤。”
听到又可以学到新的花样,阿嫂脸上才又露出了笑容。
第一步自然是和面,却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能在盆底如凝胶一般即可。
第二步便是做配菜,秦朝还没有番茄,但疙瘩汤讲究的就是一个胡乱搭配,她便把一些菘菜叶切成碎末,还有生姜和葱花也都一并切了,先把后头两种佐料下到釜中煸炒,等爆出香味后,就加两木瓢水,等水烧开。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一步,做面疙瘩。前世有铝制的漏勺,秦朝没有,她便用买了个木质的,反正作用差不多。把漏勺清洗干净后,就用木勺从陶盆里舀了面糊往木质漏勺里倒,面糊便顺着漏勺的小孔滴落到滚水的釜中,一滴滴的小疙瘩圆润可爱,也让滚水慢慢变得浓稠顺滑。
等面疙瘩煮开后,就再放入菘菜碎末,很快便能煮熟,这时便先不加柴,用小火炜着,再加入橙黄的鸡蛋液,木勺一去,便成了好看的蛋花。
熟了以后再淋上一些菜油,便是一锅有菜有蛋的疙瘩汤啦。
李卉还不忘阿嫂如今的口味,单独给她的碗中放了一勺酸辣酱,不咸不淡的,阿嫂浅浅尝了,很能入口。
因刚做好的疙瘩汤太烫了,夏日又热,阿嫂舔了舔嘴唇,却又决定等爹娘回来一起吃。
李卉却坚持让阿嫂先吃上一些,前世的孕妇们都讲求少食多餐,“难得你现在想吃,就先吃一小碗,待会儿爹娘回来,你再陪他们一起吃,是一样的嘛。”
她觉得阿嫂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太过于守规矩,反而苦了自己,虽然此时的女性们大多如此,但李卉想,自己能帮一点就是一点吧。
果然,阿嫂便摸了摸微微隆起的肚子,似下了好大的决心一般,“好,不如这样,先给爹娘他们各盛起来一碗……”
“哎呀,阿嫂,你就放心吃嘛”,李卉道,“疙瘩汤做起来很容易的,待会儿实在不够我就再做嘛……”
而她看了看已经被阿嫂舀起来的两大碗,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不再劝,另舀一碗起来,给小黑的狗槽里放了半勺,剩下的全都给了小鸡。
又过了几日,大哥果真拿了十斤麦子回来,这是县衙那边给的酬劳。
因之前做疙瘩汤用了三斤麦子,阿嫂便坚持要给爹娘三斤,剩下的才拿回了小家。
李卉知道劝说无用,而爹娘又感慨了一番阿嫂的孝心,大哥也一脸“娶了个好媳妇”的骄傲,她这个有着前世记忆的半个穿越人,只能沉默是金。
因为天气热,李卉的小吃摊上也改了下经营策略。
之前卖得很好的肉夹馍和蒸饼,做起来费力不说,卖不完还要坏掉,就很可惜,她便专门只卖了水。
就是之前她给司农监那边供货的杏皮水。
司农监那边只供应了十日,又是无偿献方,自然便没有要求她不能在自己小摊上卖。
因为市集上主要受众还是普罗大众,有不少的人为了节约钱,都是自带干粮的,但他们总得喝水吧,而且干粮吃到嘴里还是要有水更好一些,这时候就有人想着买她的杏皮水喝啦。且有之前的群众基础,卉娘小吃摊上的杏皮水,四钱满满一大水囊,怎么看怎么都划算。所以一经推出,便成了爆款。
这不免让她想到了前世她常喝的某雪王。
有时候接连能卖两三桶,幸好家中除了阿爹,还有个壮劳力大哥,她
根据摆了几次的经验,按照每个时辰固定的客流量来计算,后来便让大哥一个时辰送上一桶,闭市时三四桶就刚好卖完,还剩点边角料便通常就是她自己边走边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