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大秦开食肆(97)
不过她有信心,就是按照目前这样的法子补下去,最迟等到小福娃半岁,也就能恢复到孕前啦。
“卉姐姐,我用河边的芦苇草编了一个蚱蜢,想送给小福娃玩……”一晃就到了月中,忙完得了空,阿侪拿了个青绿色的蚱蜢过来。
那只蚱蜢编得惟妙惟肖,一看就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家中有喜事,人也添了不少喜气,食肆的生意也比去年更好,所以李卉便有了更多的闲暇来和阿侪说话:“编了很久的吧?小福娃现在还不会说话,等她大些了,让她亲口对阿侪哥哥说谢谢。”
阿侪被李卉说得有点羞赧,嘴上赶紧道:“就一个草编的蚱蜢,不值什么的。我其实问过阿爹,说卉姐姐的侄女儿降生,咱们家送点什么。阿爹却说他只管他的那一份,我自己这份让我自己想。”
是了,阿侪替他爹带来了上山猎到的一头中等大小的鹿。实话说,阿侪连背带扛到食肆中时,李卉都吓了一跳,这礼也太贵重了,她怕小福娃受不起,正要砍一半留一半,另一半让他再背回去的时候,阿侪便再次重复了他阿爹的那番话——他只管他的那一份——而对上阿侪清澈的目光时,她也就忽然明白了阿侪爹的用意:他这也是在感谢她自己吧?感谢她让自己的小孩当小伙计赚钱啊。
最后也就收下了——鹿肉大补,正适合产后各种虚弱的阿嫂啊。
“我都做好好几天了,可我看到其他人送的东西,都不是我能送得起的……”
阿侪便觉得自己做的拿不出手。
“谁说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呢!再说了,只有小孩子才真正晓得小孩子喜欢什么,你送玩具不是就正好嘛!”李卉的这句安慰真的奏了效。
“果真吗?”阿侪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他又追问了一句。
“当然啦,我阿爹,小福娃的阿翁,就只送了一个木头刻的娃娃呢!”
“哇,果然我阿爹也没骗我!送小儿的礼自当是我们小儿自己来呀!”
言语间都说着,他要在这食肆一直干下去,等小福娃长大了能走路了就带她去玩,“只要卉姐姐不赶我走,我便一直赖在这 ,哪儿也不去!”
这话倒确实像个孩子说的,李卉便道,“不赶不赶,阿侪放心呆着便是。”
食肆收摊后李卉将那蚱蜢拿回家里,果然大家都觉得阿侪做得好。
小福娃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小手紧紧地拽着,任谁拿走都不行,连阿嫂抱起她喂奶,暂时地拿走一会儿,她都闭上眼睛“嗷嗷”哭。
-------------------------------------
这些趣闻自然是要讲给阿侪听的。哪知这小子听了更加动力十足起来——
“估摸着那蚱蜢小福娃早玩儿腻了,诺,做了个小螳螂。”
说着一只特别小,福娃拿着估摸着正合适的小螳螂就到了李卉手中。
“明儿我再让阿爹教我些别的,他可厉害了,手工活什么都会!”
看着少年面上得意的神情,李卉也跟着笑了起来。
阿侪说起阿爹时,她自然想到了自己的阿爹。
一个可以劝说阿娘“只要两个”的人;一个还可以在孙女出生时专门去市集上买礼物的人;一个更可以在如今这么繁忙的春耕下,依然听了她的意见去西山打猎,就为了给儿媳多换点口味的人!
李卉心中也自豪顿生,用方才阿侪那样的语气也说了同样的话:
“我阿爹也很厉害,他也什么都会!”
心中自然就没了最初阿爹在小福娃降生那日晚归时的无明业火。
小福娃也一天一个样,李卉每日出门前都要抱着这只香香软软的小团子,怎么亲都不够。
“你才是上天赐予我们家独一无二的礼物呐!”
李卉挣钱的心便更加坚定,为了让福娃一出生就在福窝里头,她就决定要造一个“福窝”出来——那便是平安巷里的家和长宁街上的食肆。
“我可是要当小福娃的有钱姑姑的呢!”
第44章 野鸽汤野鸽子拿来炖汤吧!
不仅如此,阿嫂的娘家也送了东西来。
原是福娃出生那日,李卉去街上找人给大哥寄信后,又写了一封给阿嫂娘家。
因她对阿嫂家的地址记不大准,恐寄错,便又折回来问了阿嫂一趟,后来家中又忙着洗三,就把往阿嫂娘家寄信的事忘在了脑后。
于是这一来一回地便耽误了些功夫,娘家给阿嫂的贺礼到了三月初时才到。
幸而是风干的乳鸽,搁得越久越有风味。
李卉见阿嫂眉眼里都是笑意,便知这不是简单地乳鸽,而是娘家人的一份牵挂。
阿嫂坐月子,李卉在吃食上万分小心,风干的乳鸽就跟风干的牛肉干一样,寻常人吃还好,产妇吃就有些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