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夜莺不来(75)
陈耳朵已然看透,但又无可奈何,老板娘还真的动了心思问他要不要回学校去学习学习,她可以帮忙交学费。天地良心,他要是真能读得进去书,也不至于早早辍学吧。
老板娘还劝了他好一阵,陈耳朵听得耳朵起茧,从此也就烦上了宋喆。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找到机会,巴不得戏弄他一番。
看着他紧张的神情,陈耳朵眼珠一转,添油加醋道:“据说李奶奶的侄子一表人才,还是单身,宋老师,你说我们老板娘会不会是去相亲的,做什么麻辣鸡丁都是借口。”
他给宋喆倒热茶,一时讲得尽兴,滚烫的茶水溢出来,烫到了宋喆的手指,指尖立马就红了。
“哎哟,对不住对不住,我没注意。”陈耳朵吓一跳,忙抓了纸巾递过去。
宋喆心绪不宁,擦了下手指,也没管。
他和于乔再次联系是偶然,于乔的小表妹选了他的选修课,那次凑近乎想来跟他套学分,他便请她吃了个饭。期间闲聊,小表妹说起于乔分手了。
宋喆瞬间挺直背脊,问:“什么时候的事?”
“挺久了吧,说是性格不合,但我觉得不是……”
“为什么?”
小表妹托着下巴,做出一副思考状,说:“你知道我表姐总是凶巴巴的,但我听过她和前姐夫打电话,眼神那叫一个温柔,而且我姐夫的名字都刻在外婆的墓碑上了,说明他们是深思熟虑过的,相处这么久,怎么会性格不合。”
宋喆倒是不屑地笑笑:“一个名字而已,又不是刻在他家墓碑上,他又没损失什么。”
小表妹瞪大眼睛:“好像是哦……”
宋喆又问:“那她回来了吗?”
小表妹摇摇头,吸溜一口意面,回答:“没有,还在北京开了家川菜馆,把以前的工人也叫了几个过去,应该是北京人的钱更好赚吧,总不能是忘不掉姐夫吧。”
她一口一个姐夫,宋喆听得心梗,又追问于乔在北京的具体地址,小表妹也一无所知了。
于是饭后,宋喆就买了张飞北京的机票。一落地,便给于乔发了条信息。说是过来出差,听说她又开了家店,能不能来蹭口饭吃。
自此,宋喆经常来北京出差,便经常来蹭饭。后来干脆借口也不找了,直接向于乔挑明。
那晚他送于乔回家,两人走在路上,寒风凛冽,他脱下外套披在她肩上。于乔推辞说自己不冷,但他却坚持按住她的肩,说:“我的心意你应该明白。”
他的块头很大,一张脸很钝,长相有些憨厚,眼神没有知识分子的孤高,反而多了几分真诚。
从初见时,他就是这样,表达感情时笨拙又直接,哪怕从前于乔也拒绝过他,但他的眼神从未变过。
于乔垂下眼眸,不忍去看他。
隔了良久,她才说:“我刚分手,还不能接受新的感情。”
她的声音很轻,飘在风里,一吹就不见了。
但宋喆却一字一句听得清楚。
他弯了弯唇角,说:“没关系,我等你放下心结,只是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多接触的机会。”
他并没给于乔很大的压力,让她也跟着放松,也笑了笑:“店是一直开着的,又没不让你进。”
宋喆笑了,摸了摸她的头顶,她没有拒绝。
此后,他照常来,只是再也不加掩饰,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追求她。
他以为不着急,一切水到渠成,直到那次听见了李奶奶的话,才有了危机感。
但是今天的情况让他觉得,必须速战速决,不宜再拖了。
而李奶奶家里却是另一番情景。
将鸡胸肉切丁炸至金黄,捞出备用,热油煸炒姜蒜末、花椒粒、干辣椒段,炒出香气后加入炸好的鸡丁,最后撒上小葱和白芝麻,一道麻辣鸡丁便做好了。味道浓郁,色泽油亮,是一道典型的川味下饭菜。
李奶奶年纪大了,闻不得呛鼻的味道,就安排侄子给于乔打下手。李教授站在门口不添乱就算是帮忙了,闻着久违的辣椒香,他食指大动,把于乔的手艺夸得天上地下。
于乔笑着说哪有这么夸张,李教授却不以为然:“好久没闻到这么亲切的味道了,你不知道在国外有多可怜,不是生肉就是菜叶子,做梦都想吃点地道川菜,尝尝家乡味道。”
他是个吃货,实在嘴馋,捧着饭碗守着于乔做饭,这道菜试吃一点,那道菜尝尝咸淡,嘴就没停过。
等菜做完上桌,他也吃了个半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