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人啊!!
搞化学的去打仗,搞无线电,电报,打完仗,又回来研究造火箭炮;又或者陆军前线撤下来的,解放后去担任海军建设重任……这样的人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比比皆是。
当初听消息的时候,还能笑呵呵调侃农机行业同行两句。
现在换自己被打了,就感觉滋味不是很好受了:“做一下背调吧,看看她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得在下次谈判之前,了解清楚她的情况,才好做准备。”
谈判就在于尺度的把握,分尺之间的争夺。
连对手的深浅都不知道,就很危险了。
说多了,底透了。
还极有可能被揪住痛点。
收敛一点,就是割让城池了。
法方公司的谈判团一时有些头大,一边将消息传回国内,一边试图寻找同行支援,得到更多的消息,同时挑灯夜战整理起了新的谈判资料,商讨新的谈判策略。
***
与此同时。
中方代表团,也是聚集在一起。
大办公室,门口现在挂着“武兴钢铁设备引进谈判组”的牌子,还适宜的挂起了一些标语和横幅。
比如左边的大白墙上【下些本钱,把人家先进的东西学过来,赶上去,超过去】
进门对着的醒目立柱上,则是写着大号标语【必须兢兢业业,绝不疏忽大意】
面对自己人。
林巧枝就没有必要打哑谜了。
她简单解释道:“其实法方是在偷换概念,特殊添加剂一笔带过,想要我们误以为这种添加剂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某种特性,以达到提升轧辊使用寿命的作用……”
在谈判中,太常见了,一场谈判可能就涉及几个主要矛盾,其余次要提到的点,很容易就被大体说法转移了注意力。
成套设备的具体技术图纸,都是按吨来算的,可不像是西瓜就那么一两个点,甜、沙、无籽,就是美味西瓜了。
三个点的主要矛盾,都能老王卖瓜,忽悠一下不会看西瓜的人,更何况千丝万缕的、复杂无比的技术要点?
“当时大家在谈报废率和温度检测装置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不对,为什么要用特殊添加剂的功能来回应寿命问题……”林巧枝简单叙述。
防止冷却水的锈蚀,确实可以延长轧辊的寿命。
但能延长那么多?仔细再深入思考,就知道不是主要缺陷所在,那为什么在一口回答的时候,说这个可疑的像是解决次要缺陷的复合添加剂呢?
哪怕你真的有“核心保密技术”。
在被问到的第一反应,也绝对是直接承认“不好意思,这方面技术不在出售范围内,但我们肯定能保证这个15万吨的轧制寿命。”
这事,就和问男人出轨一样。
到底出没出,反应和语气都有迹可循。
“那为什么是硫磷复合添加剂?”石油专家忍不住追问一句,钢管是工业的血管,更是油田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基础设备,油田这边也是极其重视的派来一位高工,参与引进谈判,务必保证武兴钢厂引进的设备,生产出的无缝钢管,能满足他们油田的需求。
他也是琢磨了一路,也没想通林巧枝怎么一下猜那么准。
周遭一道道目光投过来,好奇啊!
岂止是法方代表感觉到不可思议,他们也好奇啊!!也就是当时要撑场面,忍住了。
林巧枝:“也是一点运气。”
“别呀,林工你敷衍老外就好,别连带咱们自己人一起忽悠了啊~”马上有人抗议!
“就是就是,运气哪里能猜这么准?这要是运气能猜准的,那我肯定要养只狗,天天出门第一件事就是踩狗屎!”这位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显然很会调动情绪,大家一下都哈哈哈哈的笑起来,又顺便把林巧枝夸了一把。
林巧枝也都被逗笑,只能解释:“主要是听那个杰勒米的语气吧,从他的技术表述来看,绝对是一个对技术比较自信的人……”
这就是能绕过翻译,直接听一点技术ῳ*Ɩ 交流的好处了。
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也看人,并不是纯看文字信息。
林巧枝说:“搞仔细点。”
粗心大意的人说:“搞仔细点。”
显然,表述的不是一个意思,更不可能是一个标准。
对杰勒米这样一个技术自信的人来说,尤其是他能代表公司来中方完成如此重要的谈判,他的技术水平必然到达了一个不低的层次,他的表述,不会是无的放矢。
在中方突然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那一瞬间,杰勒米为什么会下意识用特殊添加剂来回应,必然是他下意识就觉得这个是明显有益于轧辊寿命的技术。
他绝对不会给出离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