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秉烛游(121)

作者:徐吟行 阅读记录

可母亲一直为难的人,却是母亲自己……

“此前静秋夫人大发脾气的事儿,老身后来也听说了。”金姑姑叹息一声,“娘娘在宫里头,外面事全不知。后来送了好几遭东西去冯府,也没收着您的回信儿,这才心急设法打听;

知道您被静秋夫人罚去山上,正着急,想求圣上恩典出宫,好去找静秋夫人开导一番。也是没想到……”

金姑姑拭泪:“静秋夫人突发急病,竟这样薄命。”

当年之事,冯芷凌现今已能平和提起。见金姑姑流泪,忍不住安慰:“芷凌上山那阵子,虽然清苦,但也颇为磨炼心性。如此看来,并不是坏事,至少芷凌自己不再为往事遗憾。”

过了这么久,错过的那些相见,她已渐渐看得开。

金姑姑却

说:“老身哪里是感慨这个。”

她叹道,“老身只是伤怀,静秋夫人这牛角尖一钻便是许多年。她同自己较着劲儿,自那次险些害你也被匪寇掳走,她这辈子再也没离开过上京城门,也再没回江南去见宓老先生;

可怜她那样自在潇洒的一个女子,到头来只能困在郎君府中,看心爱之人同别的女子日日恩爱。娘娘当年倒有意要静秋夫人干脆和离回江南,静秋夫人自己却不肯,说无颜再见父亲,也舍不下你……”

冯芷凌大恸。

她想过许多回,母亲为何对自己教养那样严苛。从前冯芷凌以为是因父亲的不管不顾,母亲才不得不承担起严厉教导的责任。

今夜听金姑姑所言,她才稍稍懂了母亲的挣扎与苦心。

她大约是,不希望女儿成为第二个她自己。

那样意气的母亲,用前半生的自负去赌后半生,结局并不尽如人意。

甚至她难得示弱,带着自己回江南那次,还曾连累许多人性命。

宓静秋后来再没出过上京,不是她醉心于家中生意,更不是沉迷后宅琐事。

是她怕了。她知道,此生再也不敢回忆少时纵马踏歌的场景。

*

金姑姑本意,是想同冯芷凌说一说与嵇燃婚姻之事。

没料到这夜聊起冯芷凌的生母,竟言谈至如此深切。

到后来,原先想说的话也不好再提,只得守着冯芷凌上床歇息后,语带深意地留下一句:

“当年静秋夫人是因有了女儿,不得不选择迁就。姑娘如今有静秋夫人之前鉴,大可不必如此苦苦支撑。老身还是那句话,以姑娘您的品行相貌,又有圣上与娘娘疼爱,想嫁什么人家都可如愿。”

第63章 求途:解顾念不知不觉连他的手也能认……

冯芷凌几乎一夜未眠。

昨夜本就因嵇燃的事乱了心绪,又意外与金姑姑一番深谈,引得她脑中一时回想过去,一时揣测将来。硬是整夜过去都没能完全睡过去。

第二日起,紫苑来替她梳妆时都吓一跳。

“夫人莫不是昨夜里受凉病着了?今日一见,面上好生苍白。”紫苑担忧。

只是她余光不留神望见衣桁上挂着的大氅,又静悄悄地不作声了。

这大氅一看就是男子穿着的样式,自然不可能是冯芷凌自己的。紫苑又不知昨夜嵇燃来过,只觉这大氅的来历有些难以捉摸。

只是冯芷凌没提,她也没急着问。夫人今日脸色憔悴一些,更要好好给她梳妆才适宜。

冯芷凌闭着眼:“今日的妆,胭脂涂多些罢,显些气色。”

紫苑依言。

妆扮好了,琪贵妃那头还没人来唤。冯芷凌知道圣上在贵妃处歇夜,早晨自己若径自过去,恐怕多有不便。于是干脆在房里继续歇着,叫紫苑替自己按按肩。

她今日实在疲乏得紧,趁有空养养神都是好的。

直到午时将近,琪贵妃那头才差人来请冯芷凌过去。

冯芷凌去时,圣上并不在。琪贵妃面容慵懒,倚在美人榻上,见外甥女来了方才起身。

“等了许久罢?”琪贵妃温言细语,“圣上昨夜晚来得突然,也忘记使人去你那传一声,好叫你晚些起。”

冯芷凌笑道:“我一向早醒,传不传也没什么所谓。”

她垂眼,细嚼慢咽。琪贵妃见冯芷凌今日妆色艳些,道:“若若今日的妆倒与往常不同,粉面桃花,冬日里看着,心里头也暖融融的。”

金姑姑在旁捧场:“娘娘说得正是。姑娘往日素净的妆倒也好看,只是今日略娇美些,显得格外不一样。”

冯芷凌勉强笑笑。

她一夜没睡,着实有些提不起精神。好在紫苑妆扮手艺不错,没叫琪贵妃看出她脸色不好。

琪贵妃道:“后日,太子殿下要先行回宫,离开前将同圣上一道去寺庙礼佛,因此下午咱们得随驾出行。今夜在庙中歇一宿,好为明日清身斋戒做准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