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前怀着身孕被流放了(34)
“岳尚书,你得给我一个交代。”梁方方板起了脸。
岳丰仍是客客气气的,仿佛没看见梁方方有些发黑的面色。
若忽略他那张威猛严肃到能够吓哭一大批娃娃的糙脸,还以为他是哪个文官。
“梁尚书,苏家并未定罪。”岳丰盯着梁方方,“有罪之人才要上枷锁。”他说得意味深长。
梁方方皱眉,“胡说,怎么没有定罪?”
岳丰手中还拿着明黄的圣旨,朝他无声地挥了挥。
梁方方紧盯着那道圣旨,忽闻一向清清冷冷的苏少卿苏琯璋冷笑了声,便猛地醒悟过来。
苏家人确实没有被定罪,只是嫡系被流放了而已。
“通敌叛国”这个罪名是陛下亲自定下的,就写在最初那道命令禁军统领袭放带人包围苏国公府将人下狱的圣旨上。
但也到此为止了。
毕竟依据律例,凡通敌叛国者皆须经三司会审,有罪者严惩,无罪者还其清白。
梁方方眉头直跳。
苏家人被下狱之后,还有人提及“通敌叛国”这个词吗?
今晨才下过雨,现下潮湿的地面还未干,阳光落于其上,烘出些许泥土的腥涩之气。
刑部大门处安静得可怕。
孩子们依偎在大人身旁,清澈的目光跟随着大人们落在这位刑部尚书身上,只看得他额头溢出一滴冷汗。
梁方方反应过来了。
苏家人进了他刑部死牢的第二日朝会,他出列刚说苏国公府涉嫌“通敌叛国”,便被林太傅打断了。
然后朝堂上就三司会审、苏家是否通敌叛国为题吵了大半日,当日林太傅便入宫以金腰带换得苏家生路,翌日陛下便下令免除苏家夷三族之刑罚,而将苏家嫡系阖家流放。
确实没有再提及通敌叛国的罪名,甚至圣旨上连一个罪名也没写!
梁方方回忆起了方才宣读过的圣旨内容,猛地睁大眼。三月末的天气,他却出了一身冷汗。
既是无罪,陛下以什么名义将人定的流刑?半月来竟也无人察觉么?
如此荒唐!
第17章
岳丰见梁方方终于想明白了,不复他方才像是被夺舍般的客气,爽朗一笑,一口大白牙十分闪耀。
“梁尚书,人我便都接走了。”他重复了刚进门时的第一句话。
梁方方惨白着脸,看着岳丰和手下官兵恭恭敬敬地将苏家人带上了马车,而后一行三十余匹马、几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往城门方向驶去。
“大人?”刑部侍郎路过大门,见尚书大人一副丢了魂儿的模样,忙拍了拍他的肩。
梁方方浑身一抖,将毫无防备的刑部侍郎吓得够呛,“大人?”他连声音都还在发颤。
若在平时,梁方方定是要好生安抚一番被他吓到的下属,但如今他哪里有这个心思。
“无事,我进宫一趟。”他匆匆留下这句话,便疾步往外走去。
陛下让他在盛京城中散布的谣言都已经传出城外了,过不了多久便能传遍全国。
这时候,若让人知晓苏家是无罪却被判了流刑,还被流放至民不聊生的广虚府……
他不敢再想下去。
兵部的马车慢慢驶过喧闹的盛京城。
苏琯璋听着百姓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槿妤和他夫妻二人,还有新帝之间的风月之事,脸色沉冷无比。
孩子们还小,听不懂,但见到大人们脸色都极为难看,便懂事地坐在一旁,不吵也不闹。
岳丰骑着马走在马车一旁,看着安安静静的几辆马车,心里的敬佩越发深了几分。
不愧是苏家,掌军得当,竟连家中子孙的教养也十分妥贴。连这么小的孩子,被关在那样不见天日的死牢里半个多月,乍得自由仍不见浮躁。
不错,真不错。
马车出了城门,在距离十里亭还有约莫一里路的时候停下。
苏家人下了马车。
“这里到十里亭还有一刻钟的脚程,马车难行,”岳丰对苏声说道,“在下便不再送了,保重。”
苏声抱拳,“多谢。”
岳丰爽朗一笑,“国公爷客气。”他翻身上了马,正要驱马前行,想到什么又转过了头。
“国公爷可看完圣旨了?”他指的是对苏家嫡系施以流刑的圣旨,方才送苏声上马车时他便顺势递过去了。
苏声想起被他随意塞在包袱里的明黄圣旨,也笑,“看完了。”
圣旨上的笔迹属于龙椅上那位,也不知他在写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分明都恨不得让他们阖家死绝了,亲自在圣旨上落笔的时候却如此……
嗯,如此“丢三落四”。新帝也才二十三岁,不过比自家璋小子大上一岁,便如此“健忘”。怕不是一想到他们被流放至广虚府便开心过头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