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衣半狼藉(64)

作者:山负雪 阅读记录

“哗啦——”

阁外独守的孙若絮,是被内里一道沉闷声响所惊动,复而慌乱推门。

入目,舆内静立正中不见女娘,而丹青氅衣罩地,她始望及摔倒于地颤着手臂,目眦尽裂的殷素。

“一娘!”孙若絮慌忙去扶她,“出了何事?”

她抬眉环视一周,阁中竟空无一人,唯那平头案上的烛灯似乎将熄,还上浮着白烟。

孙若絮将人搀扶回素舆内,又将那衣衫抱于怀。

她蹲着身,抬指替她轻拭干泪痕,叹息道:“一娘,人死不能复生,你总要看开一些。”

殷素怔愤的眼神骤然散开了,须臾唇角缓扯起一点讽笑,“我倒希望,他是不能复生。”

孙若絮一怔,但闻门外声色响动,并不是可说话之地。她忙又起身推着殷素离开,直至入车内。

甫一掀帘,两道视线便直直聚到一处。

沈却一怔,伸手掌住素舆,将其朝内拉近。

他垂目,无声打量殷素。

女娘睫羽虽覆,但眼皮仍透出红意。

膝上交叠的指节还带着轻颤,情绪似平非稳。

杨继亦察觉殷素神色不对劲,自然很快想到李判官只怕已无生还,一时卡在喉间的话也不敢出声,只好吞回去,余光瞥瞥沈却,又瞥瞥孙若絮。

回宅之途一如来时般阒静。

待三人入了院,翠柳出来迎,孙若絮便叫停沈却,拉着他悄声朝林下行,杨继见状,忙也快步跟上。

“我入阁时,殷素正跌坐于地,情绪并不稳,咱们莫去跟前多问,让她缓一缓。”

沈却眉头不松,“李予出了事?”

孙若絮叹了声,摇摇头。

“只怕更厉害。”

风声急过林叶,簌簌掩人语,枯叶卷地而起,一路奔飞东阁去。

沈却踩着落叶而行,耳畔依旧悬荡着孙若絮一字一句转述之话。

若如孙若絮所言,那便是李予,还活着。

他将抬目回神,翠柳便从阁门外掩帘而出。

“郎君。”

“怎么出来了,一娘如何?”他问。

“一娘看着郁郁,想一个人待着,便叫婢离开。”

沈却点头,立在外犹豫半息,仍旧挂心,只道:“我进去去瞧瞧,你去前堂招呼着杨继,留他用了膳再离。”

话落,他自掀帘,轻着脚步入内。

天色如晦,风卷帘飞。

阁中窗未闭,连烛台也熄了多盏。

沈却扫视一周,略垂帘朝里望,并无殷素身影。

莫不是睡下了?

将走至书案前,忽瞧见小半片碎纸孤落白纱前,似有灼痕。

沈却目光一顿,快步朝前,将倾身,窗缝疾风骤卷,那半片碎纸随之翻滚,很快没了影儿。

消弭处,正是殷素睡榻。

他直起身,再次放轻些脚步,立在细帘外扫眼,竟亦无殷素身影。

沈却一愣,心里很快有了计较。

只怕是又在后院檐下独坐呢。

那半片碎纸也不知卷入何处,他亦熄了心思去窥看,只转过身,朝着更里处的内院而行。

苍穹浓云压檐,林木摇曳,急冷北风吹皱塘池。

天公告示分明,一场大雨将袭。

殷素立于风中。

她褪去氅衣,卸下钗囊。

颤着手,去触及那一朵朵于烈风中枯直倾倒的枯荷。

不屈不折。

殷素惨笑,握紧倾倒间也不屈不折的枯荷,人亦随之而下。

于是冷水入鼻,衣衫漂浮之际,她都是带着笑,她终于望不见天穹之上的昼夜分明,望不见心里对李予生出的丝毫动摇。

取而代之似溺潮般涌来的是,幽州压山云雨、血夜,是不绝耳畔的马蹄声,是破空而响的箭鸣。

是阿耶阿娘惨死眼下蜿蜒不止的殷红,还是那条无名河用力包裹着的孤冷。

她嗅到了死亡。

真真切切。

也嗅到了恨。

殷素睁开眼。

泛着幽暗天光的湖面,蓦然出现沈却那张脸。

他朝她而来,愈发靠近。

那张脸被池水相拢,几乎不太真切。

直到一只手贴近,攥紧她漂浮衣衫。

他拉着她往生。

用力且急。

殷素一怔,挣扎着上涌,顺着他破离深水。

池外,攥住手腕的掌心愈滚烫,沾染水色的眼眸半分不与她相视,眉目却似染着池底未消的寒。

可殷素却在沈却欲张唇之际,抓紧他的手,大口喘气。

她一字一句地告诉他——

“沈却,我找回恨的感觉了。”

沈却骤然垂目。

他说不出心底是何滋味。

也发不出声。

只一路紧抱着她,漠然朝阁中踏步。

透寒的两副身躯紧密贴着,迸发出烧灼的热。

殷素紧攥着他领口,缩在沈却怀中,耳畔还落着他未缓过来的喘息。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为兄不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