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270)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只不过,秦斯礼什么时候和徐途之来往这么密切了?

第106章 兼听虚实上学堂【VIP】

御书房内,光线静谧,窗纸上映着垂枝柳影。

李鸾徽披着常服坐在案后,手中捧着那本由御史台转来的账册。他翻了几页,指尖摩挲纸角,神情并未显出太多情绪。

徐圭言的名字,在那折角处小字题签中隐约可见。

“陛下。”太监低声提醒。

“嗯,”圣上放下账册,语气平淡,“朕知道了。”

李鸾徽将账册轻轻合上,置于一旁案几,说道:“此案,尔等照章处理便是。”

他语气温和,甚至带了几分疲倦,“如今朝局未稳,御史之责贵在清肃,然不可越位争权。万事有度。”

他语调平缓,不容置喙。

李文韬躬身,静候圣意,心头却掠过一丝讶异。

这账本后半册牵连的是皇室支系的一支亲贵,理应引起震动。

李鸾徽这个时候抬手一挥,旁边的太监人等都离开,门也都关上了。

“不知树根之深,便不可轻易连根拔起,”李鸾徽从案后站起身,“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这句话先帝总是同我讲。”

李文韬弓着腰听着李鸾徽的话。

“而君子、小人并不以身份地位分类。”

他站到李文韬面前。

“臣明白了。”

圣上的意思很简单,通过打击那些素质较高的皇室宗族,来让其他皇室“小人”窥见李鸾徽的凶狠。

这招在官/场里经常被李文涛使用。

在朝廷上混久了,一个人的气性真能被李文涛看出来几分来。十分书生气的官//员,内心脆弱,面子薄——和混迹于朝堂的老油条又不同,这类人跟人斗争的时候,心慈手软,得过且过。

这是熟读儒家书生的通病。

所以得罪他们,对自己不会产生太严重的后果,他们内心之中会十分难受。

但是得罪小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会像一滩烂泥缠绕着你。

所以,除非一击毙命,李文韬一般不对小人下手——怕得就是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那责罚……”

“一切按照律令来,以权力干预权力这不符合规矩,天子犯法与庶民,”李鸾徽说完这个,便走回到案台后。

话锋一转,“改制之事进展得如何了?”

“臣听说,礼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李文韬又不是礼部的人,他哪里知道怎么回事?怕是圣上在试探他。

李鸾徽抬眼看向李文韬:“你御史台,需先拟一道章程,清查各部重叠冗员、虚设闲职,列出冗员榜单。”

“臣遵旨。”李文韬顿首,不知道圣上这是何意。

“再命礼部重修《祀典录》,依周礼,分夏、秋、冬三祀,合三殿礼仪,逐步替换今制。内务府则将宫中礼器、祭器一一登录,焚其胡样,另造汉式。”李鸾徽语调平静,眼中却透着一种近乎执着的狂热。

“这些事,不急。”他又笑了笑,“但要做。”

李文韬沉默地领旨。

“朕知朝中异声颇多,”李鸾徽忽而低声道,“你既然是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那就给朕调查出来,谁对朕的行为不满。”

这可是一件大事,从袁修远在狱中自尽后,李党占据上风,虽然李文涛无力分身庆祝,但这回圣上有要他收集反对名单,李党的势力一下子起来了。

李文韬正想着,李鸾徽拿起茶盏,轻呷一口,又道:“从今日起,所有涉及兵、礼、吏三政的章奏,送来朕案前,不经中书门下。”

“臣遵旨。”

御史大人从宫中出来,神色沉重,又是改制又是查账,这一连串的事,都像是李鸾徽在清洗异党。

岌岌可危的便是皇后一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陆明川这一日从礼部衙门出来时,天色已经暗了。

他披着一件玄青窄袖官袍,衣角溅了尘土,额角微微见汗。春日的夜风拂面,虽凉,却驱不散他心中那股沉重的燥意。

礼部这几日一直在为新一轮祭祀礼仪的改制忙碌。

圣上要恢复汉周旧制,礼官几番翻查前朝遗典,甚至连《大戴礼》《周官》都翻了出来,抄抄改改,不知多少个夜晚灯火未熄。陆明川身为礼部郎中,表面上顺从,实则心中早已多有迟疑。

“礼制本该因时而易,陛下却偏要逆古而行……”他在心中喃喃。可这些话,他从不敢说出口。

傍晚,他受邀赴一场权贵间的私宴,地歌馆内。

席间宾客皆是朝中清贵,亦有几弟,虽然手持酒杯,但愁容满面。

觥筹交错之间,几位兵部与吏部的小吏悄声议论着:“这祭天礼换得太急,连用什么玉、立什么位都未定……陛下真要改祖制?”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