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358)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只有孩子最天真。

李承砚端着碗汤,晃了晃,对徐圭言咧嘴笑:“姐姐你要不要喝这个?很好喝的,我刚才喝了两碗。”

他嘴角沾了一点汤汁,声音奶声奶气,天真无邪。

徐圭言盯着那张笑脸,眼睫微垂,许久才低声说:“好。”

她伸手接过孩子递来的汤盏,手心轻轻碰到那小孩儿细嫩的指背时,心中一动——不知是冷,还是暖。

她低头喝了一口,眼底一片沉静,心却不知为何,忽地泛起一丝轻微的酸涩。

她将那盏汤慢慢饮尽,抬头时,看见秦斯礼正隔着席间人影望她。

他的眼神没有情绪,只有淡淡的注视。

徐圭言抬手,擦了擦嘴角。

李鸾徽落座没多久后,侍从们陆续地菜上好,他这才举着酒盏站在席间,文武百官看到李鸾徽起身,一时无人敢动,只听他笑了笑,缓声说道:“今日之宴,实乃朕心中大喜。多年未见皇宫如此热闹,能于此中堂再聚满席诸卿,实属难得。更有几位皇子远行归来,入朝听政,朝堂有继,人心可慰,朕……欣慰得很。”

他话音一顿,目光停在李起凡身上,旋即又扫过李起云与李起年,眼神既温和又深邃。

“朕常思,祖宗打下这天下不易,而我后唐能否长治久安,靠的不是一人,而是有人继志承志,有人能担社稷之重。今日见尔等并肩列坐,不论亲疏,不论远近,朕心甚安。”

殿内静听,没有人出声。

“今朝宫宴,普天同庆。愿我后唐百年基业,山河永固,天下太平!”

说罢,李鸾徽高举酒盏,面带笑意。

下方百官不敢怠慢,纷纷起身,举盏高声应和:“愿我大唐,山河永固,天下太平!”

“愿圣上龙体安康,千秋万岁——”

“愿皇嗣归朝,江山有继——”

“愿风调雨顺,万民安乐——”

诸声叠起,满殿回响。酒香四溢,帷幔轻摇,一时间红烛摇曳,光辉映得金瓦辉煌、朱栏生辉。

李鸾徽仰头轻饮,将盏中酒饮尽,随即朗声道:“诸位爱卿,今日无须拘谨,且开怀痛饮!”

众人这才落座,乐伎重新奏起欢快的曲调,席间宫人举案斟酒,重新恢复了喧闹的节奏。

秦斯礼在席间微微垂目,面上无波,却在圣上那几句“继志承志”“江山有继”之语中品出了几分意有所指。他抬眼扫过李起凡,见他神色如常,眉宇间仍有从容之色,不卑不亢地向圣上敬酒,语调得体温润。

徐圭言坐在晋王李起年身侧,亦听得那番话入耳,轻轻垂眸。她察觉到李起年指尖稍稍收紧,却很快恢复从容,转头与沈溪龄交谈几句,掩住情绪波动。

而李慧瑾坐在高位,一边哄着李承砚小声说“圣上在讲话,莫吵闹”,一边似笑非笑地看了眼下首的几位王爷。

她端起酒杯,对着李鸾徽的方向,浅浅饮了一口。

冯竹晋亦坐在轮椅上,身残志坚,向圣上遥遥敬酒,却刻意避开与秦斯礼的目光接触。

酒过三巡,席间的氛围正热闹起来。金盏玉觞,丝竹绕梁,帷幕低垂的宫殿里香气缭绕,宫人来往穿梭,盈盈端菜倒酒。

徐圭言执着杯盏,一口口细细地抿着,唇畔始终漾着温和的笑意。

她不动声色地扫过殿中宾客,只在某一刻,目光悄然落在上首李起凡的方向。

周王李起凡端坐其位,神色一如既往的端正内敛。他身侧的周王妃仪态娴静,穿着并不张扬,却极见分寸,面容温柔,看着自家孩子在圣上身前玩闹,唇角含笑。

那孩子不过三四岁,穿着明黄织金小袍子,头上束着细金簪环,模样白白净净,笑声清脆。小小的身影在御席前穿来穿去,竟未惹圣上不快。李鸾徽甚至弯腰亲自将他抱起,轻声问他吃了些什么,语气中透出几分难得的慈爱与柔和。

徐圭言拿着酒杯的手动了动。

忽然间,她又将目光移向侧殿一角,那里李文韬正举筷慢慢吃着一道桂花酒酿糯米藕。他吃得很认真,像是完全不关心席间的任何人,嘴角沾了点酒汁,也不擦拭,只低头继续咀嚼,仿佛这满殿荣华和他都无关。

徐圭言看着他。

一切看起来都安宁,温和得近乎虚假。

忽然,身前乐声微顿,似乎调子出了半分错,旋即又被掩了过去。但下一瞬间,小孩子的笑闹声却打破了这层安静。

“这个是什么呀?”一个清脆的童音响起,正是周王李起凡的长子李宥,他站在圣上的案前,手里高高举着一个玩意儿。

众人原本只道他拿了个玩具,没甚在意,直至一旁的李慧瑾之子——李承砚也跟着凑上去,用手指着那物件说:“是我们刚才在周王座位那边的匣子里看到的,我觉得它会动呢!”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