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谋金台(375)
秦斯礼顿了一下,眉眼间笑意未生,语气却平静如常:“没有。”
那小厮面色一僵,刚要说话,秦斯礼又慢条斯理地补上一句:“但你进去通报我名字,告诉泰王,是我,秦斯礼,他自然会让我进去。”
他话音未落,街口又有一辆马车缓缓停下。帘子掀开,一只修长白皙的手扶着门框,随后是一抹熟悉的身影下车,玄青绣云纹的窄袖衣袍在微风中微微荡起,正是徐圭言。
她没想到会在这里撞见他,脚步微顿,神情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你怎么在这?”
秦斯礼却像早有预料一般,笑眯眯地走了过来,眼中含着几分调侃,左看看她,右看看她,又看向她车后的侍婢,嗓音带了点戏谑的温度:“怎么没见周王?你们不是一向影随身伴的吗?”
徐圭言不理他,只轻轻翻了个白眼,像是懒得搭理这个阴阳怪气的家伙。
这时门内那名小厮已返回,神色有些尴尬地对秦斯礼躬身道:“实在抱歉,泰王说了——今日府中贵人云集,长安贵人多,但泰王府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他语气虽谦恭,语意却分毫不让,礼貌中透着排拒的锋芒。
空气中顿时有些沉。
秦斯礼听罢却不怒,只是微微抬眉,眼神落在那紧闭的朱门上,倏地,轻声笑了一下。
像是听了句不够高明的俏皮话,不屑反驳,也不想争辩。他身形未动,衣袖轻垂,姿态从容,仿佛这一句冷遇根本不能将他逼退半步。
还未等他开口,徐圭言便在一旁笑出了声,毫不遮掩地“哈哈”笑了两下,一边从怀中掏出一方暗纹紫金的帖子,往门口一晃:“既然不让他进,那就算我带了个贵人来吧。”
说着,她将帖子递了过去,语气懒洋洋的,却透着不容置喙的理所当然。
小厮脸色微变,却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连声称“是”,退入门中通报。
秦斯礼看着她,嘴角轻轻扬起,没有辩解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笑眯眯地看向她。
徐圭言斜睨他一眼,别开头不语,却没拒绝他与她并肩而入。
泰王府大门缓缓开启,金饰铜扣撞击声在午后阳光下显得格外清脆。
两人一前一后,踏入权贵之门。
身后马车车夫还没走,风吹动帘角,露出车中一点点尚未坐热的位置,有人匆匆来,又随时准备离开。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一个面带微笑,一个目光淡然。
话说这泰王府的诗画展,是李起云到长安前就想好的,这几年他云游四海,收集到了不少的好东西,说着到了长安邀人一同共享。
泰王府的画展设在后苑偏厅,一排古槐下铺着青石板,引得客人驻足。
画展并不奢华张扬,却有种不言自明的从容气派。屋内光线透过高窗撒落,斑驳地落在屏风和画轴之上,墨痕和笔势仿佛都因此而活了过来。
李起云刚应酬完几位旧日故人,见徐圭言和秦斯礼一前一后而来,站在院中偏偏一笑:“你们二人就算各自成家了,也要像小时候那样同出同入吗?”
徐圭言只是含笑,并不接话,手指轻轻摩挲着袖口边缘。
秦斯礼却站定,脸上似有淡讽,道:“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小时候我虽不是贵人,但您府我是可以来去自如的,现在不行了,成了贵人却被拒之门外。”
这一句话,说得在场人都一静。李起云愣了下,旋即大笑,心想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秦斯礼居然变成了这副嘴脸,咄咄逼人。
他打着哈哈说:“知道你最近忙着圣上的事,自然是不敢请您来。下一次定补上,多给您两张请帖。”语气虽轻,眼底却有一点寒光闪过。
他边说边领着两人往厅内走,随口道:“今儿没有其他人,就咱三人像小时候那样,坐着喝茶赏画,不用拘着。”
李起云话里的“其他人”,自然是指两人的另一半。
徐圭言与秦斯礼各自点头,走进了厅中,李起云眼下还没空陪着他们,转身去应酬旁人。
厅中画作依序悬挂,风吹动帘角,一时间墨香扑面。
张旭的《古诗四帖》如狂风暴雨,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却仿佛有佛光掠过,曹霸的骏马奔腾欲出,贺知章那副山居图则清简自得。
来观画的宾客不多,皆是知根知底的故人。
徐圭言站在一副近水图前许久,秦斯礼走近些,问她:“你懂画吗?”
她笑着摇头:“不懂。对我来说,这些玩意儿,不过是看个眼缘和心情。能让人多停一步,就算好。”
秦斯礼低声一笑:“看你这副样子,说不懂画,我倒是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