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389)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他将盏盖缓缓一旋,茶汤泛起涟漪。他没喝,动作缓慢得近乎冷淡,仿佛她这一番“谢意”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掀不起他心中半点波澜。

抬眼看向徐圭言,嘴角勾起一点若有若无的弧度,似笑非笑,而摆出一副惯于看破人心的冷漠与疏离。他轻声道:“徐大人误会了。”

他视线掠过那盏茶,也掠过她的脸,寒光落在雕花木窗上,没有一点温度。

“当日我并未为你说好话。”

“只是事情关乎晋王,事关宫闱安危,身为臣子,自应实话实说。那是本分,不是情分。”

这几句话,一字一句都像磐石,不容置疑。

徐圭言神色微敛,垂在身侧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瞬,却没有辩解。

她知道,秦斯礼此时的态度已然说明:他看得出她今日之来不是为一声感谢,而是另有所图。而只要动机不纯,他便绝不肯“公事公办”。

他不接茶,也不接情,更不接受徐圭言的感谢。

秦斯礼缓缓靠坐回椅背,衣袍轻动,姿态如山,目光冷静而高远。他此刻的神情,远不是在看一个同僚,而更像是在看一名请求庇佑的臣属。

——与他两人。

他明知她擅算计,偏

秦斯礼吐出口气,抬手,似漫不经心地抚过案前玉纸镇,又是一笑,那笑却我皆是圣上之臣。”

语气一顿,便听他缓缓而道:

“私下前来,终归不是为了一盏茶,道一声谢。”他望向她,语气平平,却锋芒毕露,“您有何事?”

徐圭言抬起眼,终于与他的视线正面对上。茶香散去,风吹帘动,席间气氛,落入冰雪之间。

她轻吸一口气,收敛起先前的试探与弯绕,终于正视眼前这位高位冷面的大理寺卿。

“既然秦大人不喜旁敲侧击,那我就直说了。”

她语气平稳,但听得出那一丝细微的请求之意,“圣上既要查前太子一案,涉及人多,必然要各衙门协同。我家父母皆卷入其中,当年是我父亲任礼部尚书,亲手呈过那道册书的。我自己也身为太子太傅,自当受审。但——”

她停顿一下,抬眸望着秦斯礼,那眼神带着少有的坦诚与无奈。

“他们年岁已高,舟车劳顿从岭南进京,身子吃不消。您也走过这路,知晓何其艰难。若能周全,还请——有什么问题,就问我一人。”

“不要叨扰他们了。都是老人了。”

她顿了顿,轻声补了一句:“您家中……也有老人,不是吗?”

话音落下,屋内一时寂静。

秦斯礼本是端坐,眼神冷静地看着她,仿佛只是听一件无关紧要的奏章。但徐圭言那句“不要叨扰他们”的低语落下时,他眼神忽的一动,像是被什么轻轻敲了一下。

他原以为,她是为晋王而来,就像王俨一样,为了保护身后的主子,来他这里打探消息,亦或者为自保、为筹谋退路,种种算计。

但此刻她说这些,不是为了她自己,竟是为了她的父母。

他轻轻一震,眼神复杂几分。指尖缓缓转动起茶盏,瓷与木摩擦,发出轻微声响。他没有立刻答话,似乎有些心绪浮起。

忽地,他低声问了一句:“十五年了。”

他的语调很轻,却带着一种压抑太久的锋芒,像一把在鞘中磨过千万次的利刃,“这十五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问题。”

他目光骤然锁住她:“那封《讨秦檄文》……是你父亲让你写的,还是你自己写的?”

徐圭言倏然怔住。

她嘴角动了动,最终还是淡淡地回了句:“是我。”

——但她心里却忍不住想,十五年前的事了,还能拿出来问?你不是早就查过了吗?也罚够了,报复也报够了,怎么就过不去呢?

还真是个小心眼的人。

可嘴上,却只淡淡一笑。

两人就这样对视着,忽然都轻轻一笑。

秦斯礼忽然换了个坐姿,挺直身子,双肘搭在椅扶上,姿态更沉,更重。

“这个案子,圣上极重。”

他的声音沉稳,眼中却无笑意:“你父母若不来,许多事便难查清。证词不足,如何为案定性?若只凭你一人之口,便怕旁人质疑。”

“人证、物证,要全。”

徐圭言面色微僵,干笑了一下。

“……原来如此。”

她望向案几上的茶盏,端起自己的那一杯,明知已经凉了,还是一饮而尽,仿佛在用这口苦茶压下心中那口怒火。

而后,徐圭言放下杯子,拿起秦斯礼那一盏也已凉透的茶,斟入自己空杯里,然后站起身,给他斟了一盏热茶,动作细致、沉稳,小心翼翼。

“秦大人,喝茶。”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