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396)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他停了停,望着李鸾徽的发顶,忽地轻叹一声:“陛下,您这头发里……白的多了。”

李鸾徽闻言,愣了片刻,抬手触了触鬓角,竟觉指尖冰凉。他没有开口,半晌后才低声喃喃:“周王是朕的儿子,朕最爱他。他聪明,有气度,有锋芒……若无这些,朕如何肯把他放到储君之外?可若只有这些,如何承大统?”

他靠回榻上,眉间隐有倦意:“爱之深,责之切。朕不会亏待他,也不会无谋他前路。他若稳得住,朕自然会给他最好的。他……急什么?”

文昭将干巾搭在他肩上,低低应了一声:“是啊,他急什么呢。”

殿外风声拂动,传来远处宫人报时的鼓声,恍若惊涛暗涌。

日头初上,朱雀街的雾尚未散尽,官道之上车马来往,徐府内却一片静寂。

徐圭言坐在偏院书斋中,桌上摊开的是密探送来的画像——据说是“太子旧案”中参与镇压的禁军士卒,如今已归于周王麾下,正是他出面作证,说太子夜间翻墙召党,宫中起火皆属谋反之象,且声称亲眼所见。

她细细端详画像,眉头越蹙越紧。

那人中等身材,颧骨略高,左眉上方有一道细痕,画像下方还附了一行小字:“曾为镇南卫副尉,后调隶于周王营下,现于邠州。”

她将画像与脑中记忆对照,不禁低声自语:“不对……此人我见过。”

那日破门而入,秦斯礼带着一群人来抓她,那人群中正巧有此人。

现在这人却说他去抓了前太子,这不是胡扯呢么?

秦斯礼不记得了?他记性这么差?

徐圭言看着,百思不得其解。

这夜,庭中灯笼光昏。徐府四周沉浸在似有若无的夏虫低鸣中,仿佛一切如常。

然而徐圭言此刻却睡意全无。

她心里隐约觉得不对,想要写信提醒秦斯礼,可又觉得他不会如此愚笨,况且她不愿主动再催,只遣人暗中查探秦府动静,但仍无所得。

她披着轻纱外衣独坐于内室,案上茶水微凉,灯焰一晃一晃,拉出她的影子斜斜倒在屏风上。

忽然,一道劲风破空而来!

“嗖——!”

窗纸炸裂,利箭呼啸而入,直朝她心口飞来!

她眼角余光一动,身形本能地向侧一滚,肩膀一阵钝痛,箭矢擦着她左肩,直钉入榻侧木柱,“嗤”地一声,深深没入三分。

箭上却系着一物。

“娘子!”屋外侍婢闻声奔来,但徐圭言已镇定自持,迅速伸手将箭尾上的细信取下,一边沉声喝道:“别惊动全府。把窗封了。”

她坐回案边,抖开那封字条,眉头皱起。

那是一封薄如蝉翼的密信,纸张光滑,书法端正,却冷意森然。

字里行间并不多,只寥寥一行:“你已经掀起惊涛骇浪,若想保命,便闭嘴止步——否则下一箭,不会偏。”

落款空无,徐圭言眼神一变,将纸紧紧攥住。指尖微微颤抖,却不是出于惊惧,而是愤怒。

警告她的人,知道她知道做假证的人是假的。

第144章 红裙妒杀石榴花【VIP】

天色灰白,宫中传来召唤。

徐圭言一早便被传进大理寺,一纸公文写着“协助调查”。她并不惊讶,反而披衣整冠,神色清冷地踏入问讯堂。

大理寺东厢偏厅,今日并无拷具陈设,堂中灯火明亮,桌案整肃,一股森严气息却无声弥漫。

徐圭言穿素衣而至,步伐稳重,眉眼虽淡,却带着掩不住的冷峻。

主审人端坐上位,面容方正,是御史中丞出身的大理寺少卿杨简,年四十上下。秦斯礼倚窗站着,袖中藏手,看到徐圭言来,唇边微挑,像是在等一场好戏。

堂中已有数人伫立,其中一人被绳缚双手,头低垂着。案桌上摊着画像,与昨日她托人寻到的那人画像一模一样。

“徐长史。”主审人杨简温声唤她,示意她上前,“今日请您来,是想问问,您见过这个人吗?”

徐圭言看了看画,又看向一旁的人。

杨简轻笑一下,“是这样,可能时间太久了,您记不住也正常……秦御史说,这人是当年跟着他去抓先皇后的,但是没碰着皇后,抓了您……”

杨简把画像往前推了一下,“您……仔细看看,能不能回忆起来?”

徐圭言站在画像与那人之间,细细比对,眉头紧蹙,然后清晰而冷静地道:“此人,我见过。”

堂中一静,秦斯礼眼中闪过一抹锋芒。

“何时所见?”主审官问。

“当日秦御史率人亲往抓捕先皇后,此人便跟在秦大人身侧,执兵押我下车。”她目光平静,“他来抓我,与旧太子谋反案的关系,我并不清楚。”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