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406)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若真是李慧瑾出手,徐圭言恐怕早已不在人世。

殿内一阵沉寂。

李慧瑾退后一步,似是失望,又似讽刺地低语:“你连自己的判断力都丢了吗?”

秦斯礼垂眼,没有应声。他忽然意识到,在这件事上,他第一次不能用常规逻辑推理。

他曾以为自己心如止水,但当听闻徐圭言遇刺消息那一刻,他脑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就是李慧瑾。

因为她最聪明,最果断,也最有可能为局布子、断人臂膀。

可是——

“不是我,”李慧瑾看着他,又重复一遍,语气不似辩解,更像宣判,“我若想杀她,不会留活口。她现在还活着,是我仁慈,还是我根本没动手,你自己去想。”

她顿了顿,忽然一笑:“你若真关心她,就别浪费时间在我身上了。”

秦斯礼的眉头微动,低声道:“我不是只关心她。”

李慧瑾眸光一动,随即别开头,淡淡一笑。

“但你偏偏,只有在她的事上,变得不再是你。”

这话,说得矫情,却极准。

他还是那个运筹帷幄的秦御史,却在涉及徐圭言时,频频失衡,情绪外露。

秦斯礼没有再问下去,站在那里片刻,低声道:“多谢殿下澄清。”

李慧瑾哼笑一声,抬手梳理着自己的发,“说吧,另一件事是什么?”

秦斯礼在阶前立定,眼中压着某种迟疑,

“你知道李文韬背后的组织是什么吗?”

李慧瑾的动作缓了缓,眉心轻蹙,目光移向殿外昏暗夜色。

“很有名吗?”他又问了一句,语气却已然有了某种确定——那不是一个随便结盟的同僚,而是一个体系,一种力量。

他敢肯定,朝堂里藏着一个巨大的、看不到的势力。

李慧瑾久久未答。

殿中只听见风过珠帘,拂动烛火的轻响。她盯着案上的酒杯,沉默中似乎回忆起很久以前的往事。

过了许久,她才终于开口,声音低缓、克制,名字,而是某种失落的信仰:

织,叫‘西平集团’。”

,却并未打断。

“这个组织不同于你我熟知的关陇集团,”李慧瑾继续道,语气淡然,“它没有血缘的羁绊,也不以地域划界。它最初的宗旨,只是四个字——‘忠于后唐’。”

她顿了顿,似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措辞。

“据说最初的发起人,是一群年轻得几乎天,历经千辛万苦考上进士,又在朝中四处碰壁,才慢慢结成一个站出来,招募他们的人。”

秦斯礼神情依旧平静,手指却已悄然握紧。

“这个组织,在我还是公主的时候……早就存在了。甚至可以说,我父皇还是太子的时候,它就已经有雏形了。”

李慧瑾看了他一眼,继续说:“入会的要求极其简单,也极具蛊惑力——不看出身,不问门第,只要你是通过科举踏入仕途的人,只要你愿意以公正为本,以百姓为根基,不站宗族,不依权贵,不乱党争,你就可以加入。”

“所以一开始,他们并不强。”她一笑,带着些复杂情绪,“但正因为他们不强,他们干净;正因为他们干净,他们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向远大却出身低微的人才。”

“你问我是不是有名——若你指的是坊间,那无人知;若你指的是朝堂……凡是掌过实权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

“西平集团内部,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理想。”

秦斯礼听完,静默良久。

这比他以为的更加清晰、也更加沉重。他原以为李文韬背后不过是一群以玩弄权术为目的的官员,却没想到那是一种组织性的理想集群。比□□更难缠的,不是贪婪的人,而是有理想的群体。他们忠于江山社稷,皇帝是谁不重要,他们的信仰传颂千秋万代。

“那……”他忽然低声问道,“秦家呢?秦家,是不是也……曾在其中?”

这句话出口时,他仿佛用了极大的力气才让声音维持平稳。

李慧瑾闻言,望着他,沉默半晌。

她的眼神里有些犹豫,有些审视,也有几不可察的惋惜。

“你真的不知道?”她反问,语气轻得像是叹息。

秦斯礼垂眸,没有回答。

她轻轻一笑,眼神却无半分笑意:“我父皇曾经很欣赏西平集团那群人。他觉得他们有理想、有志气,能让朝堂清明。但也正因为太清明了……他后来开始警惕。”

她侧身靠在案几边,目光悠悠地落在秦斯礼身上:“你知道吗?当年父皇最忌惮的,不是那些跋扈的王侯、狡猾的宗室,而是这些——不求私利,只讲‘公义’的人。他们不好收买,不畏威胁,讲的是规矩,不是感情。”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