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461)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她们还好吗?”他低声问。

可没人能回答。

他忽然很贪恋这个世界。

贪恋长安初雪,贪恋甘州夜风,贪恋宫中腊梅,贪恋那年他骑马回来,儿子跑出门口张开双臂扑向他的那个瞬间。

贪恋太多了。

可惜,都要放下了。

他睁开眼,面对这个残忍的世界。

他抬头望向梁上的灯火,那火光在他瞳中晃动,仿佛走马灯一般,将一生浓缩成一幕幕残影。

有人喊他“周王殿下”,有人骂他“权臣奸佞”,有人敬他,有人怕他。可这天下,终究容不下他。

他举起那盏酒,仰头之前,轻声许愿:“来世,不愿再入帝王家,只愿平平凡凡,娶妻生子,种田读书。只愿……再无这许多算计。”

毒酒入喉,苦得如同此生未竟之梦。

他闭上眼,唇角仍含着一丝微不可察的笑。

一滴泪,从眼角滑落,落在膝上,悄无声息。

片刻后,他猛然握紧桌边,身子剧烈一震,颤栗中面色发白,汗湿额角。

可他始终未出声,也未倒下。

只是像一棵折断的青松,慢慢地,在自己的骨节中,沉默地,断裂。

等他静下来的时候,殿中唯余风声。他身子仰靠在座椅之中,眼睛半闭,仿佛只是在微笑着打盹。

,空空如洗,落在他脚边。

李起凡死后没多久,长公主。

她穿着一袭内朝便服,素缎玄色,未带,目光触及那座椅上的尸体时,动作一顿,站住。

她没有哭。

只是慢慢走到李起凡身前,目光凝在那风发、锋芒毕露,,死得干净利落,没有半句争辩。

她跪下身来,手指轻轻拂过他鬓角一缕散发,眉头微蹙,良久,低声开口:“对不起。”

这句话如一粒石子落入深潭,声音轻,却沉。

她缓缓起身,垂眸望他最后一眼,然后转身走出偏殿。

她没吩咐为他下葬,也没让人鸣钟披麻。

这一切太重了,重得她知道不能让李鸾徽知晓。

那人正在养病,病中的他心肺薄弱,李起凡之死若传入耳中,怕是立刻引发大恸。她不愿——或者说,她不能承担这一后果。

于是她吩咐:“今夜偏殿之事,所有人闭口不提。”

“谁传出去——”

她顿了顿,目光凛冽如刀:“杀头。”

朝局暗流依旧,天未明,宫灯犹燃。

只是谁也不知道,那个被钦定为牺牲的人,早已独自饮尽一杯冰冷毒酒,在无人知晓的黑夜里,沉默死去。

一晃数日之后,正午时分,烈阳炽白,皇城西侧的石阶却凉意深重。

秦斯礼一身朝服立在三省通政司外,双手藏入袖中,手心已是一片冷汗。他的眼神直直地盯着不远处的内阁传折门,那里静悄悄的,没有丝毫动静。

那封他亲自写下、精心措辞的折子——关于徐圭言调往御史台之事——递上已有五日,按理说,这类人事调动若得圣上口谕,三省应当立刻批复,怎会毫无音信?

他心里已经隐隐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可他不敢信,也不愿信。

终于,他压下心中的不安,转身,疾步前往长公主府。

入了长公主府,正值午后,女官屏退下人。

内殿中,李慧瑾一袭紫金纹官服,正坐在一卷未批完的折子前。她头上只簪了两支简单金钗,手执狼毫,神情冷静如冰山,目光一扫便让人心底发寒。

“你来了?”她语气淡淡,仍旧是高傲的态度,连头也未抬一下。

“长公主,”秦斯礼拱手作揖,“五日前那道奏折,是得了圣上口头允准的,照理说——”

“我扣下来了。”李慧瑾打断他,终于抬头。

话语简短,字字冰冷。

秦斯礼原本还带着几分试探和小心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僵硬。他脸色微变,眸底浮现不甘与怒意,但仍压着火气:“……为何?”

“为何?”李慧瑾轻轻一笑,似嘲弄,又似讥讽,她将笔搁下,缓缓站起身来,裙角曳地,步步逼近。

“秦斯礼。”她唤他的名字,语气却不再如往昔那般温婉。

“你是我李慧瑾的夫君。你在外头,和别的女人纠缠不清,阴谋算计,把我放在什么位置?”

话音未落,她猛地抬手。

啪——

一声脆响,在静谧的殿中炸开。

她的手掌甩得极狠,掌风带着冷意,直抽在秦斯礼脸上。他身子晃了晃,硬生生站住了。

那一瞬间,他并未躲,也未闪。只抬眼望着她,眼神复杂,却未有一丝反抗。

“你还有脸,来问我折子为何不批?”

李慧瑾声音发抖,情绪难得激烈。她的眼中,愤怒之下藏着隐忍已久的委屈与冷傲。作为大唐长公主、三省执掌者,她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