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462)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但今日,她不是执政者,而是一个被背叛的女人。

“跪下。”她忽然低声命令。

秦斯礼迟疑了一下,最终缓缓屈膝,双膝落地。

那一刻,他不再是清贵的御史台大夫,不再是宫中权倾一方的秦家郎。

他只是一个,被李慧瑾逼得无话可说的男人。

李慧瑾望着他那张俊朗却带着倔强的脸,心中千丝万缕翻涌而上。她想起他曾跪在这屋中,为她披衣梳发,也曾与她执手对饮,许过同心同道。

可如今,这人却站在她对面,明知自己身份,却处处与徐圭言纠缠,甚至意图借圣旨、三省,调动人事来满足私意。

荒唐至极。

“你走吧。”她终于说,语气再无怒火,只有疲惫。

秦斯礼跪了片刻,缓缓起身,面颊上已是一片通红,火辣辣地疼。他没有再说一个字,只低头告退,行了个礼,转身离开。

走出长公主府的时候,阳光刺眼。

他抬头看了一眼高悬的日头,胸中仿佛压着万钧重石。

刚才那一掌,他没有反抗。

不仅因为她是长公主,是权力的中枢。

而是因为,他明白——她从来都不是他可以轻易摆弄的人。

长安盛夏,烈日如烤,皇城朱雀门前,一骑快马自西南而来,马蹄翻飞,卷起漫天黄尘。

“冯将军大捷——边疆告捷——捷报入宫——”

市集中百姓纷纷侧目,只见那通身戎装的驿骑挥鞭高呼,战马嘶鸣穿过闹市,直入皇城。沿途摊贩避让,孩童欢呼,大人激动落泪,几位老兵甚至当街叩地痛哭,嘴里念着冯知节的名字。这一仗打得太难了,吐蕃人连年犯边,战线胶着,多少人以为胜无可望,如今却闻捷音。

捷报传至宫中,李鸾徽躺在床上,刚吃完道士献上来的仙丹。脸色尚未全然恢复,听到消息时却倏然起身,连连咳嗽也顾不上,只唤人搀扶:“快,传冯知节捷报来见!”

“圣上,冯将军还在边疆,来的是前锋信使。”

“好,好。”李鸾徽满面欢喜,一手颤巍巍扶着榻沿,一手紧抓着折子,“我后唐百姓,有冯知节保疆!有此人,可安万里边土!”

可高兴片刻后,一封密奏的折子入宫,李鸾徽看过后,心中警铃大作。

内侍跪地恭贺,殿中一派喜气,百官陆续前来称贺,大殿外钟鼓齐鸣,军乐嘹亮。正午时分,整个皇宫宛如迎春之盛。

但这天城的另一隅,却有另一重天。

吴王李起平的封地行将启程。他尚年幼,面对天命加身仍难自持,昨夜痛哭了一整夜,今晨眼眶红肿,步伐沉重。

他在宫前候轿,侍从一边为他正冠,一边劝解:“殿下,封王出行是喜事,不能哭相,百姓都在看着。”

可李起平低着头,双手死死攥着衣角,小声道:“我娘她死了……我还要装作高兴的样子吗……”

他生母的死,虽是“赐死”,却终究在长安宫中断气,连尸骨都没送回老家中,就地埋了。他在宫门前回头望一眼,泪再度涌上来。

沈皇后坐在深宫长廊中,独对凉风。

今日大典,她却并未前往。她未哭,也无喜,只静静坐着,身着一袭素衣,连最基本的皇后礼服都未披。

殿中寂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太监宫女全都远远站着。她手里捧着一枚珠钗,是李起凡年少时赠她的,钗头玉珠已落,空余一截寒金。

外头钟鼓声震天,热闹如节庆,沈皇后听着听着,竟咬住唇角,一点点收紧指节,像要将那珠钗生生捏碎。

“儿子死了,女人死了……这后宫,也不剩下什么了。”她缓缓自语,声音低微,却像喉中藏针。

与此同时,晋王府中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李文韬今日起得极早。

他年岁已高,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但听到圣上身弱、朝局多变之后,他终于下了决心。

他要去晋王府。

“既然长公主已经出手,那便轮不到我袖手旁观。”

马车缓缓驶入晋王府外,他下轿整冠,面容冷峻。

恰在这时,院门前,一名青衫女子缓步走出,正是徐圭言。两人目光在院门□□汇,皆是一怔。

徐圭言一身素色衣裳,眉目疏朗,神色沉静如水——这老头来晋王府做什么?李文韬看着她,眼中却泛起复杂的涟漪——这人还没走?

两人相对无言,却在对方眼中读出彼此此行的目的。

徐圭言轻轻颔首,既无寒暄,也无掩饰,转身便往另一廊下而去,只留李文韬站在门前。片刻之后,他也提步入内。

第159章 名不显时心不朽【VIP】

盛夏午后,阳光透过纱窗洒在书房的长案上,几枝山茶静静盛开,茶香混着卷帘间的热风,散进寂静之中。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