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468)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徐圭言点头,正因如此,他才更危险。

“冯知节在军中威望极高,边疆大将全都听他号令。李文韬若想扶你,第一件事不是打倒皇子,而是削掉所有你不能掌控的人——冯知节在军中的地位,就算你登基,也未必用得顺手。”

但实际上,真是的答案应该是冯知节和李文韬不是一路人。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算此刻李起年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真心——原因不得而知——但这种真心太廉价了,徐圭言不想要。

李起年倒吸一口凉气:“……所以他要把冯知节‘先废了’?”

徐圭言点头,吃糖水吃得不亦乐乎,但实话实说,还是岭南现做出来的糖水最好吃。

“但这样……太狠了。”李起年喃喃。

“狠?”徐圭言转过头来,腮帮子里还有没咽下去的糖水,咕咚一声后,她冷笑着说:“这种游戏就是你死我活,李文韬今天下狠手对冯知节这位老臣,明日也可能是你我。”

李起年沉默良久,忽而低声:“……那你为什么还劝我接受他的扶持?”

徐圭言放下糖水,平静望他:“因为我们没得选。”

庭外乌鸦振翅而起,黑影掠过天光。

深夜的天牢,寒风透骨。

冯知节被五花大绑,吊在阴湿的柱子上,肩背血迹斑斑,衣甲早已被撕碎,汗水与血水交织,滴落在冰冷的石砖上。他的头发湿透,额角青肿,嘴唇干裂,眼神却仍旧坚如磐石。

“放我见圣上……我要见圣上!!”

他沙哑着嗓子嘶吼,声音破裂却充满愤怒与委屈。

“我冯知节,为后唐征战十六年,吐蕃、党项、南诏……哪一战不是以命相搏?我杀敌千万,护国疆土,怎么可能谋反?!”

狱卒不耐烦地捂住耳朵,摇头叹息,不再看他。

一名狱官带着皮鞭走入牢房:“你若真没谋反,何苦这般激烈?陛下不召见你,自然有道理。”

冯知节怒目圆睁,青筋暴起:“你不懂!我冯知节一生戎马,若真做了反贼,早就兵临长安,而不是被你们这些养尊处优的文官,关在这狗窝里受刑!”

“我——要——见——圣——上!!!”

叫喊声如凄厉的战号,在天牢之中久久回荡,穿透墙壁、传入侧殿。

李文韬端坐在案后,抿着茶,耳边听着冯知节的惨叫,眉眼间竟泛着一丝笑意。

“好一个忠烈将军。”他淡淡道,“这嗓门,倒还有点力气。”

大理寺少卿低头禀报:“李相,我们已彻查了冯将军在边境调兵、粮草与军报往返等数月记录——并未发现任何谋反迹象。至于与泰王的来往,仅限于军报往返,毫无私信勾结之嫌。”

“那李起云那边呢?”

“也无异常。”少卿低声道,“冯将军行军调兵,皆有陛下批示文书佐证,无一逾矩。”

李文韬默然片刻,正要说话,门口传来脚步声。

秦斯礼走入,脸色冷肃,抱拳行礼:“李相,我奉长公主之命,代表御史台,亲自参与核查。确如大理寺所言,冯将军未有任何谋逆之实。”

李文韬轻哼了一声,慢悠悠放下茶盏,笑容玩味:“如此说来,是老夫年迈昏聩、看错人了。”

他站起身,双手负后,一脸慈悲:“既然无罪,那就放了吧,别让百姓说咱们朝廷冤枉忠臣。”

秦斯礼神色不悦,眼中多了几分冷意。他送走李文韬后站在原地,良久未动。

一位文臣,随口一句“老眼昏花”,便轻轻抹去将军身上的鲜血、牢中十日酷刑。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荒谬。

第160章 再挑灯火看文章【VIP】

冯知节身披破烂旧袍,步履蹒跚地站在宫门前。

他的脸上全是淤青,额角包着纱布,手臂吊着绷带,衣角早已破损。他一手撑着拐杖,一手高举奏章,跪在青石地面。

“臣——冯知节!请陛下明察!”

“臣无谋反之心,愿以性命为誓!”

“臣为后唐征战一生,从未行半步歪路,怎可平白背负叛国之名?!”

“臣……臣在吐蕃也没受过这等折辱啊——”

他声泪俱下,整个人跪倒在宫门前,像一座老旧又不倒的铜像。

他一边哭,一边念着自己过往的战功,念着曾在何处陷阵、何时身中数箭,甚至连战死兄弟的名字都说出来了,仿佛他们也在天上替他作证。

禁军围而不扰,御门不敢擅开。

但他跪得太久,喊得太响,连宫中的太监都开始窃窃私语,连后宫中的宫女都忍不住回头张望。

李鸾徽披着一袭素白中衣,倚榻而卧,面前香炉袅袅。

他本在小憩,被冯知节一声声呐喊吵得烦闷,眉头皱成一团。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