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谋金台(501)
终于,大军抵达吐蕃营帐。
风沙猎猎,旌旗飘动。
徐圭言翻身下马,身后护军肃然。
当她踏入大帐,看到坐在上首的那个人时,整个人愣住。
那是冯淑娇。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细纹,鬓发添霜,可她的眼神依旧坚毅。
两人隔空对望,久久无言。
曾经她们也算是亲人,如今却在异国重逢。
徐圭言收敛心神,把写好的折子递上。
“这是我大唐的要求。”
冯淑娇接过,缓缓展开,一条条细看。
她看得很久,最终抬起眼来,眼中闪着复杂的光。
“这些条件,都好。”她的声音略带颤抖,“我想,他们会答应的。”
说完,她忽然停住,眼眶微微泛红。
徐圭言微微一怔,还未来得及开口,冯淑娇已慢慢站起,走到她面前。
然后,她缓缓蹲下。
双手冰凉,轻轻握住徐圭言的手。
那一刻,她的眼泪终究夺眶而出。
“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她声音颤抖,带着哽咽:“带我回家,好不好?”
她的手抖得厉害,眼神里满是渴望和脆弱。
“我想回家。”
帐中一瞬寂静,风都停了。
徐圭言喉咙一紧,心口猛地一酸。
为国出塞,千里归家。
冯淑娇知不知道,她想要的那个家……
已经散了?
冯知节,已经死了。
徐圭言盯着冯淑娇的眼泪,她张了张口。
冯淑娇怕她拒绝自己,手指一紧,跪在地上,“徐圭言,我求你,带我回家,离开这里。”
徐圭言哽住,半天才低声说:“好……我带你回家。”
冯淑娇泪流满面,扑在她肩头,泣不成声。
徐圭言抬手,轻轻拍着她的背,眼角也终于湿润,她心口泛酸,目光望向帐外无尽的风沙。
这一刻,她忽然觉得——无论是疆土的边界,还是权势的争斗,在人心面前,竟显得那么渺小。
她微微闭眼,低声又重复了一遍,“好,我带你回家。”
冯淑娇听到这句话,哭声愈发凄切,一个漂泊多年的人,终于看见了归途。
大帐中静默良久。
——而就在此时,不远处的秦斯礼,正静静坐在一角。
火光映在他脸上,他原本呆滞的目光,此刻却悄然变了。
徐圭言没注意到,他的眼神已不再空洞,而是闪过一丝清明,甚至带着冷静的思索。
他看着徐圭言搂着冯淑娇,听着她们说“回家”,唇角缓缓勾起一个若有若无的弧度。
很快,他又低下头,把自己重新埋进阴影里,恢复成那个呆滞木然的模样。
旁人只当他是疯傻,唯有他心里明白:这一场“疯癫”,不过是他留给徐圭言的试探与筹码。
太极殿上,晨钟初歇,宫门缓缓推开。
阳光从高空泻下,照在朱漆殿柱与鎏金龙纹之上,反射出灼目的辉光。春风乍起,卷起台阶上的灰尘,带来几声远远的钟鼓与百官朝集的脚步声。
殿内一片寂静。
长公主李慧瑾,如今是后唐皇帝李慧瑾,她独自伫立在殿心,身着绣有金凤的黑色朝服,衣襟随风微微鼓起。她的目光沉静而悠远,望向那重重宫阙之上方的天空。
忽而,一群乌鸦从远处的宫林中扑棱飞起,黑压压的翅影掠过云端,落在太极殿的屋脊之上。那尖锐的鸣叫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宣告,又像是无声的审判。
李慧瑾抬眸,仰头凝视着那一片黑羽翻飞的身影。
阳光照亮她的眼眸,眼底没有一丝慌乱,反而漾起了淡淡的笑意。
她缓缓开口,声音清朗而铿锵,回荡在空阔的大殿之中:“好兆头。”
她是王者,是天下的主宰。
太极殿外,春风送暖,百官的声音逐渐涌入殿门。李慧瑾转过身,衣袍翻飞,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在血泪之上。
身后是死寂与牺牲,身前是春和与万民。
她眯起眼,仿佛看见了后唐的盛世烟火。
第168章 叹众生不肯回头【VIP】
归途的道路并不算平坦。
秋末的风,卷着枯草与沙砾扑面而来,旷野一片荒凉。行军的队伍渐渐稀疏,马蹄声、车轮声与偶尔的咳嗽声交织成一段断续的行程曲。
秦斯礼一直靠在车厢里,双目半阖,面色苍白,唇角干裂,看似羸弱不堪。他的指尖不时轻颤,偶尔还会发出一两声低低的喘息,仿佛随时可能昏厥。
徐圭言几乎每隔一盏茶的工夫,就会掀开车帘,走进车厢,低声唤一声:“阿礼,你还好么?”
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替他掖好毯子,递上水袋,甚至在风大时,亲自守在他身旁,用手掌替他挡着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