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臣妻惑主(25)+番外

作者:彭三山 阅读记录

有冯修在,肯定没好事。

果不其然,只听见阿兄开口赔罪,“晋阳公,实在对不住,子修他不懂事。”

对面那人看着还是生气,但眼角一拐,瞥见一旁来了他们几个,冷哼了一声,甩着袖子走了。

冯照走上前去,只听见阿兄长叹了口气,阿弟仍在一边站着不动,脸色阴鸷,不知道在想什么。

“阿兄,方才是怎么了?”她好奇地问。

冯延见她来了,也是无奈道:“上回阿弟在金玉肆得罪了晋阳王,这回恰逢他来吊唁,又在路上碰到了,晋阳王嘴上不饶人,阿弟也不服输,自然吵起来了。”

晋阳王?晋阳王!

这是晋阳王,那元承意又是谁?

冯照脑子里嗡嗡作响

,她竟被人给骗了!

崔慎见她神色不对,便问她:“女郎怎么了?”

她摇摇头,“刚才离去的就是晋阳王?”

几人面面相觑,都点了点头。

她一时间气极反笑,终日打雁,没想到有朝一日被雁啄了眼。

冯照长舒一口气,冷静下来,细细回想起来遇到元承意后的种种,猛然发现他好像从没说过自己是晋阳王,是自己见他在晋阳王府中,便不假思索地相信了。

怪不得阿兄说晋阳王性格不羁,跟元承意对不上呢,她还帮他说好话!

当初她隐瞒身份,心存愧疚,和他坦白他还生气,他有什么脸生气!她低声下气赔罪的时候他是不是在心里偷乐?

装作一副无辜受骗的样子,装给谁看!

她咬了咬牙,元承意可一点都不无辜,一个郎君面见女郎不坦诚以待就是天大的死罪。哦对了,元承意这个名字该不会也是假的吧!

冯照深吸了口气,仔细琢磨,他种种言行都不可能是常人所做,还能带人进去鹿苑,必定身份不凡,即便不是晋阳王,也多半姓元。

晋阳王底下还有五个弟弟,若是再加上年纪相仿的叔舅甥侄,零零总总都有十来个了,必定是他们其中一个。

可那又如何?她姑姑还是太后呢!这天底下可没有比太后更硬气的人了。

等着吧,等她带着父兄找上门去,看他有什么话说!

第12章

冯照气冲冲地往前院走,此时宾客们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崔慎和陆希清见状也不好多留,都纷纷告辞了。

阿耶正在灵堂前对着灵柩上香,神情哀戚。

冯照只好按捺住自己的冲动,一切都等公主丧事结束后再说吧。

公主出殡时,太后遣侍中来宣读诏书,加封敬懿大长公主。

一路上幡旗漫天,铭旌遍布。冯照走在前面,听着哭声和鼓乐,忽然想到许多年后,假如她过世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千百年后,后人从史书上,从墓志里,知道了公主生平。可若是她呢?多年以后会有人记得她的生平吗?

见生而知死,见死而知生。

此时尚且年轻的她并不知道将来会如何风云变幻。

父母故去,按汉人礼法要守孝三年,但鲜卑人没有这样的说法,至多以日代月,守孝三十六天罢了。冯家身为汉人,便取折衷,守孝一年。

冯宽不忘向太后求情,让冯照回家,太后也许是看在公主的面上答应了,于是冯照得以返回家中。

只是孝期不好出门,这么多人关在家里又平白惹出许多事来。

出孝的第一天,家里终于吵起来了。

其实也不能说吵,只是压得久了总要找个出口。

公主薨逝,家里少了女主人,原先冯宽戴孝在家府里还能四平八稳,如今他要复职了,总归要有个掌家的人。

于是赵夫人便活跃起来,先前公主丧事便揽去了许多事,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常夫人虽因礼法所限不得不回来,但当年之辱她可还记着,绝无可能主动揽上手,冯宽也不好意思叫常夫人做这些事。

府中仆婢们见这势头自然唯赵夫人马首是瞻,叫赵夫人好生威风了一番。

但如今孝期已过,冯宽却迟迟不肯把府中事交由赵夫人,她便知道这是想让常夫人留下来管。

“我辛辛苦苦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郎君如何不肯信我?”赵夫人在堂中哭诉,大门洞开,院子里的仆婢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赵夫人前来求个明话,但冯宽皱着眉头,好话说尽,却迟不肯答应。赵夫人便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法子,冯宽赶忙制止,赵夫人从凳子上下来,又拉住他的衣裳不放,惹得冯宽在堂屋中四处躲闪,在下人面前丢了个大脸。

动静这样大,冯照和阿娘在自己院子里都听说了。

“阿娘不去看看吗?”冯照问。

常夫人冷笑一声,“我去看什么?他们两个打情骂俏,我去了净惹一身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