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妻惑主(44)+番外
“叫你轻点儿,你是狗吗!”
他被打得偏过头去,又立刻正过来看她,眼睛发亮。此刻他形容狼狈,浑身的衣服褶皱不堪,头发也乱了,可他也顾不上了。
他拉起来那只打过他的手,又覆在另一边脸上打了一巴掌。
“臣知罪。”
说完又重新起身。
烛火摇曳,映照着摆动的身影,在墙上如山风水浪一般。
太和殿外,众多宫娥内侍静静立在廊下与墙角,仿佛眼盲耳聋,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英华立在殿前,双手交握在身前,眼睛看着远处,一动不动。
她是冯家的远亲,但真要算起来,也算是太后的堂妹了。从前她随着冯家众人一起觐见太后时只能远远地跪在最后头
。
可惜她嫁人之后,遇到的丈夫是个混账,她的脾气自然也忍不了,两个人见面像仇人。有那么几次她被欺负狠了,脑子里忽然想起曾经面见太后时的情形。
太后那样的女人如果也遇上她的境地会怎么做呢?
后来没过几年,丈夫过世,她很高兴,终于不用天天吵架了。只是也没留下孩子,她孤身一人成了寡妇。
当时太后不知从哪里知道她,把她召进宫,问她愿不愿意留在宫中伺候。
她很高兴,她当然愿意。
后来很多次,她都很庆幸自己答应了。
跟在太后身边,她见识到这是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哪怕这里充斥着狡诈危险,甚至有生死危机,她也觉得值得,好像只有在这里,才又活过来一样。
她好像成了太后的分身,出去后人人见她都毕恭毕敬。在这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嫁错了人。可现在她觉得,嫁给谁也不如跟在太后身边。
她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单纯,以为嫁个好人就是过好了一辈子。
刚入宫时她只是跟在侍中后面的侍女。有一次跟着去门下省宣见大臣,竟碰见了当年丈夫的上官。
那个人对着女侍中恭恭敬敬,丝毫不敢轻慢,连带着对她也客客气气。那一刻,她想到了当年丈夫受到上官责骂,回来对着她发泄时的丑态。
原来这世上真有风水轮流转啊。
一个坐在高位的女人和一个跪在脚下的女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太后便是从一个跪在掖庭中的女人,一步步坐上了太和殿的宝座,变成了天下之主。
想到这里,她又想起太后的吩咐,招手唤来几个女婢,耳语了几句,几人便退下办事去了。
她是太后最亲近的侍人,尤其在这种时刻,离不得一步。她要守在这里,当作最严实的护卫。
此时一个婢女慌慌张张从门外跑进来,连滚带爬,顾不上行礼便跑到了她跟前,一边喘气,一边小声说:“陛下来了!”
英华一震,猛抓住她的手,“到哪儿了?”
“已经到文昌阁了。”
英华闭了闭眼。
文昌阁和太极殿之间只隔着一座花园,就算再加上步道又能有多远?
她当即上前敲了敲殿门,连续敲了好几声,又开口禀报,“殿下,陛下要来了。”又转身小跑到外门去。
元恒今日是因改田编户之事来寻太后的。
本朝以武立国,文治不显。究其根本,乃是晋室衰微后天下大乱,夷狄僭越,乃至中土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高门大户为求安宁纷纷自建坞堡,在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小民度日艰难,为求生路也纷纷自附于豪强。如此一来,中原大地豪强荫户繁多,朝廷散户却少。
自世祖扫平中土,统御中原,这便是不得不急的问题了。朝廷收不到民税,中枢哪儿来的钱呢。豪强地主们肥了自己的口袋,朝廷倒是穷得拿不出钱了。
朝廷缺钱,也想要钱。其实人人都知道问题在哪儿,可也没人敢说。因为朝中重臣谁敢说自己家没有荫户呢。
三公九卿哪个不是出身高门,家里的荫户更是多得数不清,要动自己家的荫户和赋税,谁也不会答应。
唯有李忠,他说要以三长取代宗主督护。
李忠出身陇西李氏,也是赫赫高门。他曾祖父曾在陇西自号大凉建国,后来大凉湮灭于十六国纷争之中,李氏一门遂归附于魏。
但陇西毕竟远离京城,李氏若想重回顶峰,后人必须入仕,还得入中枢。于是李忠当年刚加冠便直入中书学,以备进入中枢。
他的性子当年在中书学中便十分有名。年纪轻轻就入中书学的人没有不自傲的,世家子弟走马章台,金鞍驰骋再常见不过。只有李忠性情沉稳,乃至一板一眼,同辈的人都不敢随便跟他游戏。
后来官场沉浮,他却越发严谨,恐怕也只有他这样的性子才敢逆着满朝朱紫的心意自顾自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