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恨她的第十年(175)

作者:南山六十七 阅读记录

薛柔双腮含笑:“横竖我更过分的也做过了,区区一根簪子,无所谓。”谩骂他,谋杀他……她不还是活得好端端的么?

三喜愁眉不展:“话是如此……”

一语未尽,门口有走路声,原是四庆引着冯秀进来。凡是为岑熠效力之人,薛柔尽无好脸色,不善道:“你来做什么?”

冯秀对主子的恭敬无可挑剔,他低头躬身,赔笑道:“是陛下命奴才来的。陛下说,明日起,您的哥哥和崔二公子,不必在兰台住着了,崔二公子回崔家,您哥哥回以前的寝宫。此外,明日既是您哥哥的生辰,您大可随意出入,待多久也随您。”

捏着扇坠子的手指猛地一顿,丝

线在指尖绕了个结。冯秀的话像颗石子投进静水,薛柔面上依旧是惯有的冷淡,睫毛却在烛光下颤了颤。白日还那副不可理喻的样儿,到晚上就松了对九哥哥和崔介的禁闭……他又藏着什么奸?

“知道了。”她淡淡应着,视线落回窗格外的夜色里,再没多余的话。

冯秀识趣告退,靴底擦过青砖的轻响渐远,屋内只剩烛火噼啪声。

三喜凑过来,语气里存着狐疑:“殿下,皇帝这是转性了?”

薛柔将打结的丝线拆开,语气听不出喜怒:“跟一个疯子论道理讲逻辑,那才是真傻了。”

一夜无话。

天刚蒙蒙亮,薛柔起身梳洗完毕,换上一身素色襦裙,将连夜赶好的扇坠子仔细收进锦囊——那是枚青竹模样的络子,缀着颗莹白的玉珠,是九哥哥最爱的样式。

“姑娘,奴婢陪您去。”漫天青灰,雾气朦胧,大约要下雨,三喜面面俱到,提伞追随。

及转过月华门,迎面走来个穿湖蓝色衣裙的女子,那女子手里捧着个锦盒,看见薛柔时明显愣了愣,随即屈膝行礼,声音温婉:“十公主。”

薛柔停下脚步,打量着眼前人。她与自己年龄相当,白皮肤,鹅蛋脸,鬓边斜插一支梅花簪,瞧着甚是娴静文雅。“你是哪家的姑娘,看着面生。”

女子抬起头,脸上泛起一丝腼腆的红晕:“小女周宁,家父周明远,曾在工部担任侍郎一职。”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从前……因王家的关系,同九殿下有过几面之缘。”

见周宁那略带羞涩又难掩期待的神情,一段记忆浮上脑海。当年九哥哥同她说过的,他有一心上人,姓周,是王家的远亲。思及此,她嘴角弯起一抹温和的笑意:“原来是周姑娘,我正要去九哥哥那里,不如一同走?”

周婉眼睛一亮,忙点头:“多谢公主。”

两人并肩同行,宫道上的石板路被晨露打湿,踩上去微微发凉。

周宁性子文静,起初还有些拘谨,聊及薛通,话渐渐多了起来:“九殿下是我见过最优秀的人,文武双全,一身正气,可惜……”

“九哥哥见了你,定会高兴的。”薛柔轻声道。

说话间已到薛通从前居住的静远斋。

屋门虚掩着,薛柔让周宁先进。一前一后的两束视线,睹及靠窗席地而坐的薛通,清瘦的身影在晨光里显得有些单薄。二人不约而同,谁都没出声打扰这一幕。

薛通静静翻书,偶然一眼,看见来人,手里的书“啪嗒”掉落。

“九哥哥……”

“九殿下……”

相伴来的二人异口同声。

薛柔想,他二人心悦彼此,分隔这么久,定有千言万语诉说。于是乎,捡起地上的书,又将锦囊推过去,含笑道:“九哥哥,生辰吉乐。”

后离远些,颇有深意地看向周宁:“周姑娘,不必操心时间,有什么话都可以慢慢说的。”

不给他们推辞的机会,薛柔步出门外。

落雨了。

雨打屋檐,一根根雨线徐徐坠下,潮气馥郁,正是孟夏时节。

第90章

某日,奶娘满面春风拜见薛柔。对这奶娘,她还是怀着感激的,如果没有她对那孩子尽心尽力,她自己不知要糟心多少倍。

正打算唤人去沏茶,奶娘笑嘻嘻推辞:“奴婢是为一个大喜讯,才迫不及待来见您的——小殿下刚会说话了,咿咿呀呀的,奴婢细细分辨了阵,喊的是‘爹爹’!”

四庆在一旁凑热闹,本来一脸好奇,听完立刻面色一变,攒眉蹙额,阴阳怪气道:“喊的是爹,那你不该来殿下这啊,合该多走几条道,多拐几个弯,乾清宫自等着你呢。”

三喜心里也不痛快,但讲究体面,遂悄悄拽走四庆。便是避去没人的地方,四庆还愤愤不平着,脸对着寝殿的窗子说:“你别只管拉拽我,你看那人,哪壶不开提哪壶,真不是存心给殿下添堵的吗?”

三喜忙软和口气安抚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