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爷他后悔晚了(34)

作者:七里马 阅读记录

大姐许琴露率先起身,莲步轻移至琴案前。

她今日特意穿了身月白云锦长裙,行动间如流风回雪。

落座时,眼波流转,一曲《高山流水》自她指尖流淌而出,技艺精湛,意境高远,赢得满堂喝彩。

二姐许棋华则与府中一位清客对弈。

她落子如飞,玲珑心思,清脆的落子声仿佛带着韵律。

三姐许书瑶则当场挥毫泼墨,一首贺寿诗辞藻华丽,字迹娟秀如簪花。

四姐许画凝随即站起,执笔作画。

她铺开宣纸,姿态从容,笔下牡丹雍容华贵,顷刻间便跃然纸上,引来一片赞叹。

琴棋书画,轮番上演,花样迭出,极尽风雅之能事。

席间宾客,尤其是那些年轻气盛的世家公子们,看得目不转睛。

四位小姐之间,虽笑语晏晏,但那无声的眼风流转、姿态无不令人瞩目。

许儒捋着胡须,笑容愈发满意,对女儿们的“表现”颇为自得。

许明月抱着琵琶,坐在角落,手心全是冷汗。

看着姐姐们光芒四射,宾客如痴如醉,她紧张得几乎要喘不过气。

心中却无比庆幸:幸亏听了九殿下的话!若是按娘亲的意思,献上那枚金灿灿的长命锁,在这满堂风雅面前,该是何等的粗鄙可笑?

待四位嫡女展示完毕,赵嬷嬷笑着赞道:“几位姑娘才艺卓绝,真是让老身大开眼界。”她的目光再次精准地落在角落,“五姑娘明月,你抱着琵琶,今日可也为老夫人准备了什么心意?”

许儒脸色微变,没想到今日赵嬷嬷一而再再而三提及许明月。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许明月身上。

几位姐姐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嘴角勾起几不可查的讥诮弧度。

谁不知道许明月琵琶才学了多久?

她那点粗浅技艺,也敢在太子和赵嬷嬷面前献丑?等着看她出洋相吧。

许明月的心跳几乎要撞出胸膛。

她深吸一口气,抱着琵琶,一步步走到堂中。

她没有像姐姐们那样摆出华丽的姿态,也没有任何繁复的开场白。只是安静地寻了张圆凳坐下,将琵琶稳稳抱在怀中,调整了一下呼吸。

“祖母,赵嬷嬷,”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努力保持着清晰,“孙女明月,献上一曲《松风吟》,愿祖母松柏长青,福寿安康。”

指尖轻轻落在弦上。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静竹苑内,九殿下容泽沉静的面容,是他精准的示范,是他那句“你听我的”带来的安定力量。

不怕不怕明月,你可以的。

再睁眼时,再无杂绪。

她低头,手指抹过琴弦。

古朴、舒缓的《松风吟》流淌出来。

没有炫技的轮指,没有疾风骤雨的节奏。

曲调讲述着姐妹之间最朴素的深情——姐姐在溪边为妹妹浣洗衣裳的辛劳,妹妹远嫁后,跋山涉水去看望姐姐的思念与牵挂。

曲音婉转处,是姐妹重逢的喜悦;低回时,是彼此扶持的温暖。

许明月弹得并不快,甚至有些地方略显生涩,但她每一个音都落得极稳,极认真。

这曲子,并不算出众,也没太多技巧。

没有阅历的人只觉普通。

可——

赵嬷嬷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她微微侧着头,听得极其专注。

那曲中描述的姐妹情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她尘封的记忆。

她便是有一个夏日种田,冬日浣衣,含辛茹苦将她拉扯大的姐姐,更因此感染风寒,不治而去。

与老夫人几十年的情谊,何尝不是老夫人相貌似她姐姐?

她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寿堂内静默了片刻。

此曲平平,然而赵嬷嬷却用衣袖拭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赵嬷嬷是个宫女,可她是先太后身侧贴身宫女,照顾过圣上,后来又去照拂太子,可算是两朝老人。

圣上重孝道,时常思念先太后,便去找赵嬷嬷。

宫中规制如同皇贵妃一般。

连皇后见了她客气有礼。

满座宾客权势虽高,却谁也不如赵嬷嬷,能随时在圣上面前说得上话。

“好一曲《松风吟》!情真意切,质朴动人!”有人见赵嬷嬷反应如此动容,当即鼓鼓掌喝道。

瞬间所有人纷纷鼓掌,竟比之前四姐妹琴棋书画还要大些。

太子殿下亦是鼓掌。

琴棋书画四姐妹懵了,今日她们牟足了劲,想要在太子面前拔得头筹,竟然被一个许明月平平无奇的琵琶比了下去。

许琴露除了琴外,亦擅长琵琶。

她听出来,现如今许明月的琵琶技艺增长,且她怀中的琵琶看起来似乎也不同寻常。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杏花微雨与时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