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杏花微雨与时归(127)

作者:悠悠木子 阅读记录

沈柔止听闻那宅子竟要价三千两,惊诧不已,她已在牙行打听了一番,像高家旧宅那般大的宅子,最多也就一千两左右,视所处位置不同,上下二三百两浮动,但绝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两,高宁张嘴就是三千两,这是故意为难自己来了。她恢复平静,道:“离那宅子两个街巷外也有一座差不多的宅子,我去牙行打听过,只有八百两,只隔了两个巷子,怎么高宅就贵了这么多,还请高小姐赐教。”

高宁一脸无辜,“你也说了那是两个巷子外的宅子,差一步价钱都不同,何况两个巷子,若柔止觉得不值,既然那宅子只有八百两,何不去买那宅子,买卖嘛,有买有卖才是买卖,没买没卖就算不得买卖,我高家从不搞那等强买强卖的腌臜事,只凭个你情我愿。”

沈柔止瞧着高宁翕动的双唇说个不停心中不快,明明卖的比市价贵出许多,还能说的如此冠冕堂皇,好像若你买了,你就是甘愿往她给你挖的坑里跳,你还得感激人家愿意卖给你。沈柔止想起身离开,正如高宁所说,离那旧宅两个巷子的宅子价钱合适,她不是没考虑过,只是那宅子布局分散,且府中假山亭榭遍布,土中满是石砾,并不适合挖地窖,这才想着买了高家旧宅。扶着扶手的手松下来,沈柔止又悄悄坐了回去,换上一副甜美的笑容,道:“高小姐说的有道理,只是我并没有那么多银两,我们既是旧识,不知高小姐能不能便宜些。”

高宁甚是满意,她不是总是说自己这些世家贵女眼高于顶,不屑与之相交,如今倒有她借着所谓“旧识”的交情来求自己降价,岂不是明晃晃打她自己的脸。高宁故作悲悯,仿若甚是心疼,“便宜些也不是不可,只是父亲交代过,那宅子算是高家起势之地,颇有些感情,不可贱卖,免得买的人瞧着便宜就不爱惜,不过柔止必不是那等糟蹋好东西的莽撞人,我也卖柔止个面子,两千两,柔止觉得可好?”

那牙行给高家旧宅估了个价,一千五百两已是高价,如今高宁出价两千两,比自己心中预期高了五百两,倒也不是无法接受,她咬咬牙,站起身,道:“两千两有些多,我身上没有这么多,还请高小姐给我几日去筹钱,届时再来寻高小姐签契书。”

高宁笑笑,“可以,只是柔止要抓紧,若是他人来寻我买宅子,价钱合适,恐不能替柔止多留哦。”她知道临幽城里愿意买且买的起那等大宅的人几乎没有,如此说只是想再压她一头罢了。

沈柔止颔首道:“我省得了,那就不多打扰高小姐,我这就回去筹钱,再会。”

高宁并未起身只略抬了抬下巴,“桂枝,送一下沈小姐。”

看着沈柔止远去的身影,高宁心情愉悦,往日那般清贵,如今也能为一点儿银钱低头,真是物换星移,物是人非啊。

第84章 难为

沈柔止手里只有从京城带来的一千五百两,在府里这些时日也花了有一二百两,算来还差六七百两。自仲秋回家至今已有两月多,绣品阁属于自己的那份盈利想来也差不多也有两三百两,再借些便也足够了。

沈柔止心中犹豫,她对他并不甚思念,往来书信也是想着男女之间维系感情需得付诸行动,这才去信时稍稍柔情了些,实则感情还要淡些。这几日,在城中到处看宅子,心里想着母亲的身体,更腾不出心思来想他。眼下,她需银两买宅子,除了绣品阁的盈利,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朝他开口,明明还有娢姐姐,若是朝她张口,她定会立马应承。但不知为何,她先想到的就是他,总觉得若是她越过了他,有朝一日被他得知,定不会轻易放过她。可想是这么想,提笔时又开始矫情起来:两人虽有婚约在身,但毕竟还差最后一步,算不得真正的夫妻。两三百两说多不多,说少其实并不少,寻常百姓几年也赚不来这些银子,就连沈府一年吃穿用度用下来,攒下的银钱也不过几十两左右。贸然向他张口,他会如何看自己,会不会觉得她是个唯利是图的女人,平日里看不到摸不着,一张嘴就是几百两银子,纯粹把他当成了个冤大头。

她在这边愁眉不展,执着笔的手空悬了半天,迟迟不肯下笔。小环在一旁侍奉笔墨,瞧着自家小姐纠结的模样,终是忍不住,轻叹一口气:“小姐,不是要给姑爷写信吗?怎么还不动笔?”

沈柔止被小环从愁思中拉回,犹豫道:“小环,你说我向他借钱他会不会觉得我只知索取,是个唯利是图的女人?”

小环抬头睁大双眸,不可思议,“小姐怎么会这么想?虽说小姐和姑爷和寻常男女谈情说爱时恨不得整日腻在一起不同,但姑爷对小姐用情至深是咱们一路看来的,不管是在靖安侯府养病时姑爷日日陪伴,还是不顾千里奔波之苦都要来瞧小姐,都足以证明姑爷是爱极了小姐。如今,只是两三百银子,遑论是借,就是直接要,又有何不可呢?小姐,您实在是想多了,您朝姑爷借钱,姑爷定是极愿意的,若知道您想求助的第一人就是他,说是欢喜,想来也不为过。再说,你们二人早有婚约,只差那最后一步,与夫妻无异,既是夫妻,用夫君些银钱不是理所应当嘛。哎呀,小姐,您快写吧。那高家小姐故意叫个高价,保不齐就是想让您知难而退或故意使绊子卖给别人,到那时您不后悔吗?”小环一连串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忽觉口干,一边催促小姐下笔,一边转身倒了杯茶,那茶放了半天,早就不烫,小环咕咚一声喝了满满一杯,顿觉心满意足。再一瞅,小姐已垂首写信,更是觉得花好月圆,立功之感油然而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