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与罪gl(34)+番外
“您好作者夏季,我是您新收稿的编辑,以后就是我与您对接了。【微笑】”
她简略回答:“哦,好。”
我看到,又发了一大段过去:“那就不打扰您写作了,有交稿请及时联系我。”
接着。
……
她没回复了。
闲暇之余,我开始搜索起她的生平,两百万粉丝的大作者,作品标签都是破案、刑侦什么的。
写了十几本,大概都是这个方向的。
我不由得沉思起来……这么忙,回话还这么高冷,不会真实职业是个刑.警什么的吧……
主业破案,副业写文,很说得通。
不然怎么会这么执着于写这个,刑侦文可是要求有很高专业度的。
除非她写的就是她的生活。
由此,我目视她那没回话的对话框都神色柔和了。
第23章 咖啡
沉浸看了几天的文,终于想起了我还有职业工作要做。
我发过去:“您好,夏季作者,请问您有稿件要交了吗?”
很温柔的语气,里里外外都温柔。
却没想到她很快回复:“没有。”
呃……我不死心:“那请问是有什么事吗?”
既然说要给作者提供情绪价值,那得多相处多聊天吧。
反正在这个学校里我也是孤来孤往,有一个聊天搭子也是挺好的。
由此,我忽然挺感谢我这份工作的,其实是庆幸找了个这么好的。
故而,应该多去不一样的环境多相处一些不一样的人,这个念头忽然进了我的脑海里。
“没什么事,写不出来。”她回复。
很快她又加了一条:“单纯的。”
单纯就是写不出。
“呃……”我回复,“是没灵感了吗?”
“嗯。”她答。
我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毕竟我也没什么和人交流的经验。
于是乎,我打字发送:“那就多看一些电影吧,电影的画面感能给人灵感呢。”
像个人机。
“嗯。”她又回答了。
由此感觉……她也不是挺不好说话的嘛。
* * *
终于,她在稍晚间的时候给我发了过来。
附带了文件还有她的一句:“审编,这是你的事情。”
这些都是所有交代过的,我的工作除了“催债”外,还负责对“债务”的清理。
也就是帮助作者对初稿进行审批,比如章节内容的尺度(包不包括情.色、暴.力、政.治敏.感等信息的描写)、语句错误、表达不当、用词不当和错别字等等,这些都是我要考量的。
既要尊重作者的创作,又要严格落实规定。
我向她发了“收到”,然后戴上眼镜对着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仔细看了起来。
在她没有给我发文的这三天,我已经将她热度最高的几本书给大致浏览过了,确定了她写文的文风。
她的创作,逻辑是相当的严谨,基本上相涉及的每一条她都有所考究。
由此我真的怀疑她是个体.制.内了。
人总会将自己的投射先入为主。
我看了看,她发送的是其中一个章节,没有前没有后的,我真的很难评,可是词藻的使用和语句都没什么大问题。
但我还是按照“职业精神”,根据“新员工培训内容”,给她标了几处可以“注水”之处。
没办法,杂志社也要分版面赚钱的嘛。
“呃……那个……”我给她发送,“我这里看不到你连载的前几章内容,可以给我私发一下嘛,我跟上一个编辑的对接没有。”
作者的创作并不是写一章就发一章的,在正式刊登前,就已经走了有大半的内容了。
大概是,读者在刊面上看到第十章的时候,实则我们的作者就已经把第一百一十章的内容给写好了,而且创作的方向和结局的选定杂志社也会有所干涉。
总不可能让作者没写到几万字就早早完结吧。
或者写一半不想写了,太监,这种。
她知道我指的是什么,那些未刊登内容,在前一位编辑那里。
“你再找她要要。”
这句话刚发出来就被她撤回,还好我眼尖被我看到了。
还未等我发出“好”的时候,她又发了一条过来:
“算了,还是别去找她。”
没等我脑子反应过来怎么了,她再接一条:
“我直接给你,她现在忙。”
我看着那几句话,默不作声。为什么感觉这个作者夏季像是很怕我去找那位前编辑啊,而且根据语句和措辞来看,她俩似乎走得还挺近。
至少很熟悉彼此吧,连对方“在忙”都得知。
那为什么不直接叫那个人把文稿发给我呢,既然很亲近。
难道她俩的关系……目前有点抗拒?
算了还是不过问了,显得自己多事。
我发送:“好的,那怎么给呢?”
我的意思是,word还是pdf?
却没想到,她答:“这个不能外传的,我把打印好的给你吧,快递。”
我明白了,这个是生成稿,就是已经确定了的。而且我是新刚上任的编辑,她有所防备也很正常。
可是快递……不行,我不能告知她我的地址信息,我也有防备心。
毕竟我俩还只是有所交接的网友呢。
“你说个位置,我来拿行么?”我发送的信息。
* * *
本来就是同个城市,她答应了。
约在了星期五,那一天我从学校出来,打车搭了将近两个小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一家平平无奇的咖啡店。
若说特殊,就是它是家位于写字楼里头的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