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淘宝:皇家小地主(941)+番外
没成想,他媳妇一点儿追究的意思都没有,还让人把两个小兔崽子关起来。
“先生的教育方法固然有问题,但是这两个皮猴也太作了,他们这样是不尊重人,是得好好收拾,可你下手也太狠了些。”
得,他开心得太早了!
楚羿讪讪地笑了笑,就道:“好在武艺师父他们两个打不过,也不敢出什么幺蛾子,我想着,等他们八岁了,就扔军营里去历练,那才是锻炼人的地方。”
“成!”这个主意云娇是赞成的,而且这个话题以前两人还商讨过,现在只是把时间往后延而已。
有了章程,楚羿回头就跟吏部打了招呼,这一届的进士什么的先别急着安排,吏部的人还在纳闷儿呢,楚羿就一道圣旨发了下去,要求这些人自荐来当两位王爷的老师。
并且讲清楚了相关待遇,这下子,不少人都心动了,特别是寒门学子。
要知道,他们就算是高中进士,想要一步步熬出头,怕是头发都白了能熬个五品官儿算是运气好的了。
可当两位皇子的老师就不一样了,至少成天的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晃悠,能混个眼熟。
等皇子们长大成人,他们又教得好,皇帝自然不会忘了他们的。
况且,当皇子师,只要一确定就是四品官儿,这就抵了多少年的熬头。
一时间,就有多半的进士和同进士出生的人报名。
云娇就让人把要求发下去,同时也将她整理的一些教育方法都发了下去。
接下来就是筛选了。
初选肯定不是让两个猴崽子听讲,而是把这些新科进士下放到各个书院,给书院的小孩子讲课。
而他们的讲课表现,都被偷偷地录制下来,由云守宗进行了一次初选,把表现不好,紧张的,没办法控制孩子们玩闹的这些人的视频给剔除出来。
剩下的视频才送进宫,云娇亲自看了这些视频,又从中挑选出二十个人来。
这二十个人,分开五组,每天一组给慎哥儿他们讲课。
在第一组人进宫讲课之前,云娇将慎哥儿和烨哥儿叫到跟前儿,看着两个在她面前老实得跟鹌鹑似的孩子,她知道关禁闭起了点儿作用。
“先生讲得好不好,你们可以下来了跟娘说,可是,不准再做侮辱先生的事儿了!
你们要懂得尊重人,那是你们的师长。
明白吗?”
小两只忙不迭的点头,他们敢不明白吗?原以为爹是最狠的,大哥是最凶的,不曾想,真正的狠角色却是他们最温柔的娘!
要小命儿了!
两小只只要一想起那三天暗无天日的日子……心里就打颤,娘呢,啥也没有,没有人跟你说话,你就是叫破喉咙也没人管。
太可怕了。
云娇也不知道两个孩子有没有听到心里,又补充了一句:“要是再有你们欺负先生的事情发生,那就不是关三天禁闭了,而是关六天,发生一次关禁闭的时间就翻一倍!”
小两只闻言吓得腿软,差点儿没一屁股坐在地上,好想找爹,被爹揍也比关黑屋子来得强!
嘿,还别说,这两个熊孩子被云娇这么一恐吓,还真消停了不少。
至少这五天下来是真一点儿旁的事情都没发生,这让楚羿很是松了口气。
他跟云娇两个人躲在寝宫,把这五天的视频统统看了一遍,就从中挑选了五个人,这五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学科,再选出一个总负责的,也就是班主任。
为了两个熊孩子,云娇可算是操碎了心。
因此,云娇越发的想要女儿了。
“咱们再生一个女儿吧!”把这些事儿忙完,云娇就把头靠在楚羿的胸口,跟他说道。
好想念莫愁啊!
好想要个贴心的小棉袄,谨哥儿那个臭小子,现在动不动就说自己大了,抱都不让自己抱了。
要是再生个女儿,她就天天搂着她睡觉。
倒霉催的楚羿还不知道自己老婆的打算,天天搂着女儿睡,那他怎么办?
不过不知道真相的人永远是最幸福的,楚羿很是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云娇。
“好啊,那这几天为夫可要好好的努力一番了!”
可是说完他就反悔了:“赶早不如赶巧,还是别等今晚了……”
说完,他的唇就贴了上去,封住了云娇所有的抗议……
第1146章大梁流民650月票加更
越是接近年底,天气越冷。
大汉的百姓还好,早早的就积了粮食和柴火,往北的地方人们已经开始猫冬。
这些年年头一般,但架不住帝后英明,赋税少不说,要是家里有孩子去当兵什么的军饷还多,并且不会拖欠。
孩子有地方启蒙,能认得几个字,不求能考上童生和秀才,到底识字多少能上城里找份活计干,赚钱补贴家用。
就是县里,镇公所发的布告,也能看明白。
要知道这些布告里有好些都是种地、养鸡养鸭的小窍门,以及旁的一些生财的信息。
就是他们农闲的时候服官府的劳役,也有银子拿。
加之现在的粮食产量又高……基本上大部分人家都能过个饱年,稍微勤快些的人家还能过个肥年。
官府每年冬天都要济贫,同时会在城门外头增设粥棚,和临时窝棚,力求冬天少冻死、饿死几个。
现在大汉人的日子过得好了,也有一些人记得自己曾经挨饿受冻的日子,一到冬天也会去官府捐粮。
这一年,楚羿为了配合云娇的经济战,特地让唐水和厉德春换了驻地,把驻地换成更前沿的清湖县和怀化县。
要说别的地方,这粥棚也就搭个几个就成了,毕竟这不是前朝,无非就是一些个乞丐,流民那是没有的。
可这清湖县和怀化县的粥棚却是越搭越长,特别是今年,直接搭出了十里地,就是挨着粥棚不远简易的窝棚,也有十里地。
十里地的粥棚啊,饶是施舍的都是稀粥,这一天所耗费的粮食也多得吓人。
好在这年头有云娇带头,愿意给官府捐钱粮的人还是很多。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着前头排得长长的队伍,一边儿给这帮来自大梁的难民打粥,一边儿一点儿没有避着人的意思,跟旁边儿的一个打饭老头儿说话。
“周爷爷,您说这皇后娘娘是不是忒好心了,连大梁的流民都管。
他们可不是咱们大汉人,他们的皇帝不管他们的死活,也轮不到咱们大汉管啊。”
他这话让前来领粥的大梁人很是羞愧,但再羞愧,架不住肚子饿,身上冷。
大汉的粥虽然不是特别浓稠,但里面能瞧见饭粒儿,还有姜丝,一碗粥喝下去,身上立刻就暖和了。
“瞎嚷嚷啥,有没有吃喝你的,况且,不管大梁还是大魏,几百年前,还不是一家人!
好好干你的活儿,官府又没短了你的工钱。
再说了,咱们清湖县以前也是大梁的地界,还是大汉军打来了,才成了大汉的。”
老头儿的话显然让这帮大梁的难民找回了些脸面,大家脸上的神色就好看了些。
小伙子闻言就拍了拍额头,笑道:“我咋把这一出给忘了呢,呵呵……我就是为咱们皇上皇后心疼粮食,官府可是说了,这次的救济粮,大半都是动的皇后娘娘的私库。
而且皇后娘娘还在京城举办宴会,让那些个权贵和商户都捐钱粮。”
又给几个人添了饭食,他又道:
“可这也不是个事儿啊,一天两顿粥,最多饿不死人,要让家里人过好一点儿,能吃饱穿暖,还是得想法子找活儿干。
要我说,还在大梁呆着做啥?
皇帝都不管你死活,就是你有地有房子又有啥用?
能活命不?
还不是饿得背井离乡,就像前朝的百姓似的。
还有,救济粮能有多少,万一吃完了接不上,那他们怎么办?
等着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