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淘宝:皇家小地主(942)+番外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这些话被好些有心人给听了去。
说实话,他们逃出来,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其实很多人都很羡慕大汉百姓,只是家里有房有地有爹娘,放不下啊!
但这年轻人的话确实是戳心窝子,很多人就开始犹豫起来。
还别说,有人动了心思,这到大冬天的逃难也没有个事儿做,也就三五成群的开始议论起来,是啊,人家大汉给粥是瞧着你可怜,不给你又能怎么样?
你家皇帝都不管,你想着别人家的皇帝管你?
看着远处源源不断的新流民加入,很多人就坐不住了,开始担心起来。
清湖县这么点儿大,可禁不住这么多人吃,就是能从别的地方调粮食,可是万一雪大,路途上耽搁了呢?
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哎呦,这大汉皇帝咋就只打下几个州府,为啥不一鼓作气将整个大梁都拿下呢?
要是大梁成了大汉的,他们也不用背井离乡地讨饭啊。
一些个心思活泛的人就在放粥结束后,跟这些派粥的人套近乎,打听消息,想找个活儿干干。
并再三表示不用工钱,只用有干饭吃就成了。
他们自然是什么都打听不出来的,一个小县城,能有多少用工的地儿。
可越是这样,这帮流民越是不安心。
一个个的想在大汉找活儿干都想疯了。
唐水瞧着火候差不多了,就让人去城门口摆放了征兵的摊子。
摊子一摆,铜锣一敲,立刻就惹来不少人围观,但是因着畏惧穿着铠甲,威风凛凛站成两排的士兵,还是没人有胆子上前去问。
没人问没关系,一名手上拿着简易扩音器的士兵跳上了桌子,开始扯着脖子喊了起来:“招兵了招兵了,验兵合格就给五两银子的安家费,另外再给二十斤杂粮,五斤米五斤面粉。
招兵了,招兵了,鼓励带家眷投军,但凡带家眷投军者,除了上述的福利,另外再按人头,一人一套棉衣,外加十斤粗粮二两银子。
一旦到了驻地,按照人头分房子,房子的标准一人一间……
另外,按照人头分地,老小都算,一人十亩……”
这士兵就这么重复地喊着,他的话就像炸弹入水,炸起了丈高的水花。
惊喜来得太快,这些人还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唐水不担心,因为他早就安排好了托儿。
只见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跑到征兵的摊位跟前儿,红着脸问:“您看俺成么?”
军医就给他把了脉,然后又摸了摸他的骨头,然后点头道:“成,很健康,能当兵。”
第1147章招兵
军医检查了之后,就是签订契约了,这小子不识字,就拿着契约嚷嚷了一声:“有没有识字的乡亲,帮俺瞧瞧!”
识字的自然还是有啊,饶是大梁的百姓日子过得惨,大梁也没有免费的学堂书院啥的,但是眼前成千上万的流民里倒是能招出几个识字的。
立刻,就有人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俺是童生,俺识字。”
说完,他就挤出去帮着看契约。
人群里有他的熟人,提醒道:“东亭,你可得瞅清楚了,可别是卖身契。”
立刻就有人说了:“卖身契又咋的,能给这么多,能让一家老小这个冬有吃有喝,就是卖身也干!”
这年成一不好,人命就贱如狗了。
众人纷纷点头,不过这边儿说了带家眷的条件更好。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人带家眷呢?”有人就嘀咕起来。
“肯定是怕大汉跟大梁打起来,你家眷在大梁,怕你不精心,或者是当叛兵呗。
带家眷一起投军,当大汉人,他们就放心了。”
“嘿,是这个道理。”
“哎呦,也是我老头子年岁大了,要不然,也去投军,我就想当大汉人。”
“我也想当啊,可惜是个女的,人家不收。”
正说着呢,第一个冲出去的小伙子就把约签了。
“东亭啊,你给大伙儿说说,那契约上写的啥?”
被叫东亭的年轻人就道:“写着要服役五年,第一年一两银子一个月的军饷,第二年二两银子,第三年三两银子一个月,以此类推,每多服兵役一年,一个月就增加一两银子的月钱。
一年四套衣裳,分四季发放。
另外,还写明了,要是打仗,月钱会涨一成。
伤残,按照等级发放伤残补助金。
战死,或者是出任务死亡,抚恤金一百银子。
但是若是服役期没满就当逃兵,抓回来就是斩立决……”
这么好?
那还当个屁的逃兵啊,关键是,大汉军打仗死的人可没多少。
就算是死了,家里人也能得一百两银子的抚恤金,这事儿搁在大梁……想都不要想,抚恤金只有二十两银子,可层层剥削下来……到你手中不定留下几个钱呢。
等第一个当兵的人把安家银子和米粮给了他爹娘之后,人群就疯了。
大汉的兵待遇好他们是知道的,特别是这些边境的人,他们常常偷偷来清湖县做生意,知道清湖县只要是给衙门干活儿的和这帮当兵的都有钱。
一面,是饥饿和寒冷的恐怖。
一面,是生的希望,是过好日子的希望,让人没办法不心动。
结果,唐水就用了一个托儿,第二个托儿还没用上,这帮大梁的流民就开始嚷嚷着要参军了。
招兵范围最小十三,最大三十。
让唐水没想到的是,更多人愿意携带家眷。
毕竟携带家属的福利更好,也有人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去,然后得的银子和钱粮让家人拿回去。
不过这边儿招兵的人还是把丑话说在前头,说他们的驻地很远,五年服役时间,是没办法回家看家人的。
这一招下来,兵和家眷加起来就好几千人。
不过还好,大汉有蒸汽大船,就是装一两万人都不在话下。
唐水只管招人,招到之后给他们发放了棉衣棉裤和带毛的羊皮靴子,让他们饱餐之后就一批批的用马车拉走了。
清湖县这边儿没有京城冷,地上积雪也浅,而且抵达码头用不了一天的时间。
先是小船将这些人送到入海口,再改乘大船。
唐水这边儿的安排是花了心机的,士兵走一批,家眷走一批,将士兵和家眷分开,这样的话,也就不怕他们在运送的路途中闹事儿了。
将人送到海边,这些人知道是要出海去岛上,有些人就打了退堂鼓,不过更多的人看到眼前巨大的,带着大烟囱的船,还是惊呆了,想要拼一把。
可是打退堂鼓有什么用,都签订了契约,而且,护送他们的兵都装备精良。
这些人上船之后,看到船舱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就更加放心了,有这么多粮食,至少他们不会挨饿。
一艘船,大部分都装的粮食等物资,事实上人并不多。
这船越大,抗风浪的能力越强,行驶速度又快又平稳,让这帮大梁的老百姓很是惊讶,在心里纷纷叹道,这大梁真的连大汉的脚拇指丫都比不上。
等他们到了地方,看到给他们安排的住房,拿到讲好的安家费和粮食,一个个的就更激动了。
他们什么时候住过这样好的房子!
一溜水儿的砖瓦房,地不知道铺的是什么,夯实的黄泥地根本就没法子跟这个比,干净又不起灰。
院子的围墙修的老高,围墙上还插满了玻璃碎片,就是窗户,也是一溜水儿的玻璃窗,而且玻璃窗里面,还绷了厚实的纱窗,就是每个屋子的门,也有纱帘。
这里的天气虽然热,但好在有树阴的地方有风就很凉爽。
这帮人安顿下来之后,参军的就进了军营,而每个村子的村长,就召集所有的移民去村头开会,要教他们怎么在这热带岛屿上生存下去。
平常要注意些什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