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当家(97)+番外

作者: 佛前青莲 阅读记录

周泊桐虽说只是靖南王世子,可人家是世袭罔替的,更何况,这一代的靖南王就这么一个儿子。

无论怎么看,和靖南王在一起,对自己或是对娘家来说,更为有利。

更何况,八九十三位皇子她们也有瞧过。

才情才华也就不说了,论长相和身段脾气,自然是靖南王世子更加接近她们心中最佳夫婿的。

现在,这么大一块肥猪肉,老围关沈谨彦那“饭桶”转,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一开始的时候,别说谨彦了,哪怕是妙书也是不知道的。

因为二人的谈话都是在妙书的眼皮子底下,她压根没感觉二人有啥问题的。

说的不是沈谨行在大理寺的事儿,就是谨彦家的三胞胎。

听是虽说不是很清楚,可凉亭离她那地儿也不是很多远。

只字片语的也会传过来的。

谨彦家的三胞胎,桂枝和春枝是常挂在嘴边的,说那三个胖小子可爱得不得了,巴啦巴啦的能说个一下午。

她其实挺不明白的,人家的儿子要她们这么上心干嘛!!

后来还是杨玉冰命绿菊和雁儿说,雁儿才和妙书说起来。

只不过,传言已经隐约飘出藏书阁,直指慈宁宫了。

妙书虽说在藏书阁已经严禁太监宫女还有那几个女官造谣生事。

不过,太后还是把妙书给传了出去。

太后对周泊桐的心不亚于几个皇子。

反正都不是她的亲孙子,谁陪在她身边时间多些,她自然是待谁亲近些。

她早年的时候,是想把娘家侄孙女指给周泊桐的。

哪知,庆丰帝说,周泊桐的婚事他有主张,还说,倘若太后真喜欢周泊桐,要么挑个庶出的侄孙女给周泊桐当侧妃也是可以的。

太后自然是不愿意自己娘家的姑娘给人当妾氏的。

靠着她的关系,哪怕是娘家庶出的姑娘,也能嫁入一般人家当正头妻子。

因此,太后也就不再过问周泊桐的婚事了。

而皇帝呢,也好像忘记周泊桐这个大龄青年的事了,只派差事,不指媳妇!!

现在,传出那沈谨彦和周泊桐私下授受的事,太后自然是不高兴了。

太后自然不会觉得周泊桐有什么不对,自己养的孩子自己知道,懂规矩,知礼仪。

最重要的是,这孩子长得俊俏,一般的姑娘家哪里抵抗得了啊!!

所以,肯定是那沈谨彦借公事为名,借故亲近周泊桐。

像沈谨彦这样品阶太低的,哪里配得太后的“亲自”教育啊!!

因此,太后便把妙书给召到了慈宁宫。

妙书一听说慈宁宫哪儿都传到了,便抢先一步,到了庆丰帝哪儿要了预防针。

庆丰帝自然是知道红馆失窃的事。

他也觉得,失窃的事和人命案肯定也有些关系。

要不然,哪里会这么凑巧的。

妙书和庆丰帝说,靖南王世子总共来过四次。

四次全是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的,二人的对话,她没有听得一清二楚。

可大概的还是知道,不是说大理寺的事,就是说人家家里的事。

说白了,靖南王世子就是当了个信鸽。

最后妙书还说了句,以靖南王世子这么聪明,断定不会找一个庆丰帝厌恶的姑娘为妻,所以,估计纯粹是朋友所托。

既然如此,那么,引起这场流言人的用心,就大有可疑了。

要知道,谨彦这次回宫里,妙书也传出了她每天待红馆收拾事。

还有,之前谨彦大破展姑娘“杀害”莫姑娘的事,也是流传了出去的。

那么,现在制造这个谣言的人,指不定,就和那失窃凶杀案有关。

或许就是那真正的杀人凶手!

第一百十八章 帮着说合说合

妙书既然在庆丰帝哪儿打了预防针,也得了庆丰帝的首肯。

但有些事儿,肯定不会和太后直言。

因此,妙书和太后说的便是,之前谨彦奉旨协助调查莫姑娘谋杀案。

调查之中,有好多机密的事,是除了郭大人之外,别人都不知道的。

而现在,因为红馆的事,突然把谨彦给调了回来。

谨彦并没有和大理寺的人做了衔接,所以,导致大理寺的一部分公务出现了延缓。

靖南王世子现在监管大理寺公务,所以,郭大人就麻烦世子来和谨彦做下对接工作。

二人之间的往来纯粹是公务,并无夹杂私下感情或者事情。

最后,妙书还表明,“太后,倘若你信不过沈少卿,难道还信不过臣和靖南王世子?

二人的对接工作,因为涉及大理寺最高机密,臣是远观,可二人并无任何不妥。

更何况靖南王世子是太后您一手带大,他会喜欢哪样的姑娘,瞧得上哪样的姑娘,太后你还会不知道?

当年什么京城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的,世子都不曾看在眼里呢,更何况是沈少卿了。”

太后一听,心道,对哦,当年,周泊桐之所以南下,还不是因为被那京城第一美女沈谨沅给吓得。

哪怕后来回了京城,只要有那沈谨沅会出现的地儿,他也是绕道走。

太后强烈怀疑正是因为那沈谨沅给周泊桐带的阴影太深了。

所以导致周泊桐这么多年来,也没和哪位姑娘接近些过。

至于喝花酒那种传言,更加不曾有过。

一想到这儿,太后不由得又开始忧心起来。

周泊桐这孩子不会是喜欢相公了吧?

京城里倒男风的王公贵族倒不也不少。

哪怕太后的娘家人也有几个。

可是,人家都是有儿有女了的,所以,长辈也好,妻子也好,也懒得去管了。

特别是一些妻子还会想,找相公总好过找窑姐儿吧?

男人又生不出蛋来和自己的孩子抢财产的。

一想到这儿,太后又不由得怪起沈谨彦来。

倘若她真有那个本事,让周泊桐喜欢了,她也就算了。

至少她知道,一向养在她身边的孩子是个正常的了。

可现在,瞧瞧,那是一个啥事儿!!

风么瞎传的,可根本p事儿也没有!!

同是双胞胎姐妹,怎么差这么远,瞧瞧人家姐姐,把老七攥在手心里,攥得死死的。

妙书最后又向太后保证,说到时候倘若周世子还有大理寺的公事要来询问沈少卿,就么就通过太后宫里的嬷嬷代转吧。

无论怎么说,沈少卿也是她们藏书阁的五品女官,这藏书阁因为人命案的事,已经牵涉到三家世家了。

现在,实在是再也禁不起折腾了。

妙书和太后说起此事的时候,其实心里也有怪责过庆丰帝的。

倘若没有庆丰帝的多事,非得搞这么多女官到藏书阁来,哪里来的人命案和现在的流言啊!!

不是她嫌弃,这些日子来,她不是在收拾烂摊子就是在收拾烂摊子的路上。

或者是想着,如何应对上头,别的正经事都没干过!!

妙书回到了自己的内屋,便看见谨彦七手八脚的刚从地洞里钻出来。

妙书一见不由得来气,“好好的,干嘛非得来回跑,不是叫你带上口粮,中午就在红馆哪儿解决吗?”

谨彦一听,再瞧妙书的脸色,便知道妙书在哪儿受气了,便拍了拍身上的灰,笑着上前给妙书倒了杯茶,然后乖乖在一边站着听她的教诲。

妙书也知道,压根和谨彦无关,因此,默默喝完了一杯茶,便叹了口气不出声。

“妙书姐姐,我做错事儿,你骂我,你罚我吧,生闷气不好,伤身体。”

谨彦在一边瞧着妙书的样子,便出口说道。

“我罚了你,骂了你,你不也不高兴了?”

妙书笑着说道。

“我屋子里有个大沙袋呢,我不高兴了,就捶那个大沙袋出出气。

一来出了气,二来也锻炼了身体。

更何况,妙书姐姐每次说我的,都是我不足的,做得不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