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当家(98)+番外
倘若妙书姐姐没把我放心里,才懒得说我呢,对吧。”
妙书叹了口气,把自己去慈宁宫的事儿一说,然后道,“现在太后想必也明白了,你下次自己也聪明些。
我知道你哥和靖南王世子关系好,情同兄弟。
不过,私下关系好是一回事,在宫里,还是得小心些。”
谨彦乖巧的点了点头,然后道,“妙书姐姐,那我还能继续每天回来陪你用午膳吗?”
“回来吧,你不怕麻烦的话。”
妙书也承认,有这家伙的陪伴,自己也能多吃些,最重要的,还是不注意的多吃。
这也是桂枝和春枝喜欢谨彦的缘故。
每次她们做的糕点吃食,谨彦都很捧场,由于谨彦带动,自己也能多吃些。
谁会不喜欢被人欣赏啊?
特别是自己的那两个忠仆。
用桂枝的原话就是,幸好几个小主子都是爱吃饭不挑食的,要不然,她们真想让谨彦去府里吃饭!!
过了会儿,妙书又道,“谨彦,你可有喜欢过靖南王世子。”
虽说二人的互动是没问题,可是,谁不曾爱幕过年轻男子啊。
想当年,她也有喜欢过别的男子,只可惜,和人家有缘无份罢了。
那靖南王世子长得本来就不错,确实也是个值得喜欢的。
谨彦和人家相处的时间多,真喜欢上了,也正常。
“谨彦对未来的夫婿也不求其它,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世子确实出色,只不过……”
妙书一听,便明白谨彦说的意思了。
这种不成熟的想法,她当年年轻的时候,也有过。
世间哪个女子不想和自己的丈夫一生一世一双人,可结果呢?
不过,谨彦既然有这想法,自然是不会喜欢上周泊桐了。
是人都知道靖南王的爱妾,严格来说并不比庆丰帝少。
靖南王在京城还专门有三个别院是安置他的爱妾的呢。
妙书想了想,然后道,“我夫家倒是有个孩子还不错,只可惜家境差了些。
不过这孩子的资质还是不差的,也有上进心。
要么你叫你娘去打听打听,看看如何,倘若有那意思,到时候,我帮着说合说合。”
第一百十九章 有什么好处
妙书和谨彦说的亲戚,姓顾,早年祖父也是做官的,只不过,因病死在任上。
祖母便带着那顾秀才的父亲和姑姑回了京城。
顾秀才的父亲早年也中过进士,不过,由于家里没啥银子去打点,就一直在等轮缺。
还没轮上,那边因伤寒就过世了。
顾秀才的母亲生下他也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姑姑外嫁到了济南,所以,现在京城的家中,也就祖孙二人。
这些年来,一直靠着祖母和母亲的嫁妆田地的出息过着日子。
日子虽说清贫些,不过,据妙书说,顾祖母是个极其方正的人,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差。
严格来说,就家庭背景来说,顾秀才的条件确实是差了些。
但这年头,你要找一夫一妻,还真的挺难的。
顾家最重要的一点是,比较传统。
据妙书说,顾秀才的爷爷当年当官的时候,也只有一个妻子,别说妾氏,哪怕是通房也没有。
哪怕年过三十,还无一儿半女的,人家也没纳妾,只是跟着妻子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还安慰妻子,子女是上天赐的福份,他们现在没有,是还没有积够福,老天爷在考验他们,让她不用放在心上。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家教,所以,那时候顾秀才的外祖父才会把女儿下嫁。
说穿了,也是心疼女儿,不想让女儿受委屈。
据妙书所说,早年,顾秀才的外祖父还在京城的时候,也是照拂过外孙的。
也曾想过,要把外孙接去照顾。
无论如何,总是他们家的环境好些。
只不过,顾老太不愿意。
顾秀才的外祖父也没法子,后来又因为官职的调动,一家人都去了外地。
前两年的时候,顾秀才的外祖母有想过,要把养在膝下的孙女许配给外孙。
一方面,外孙的品性不错,孙女也不会受委屈。
再者也帮衬一把外孙。
万一哪天自己和丈夫过世,那顾家的老太也走了,岂不是只有外孙一人在世了?
只可惜,顾秀才的舅母不肯答应。
她虽说承认自家婆婆说的,知道这个外甥将来也会有出息,也能中个进士啥的。
可是,她觉得,顾家的男人好像都不长命。
她当然也希望女儿能当诰命夫人,可并不想让女儿守寡啊!!
更何况,她的女儿一向锦衣玉食惯了,哪里过得了清贫的日子。
本来顾老太太对于自己的孙子娶表妹就不怎么赞成。
亲家的条件好过自家,就怕孙子娶个不贤淑的,倒时候受气就不好了。
可是,她也知道,将来孙子的前程也要靠外祖家的帮衬。
因此,那时候亲家提起的时候,她倒也没说反对。
可后来那舅母反对的话传到了顾老太太的耳朵里,她自然是听了不爽的。
换了是哪个长辈,听到别人咒自己的孙子是个短命的,自然都会找人拼命。
因此,顾老太渐渐的就不怎么让孙子和外家联系了。
本来外祖家都在外地,因此,两家人联络的更加少了。
只不过,顾老太就有那种想争口气的想法,将来一定要给孙子娶个比孙子表妹更加出色的孙媳妇。
谨彦对于这些是不知道的,她猛一听,觉得虽说男方条件是差了些。
不过,谁叫自己不想让男人找小妾呢,所以,贵族啥的本来就不在考虑之中。
夫妻相处之道在于有的时候,男方也不一定想找的,只不过,家长特别爱给儿子孙子塞人。
既然顾秀才的祖母曾经经历过,年过三十还无一儿半女的情况,再加上妙书说,人家祖母是个拎得清的。
谨彦便觉得,让母亲去打听打听也是不错的。
她也不一定要做官太太的。
倘若顾秀才愿意考,那她也支持。
倘若不愿意,将来也可以自己搞私孰嘛,教书育人也是不错的。
他肚子里有学问,自己呢也有嫁妆,到时候,再做些小生意啥的,日子肯定能过得不错的。
桂枝上门帮着谨彦当了次信鸽,谨彦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收拾红馆之中。
在收拾红馆的时候,她就发现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古书籍的保管是件麻烦事儿。
像藏书阁那时候在收整的时候,除了谨彦,还有专门的专职太监在帮手的。
可现在,在红馆那就不同了。
谨彦只会收拾,可是如何完整的保留下来,保护下来,她就不行了。
上报给妙书,妙书请示过庆丰帝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既然谨彦在红馆收拾了,那就一边收拾,一边把一些卷宗资料重新抄录一遍。
谨彦:mmp那自己还出得了宫?这就是庆丰帝的打击报复?
既然庆丰帝开口了,谨彦是只能接旨,接下去的日子,她每天都来往红馆和藏书阁里。
倒是没发现藏书阁另外七位女官消失的事儿。
还是她回家参加三胞胎的双满月,才从周泊桐口里得知这一切。
周泊桐先是看见她就劈头骂了她一顿,她一开始挺莫名其妙的。
要知道,周泊桐可是当着父母和沈谨行的面骂自己的,而三人居然也不帮着自己反驳。
周泊桐骂完,谨彦才知道原来大家伙已经知道那事儿了,唉!
用周泊桐的原话就是,你现在知道了红馆这么大的秘密,你以为你还出得了宫,嫁得了人吗?
虽说谨行现在正式被郭大人收了徒,师徒名份已定。
至于昨天,沈三也收到了圣旨,官至三品,任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衙门驻守西安府,下辖七府,五直隶州,五州,七厅,七十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