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族权后(1208)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杨怀犀毫无惧色,当然他也并不想再激怒奇桑,将这条性命葬送在突厥军营。

“本使不过敝主帐下记室,生死无足轻重,只不过担负信使之令,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汗王若处死本使,岂不受天下嘲笑臣民责鄙?往往为一时之怒而犯忌讳者,都乃愚狂之辈,本使听敝主时常与诸位部将议及汗王,皆称与汗王虽为敌对,确甚敬佩汗王果有雄主之志,足称英豪,故本使相信汗王必定不会犯愚狂之谬,损英雄之气。”

这话虽是奉承,但杨怀犀却无谄媚之态,事实上贺烨也的确不曾轻视奇桑,所以他说来并不觉得是在阿谀,但散布谣言意图不轨的罪名当然是要辩白的,杨怀犀紧跟着又道:“汗王既为英雄豪杰,当然更不至于自欺欺人,长安已被我方收复,贵方大将军汗王同胞手足雄河的确被我方俘获,本使奉殿下之令,送雄河将军安返,并献劝降之书,怎会以杜撰之说欺诈汗王?汗王若不问青红皂白将本使处死,犯忌在先,我方当然也会还以厉害,将雄河将军斩于阵前,届时,难道汗王还能向部将隐瞒长安已失之败讯?”

奇桑虽然恼怒,但也不得不承认杨怀犀的话足够对他形成威胁,纵然他不顾弟弟雄河的性命,但杀了这个不足轻重的信使除了显得自己愚狂以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贺烨只要公然处死雄河,把人头奉上,就能证实长安失守一事,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向部将隐瞒了,到时突厥方才会军心动乱,给予晋王可乘之机。

当然,雄河到底是他一母同胞的手足,对他忠心不二,因为突厥国内的权位之争,逼得他弑父夺得王权,将心怀二意的兄弟几乎斩杀一尽,只余雄河一个臂膀,而如今天下未定大业未成,若非逼不得已,奇桑当然还是要力保雄河,更重要的是,他还想从雄河口中打问长安城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不甘输得不明不白。

所以奇桑忍怒接过杨怀犀呈上的劝降表,又并不急着拆阅:“晋王开出什么条件,才肯放归雄河?”

杨怀犀瞄了一眼奇桑额头暴起的青筋,却并未从这口吻里听出浮躁之气,不由暗忖:成大事者,往往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从这一点来看,突厥汗王的确不愧殿下敬赞之对手。

于是他的态度便越发显得谦恭:“殿下知闻,王妃祖母及父母虽被汗王所获,却并未苛待,如今毫发无伤,十分感念汗王待之礼遇,所谓‘报以琼瑶’,故殿下也不想为难汗王,愿意将雄河将军送返,以示罢战之诚。”

这就是说,送回阿史那雄河并不附加任何条件。

但奇桑当然不会铭感肺腑,冷笑道:“本汗王自夺长安,善待者可并非京兆柳一族,对于诸多俘臣如崔、薛等几大显望,可也是秋毫无犯敬重有加,晋王若真要报之琼瑶,理当将我数万突厥士勇一齐放返才是。”

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不过杨怀犀作为使者,当然也不至于出言讥诮,他微笑道:“殿下亦知晓汗王对我大周诸多臣子礼敬有加,是以已经下令,不许坑杀俘虏,只要贵国士勇甘愿投效,我方亦会善待,今后若立功勋,理当论功行赏。”

当初突厥占领长安,可没允许诸多显望迁离长安自投洛阳,眼下晋王又凭什么要把诸多俘虏交回突厥呢?

一个雄河对大周而言毫无用处,不过将那几万虎狼之兵交还,岂不是壮大突厥声威?贺烨当然不会行为这等愚蠢之事。

杨怀犀已经见到了奇桑,并将劝降表转交,任务已经达成,自是不会再与奇桑多废唇舌,礼辞道:“还请汗王遣兵,随本使迎回雄河将军,殿下亦知罢战之事关系重大,决断不易,故而愿予汗王十日时间,商议麾下部将,若汗王答应罢战,遣使修书向殿下说明即可,殿下切盼汗王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他退后数步,方转身离去,身后只有两员士勇仗剑跟随,但这一行三人却并受到阻止,虽然脊背一直有若阴芒在刺,杨怀犀却丝毫不曾露怯,直至将雄河顺利“交接”,他在数十里外驻守的先锋军围护下,目送一百突厥卫拥护着雄河远去,他轻拈长须,只觉胸中一片敞亮。

直到此时,不得志的郁怀以及曾经助纣为虐的悔愧似乎方才烟消云散了,他远望着渭水汤汤,以及青峦起伏,秋阳的余晖下这片壮阔的山河,杨怀犀从来没有如此刻一般坚信——

晋王必胜,治世有望!

第1165章 宝器?祸害?

那封劝降表不可能为奇桑所认同。

杨怀犀离开后,他立即诏见诸部将领,别说义愤填膺的吐蕃人,就连铁勒、回纥等部也拍案大骂,纷纷叫嚷着要杀破潼关,狠狠教训狂妄自大的晋王贺烨。

琐细不用多说,首先一条,贺烨怒斥吐蕃兵勇在长安实施的暴行,勒令奇桑必须将吐蕃部所有士勇绑交大周处治,根本不认为那几个统领的人头就能平息长安百姓的怨恨,突厥必须讨伐吐蕃,胁迫吐蕃赞普亲自向大周告罪。

再者,突厥立即撤出玉门关外,向大周称臣,岁岁纳贡,服从节制,如此大周才愿给予突厥一个投降的机会。

吐蕃部的统领暴跳如雷,忍不住指着奇桑怒斥道:“汗王当初听信贼子谗言,残害我吐蕃将士,如今难道还甘愿向周国摇尾乞怜,一味贪生怕死,对我吐蕃反戈一击?”

阿史那奇桑倒也敢作敢当,看似已经完全冷静下来:“当初处死单增阿旺等人,乃因其不尊本汗王制定法令,也是为了盟军长远利益不得以而为之,然现今贺烨对我等意存羞辱,我又怎会毁损盟约自断臂膀?今日我既将此书交予诸位传阅,便是向各位开诚布公,虽然长安失守,对盟军有所不利,然则我方骁勇之师,尚且远远胜于晋王部,只要众志诚城,一定能大败潼关,夺占洛阳,到时还怕不能再获长安?”

这一番斩钉截铁鼓舞士气的话,方才平息了诸位部将的浮躁,他们因为极度愤怒,反而减轻了长安守失的沮丧,这让奇桑如释重负之余,他自己的心情却越发浮躁焦灼了。

因为长安失守,已经打破了他的全盘计划,不仅仅是没有退路的问题,这场战争再拖延下去,盟军立即便将面临粮草无继之忧,若不想将数载努力付之东流,便必须与贺烨决一死战,但奇桑根本没有把握。

因为他很清楚,只要贺烨退守潼关之内,避开与他正面交锋,他便难以立时突破潼关,若是回攻长安,如今城中可有营州部戍卫,武关说不定还有兵马随时支援,晋王贺烨显然掌握有他们没有勘明的蹊径,用兵神出鬼没,一旦与长安守军形成合围之势,战况便又将胶着,可盟军现在面临的窘况是,不能速战速决,便只好撤兵关外。

虽说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机,但阿史那奇桑怎能甘心?

晋王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他才有望成就大业,雄霸中原。

正在这个时候,突厥方的斥候却突然有了收获。

奇桑的亲信交托昆,旗下一队斥候,竟与敌方斥候迎面相遇,因对方只有十余骑,不敌败逃,虽未逮拿活口,却因仓惶逃命而遗弃一物,斥候从未见过那器物,上交将官,交托昆一见,奉为珍宝,忙不迭送至奇桑跟前。

那器物怪形怪状,非金非铁,黑色双筒,可用手握,中间有滚纽,内部嵌晶片,奇桑拿在手中掂量,心中不无诧异:这物件从未见过,似乎又有些熟悉,倒像是听谁提起过一样,却想不起来究竟听谁说过,有何用处了。

交托昆赶忙提醒:“汗王,这似乎便是长平公主曾经口述,说是多年前在宫中所阅一卷杂记,海外某国,便有这物件,仿佛名为望远镜,说是能察千里之外影像,公主还曾画出,令军中工匠仿制,奈何制出实物并无奇效。”

奇桑方才恍然大悟,忙把物件放在眼睛前,哪知却看到黑呼呼一片不知是什么东西,移了一移,又见白茫茫一片,他大觉沮丧:“书中记载,并不能完全采信,这物件模样虽奇异,却并无谢氏所称那番功用。”

上一篇: 重生蛊虫男配 下一篇: 前尘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