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权后(376)
贤妃在宫中挑唆淑妃与贵妃互斗一事是出自乔娇的主意,因未与家人商量,元康竟然尚且不知十一娘身陷暴室这桩新闻,一时也想不明白淑妃与掖庭丞之间有何猫腻,可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还是告诉了及恩侯,及恩侯自己没什么本事,好在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兄弟,于是元得志经过一番大有针对的摸察,不难察明掖庭丞最近经手的事务中哪一件与淑妃息息相关。
“这么说来,淑妃居然收买掖庭丞,意图陷害柳氏女儿?”及恩侯听了这结果,脑子里依然全是疑问:“她堂堂一个妃子,为何与个小丫头过意不去,不惜收买掖庭丞,难道就是要让柳氏女儿在暴室关押数日?”
“只怕没这么简单!”元得志的头脑果然要比兄长智慧得多,稍一分析就摸清了脉络:“怕是想利用诽议裴后一事挑拨离间,真正针对之人是贵妃。”
及恩侯这才恍然大悟,摇了摇头:“横竖与贤妃无干就罢。”
元得志却冷冷一笑:莒世南已然大功告成,只怕淑妃做梦都想不到她散布谣言一事会掀起多大风浪,贵妃本就不足为惧,能与贤妃“争宠”者唯有淑妃,此妇虽然不被太后所喜,可头脑手段确比贤妃更加精明,否则太后为何将后宫事务交予淑妇而弃贤妃不用?留着淑妃,今后只怕仍会与贤妃明争暗斗,不如利用此时机将之斩草除根!
然而……淑妃到底是谢相侄女,元得志颇有些投鼠忌器的顾虑。
又说元康听父亲一说这事,转头再被心腹“瘦高个”一挑拨,立即便是眼中一亮,在父母面前好一番剖析利蔽:“倘若除了淑妃,后宫还有谁能与阿姐争强?阿姐若能掌管后宫,无论对阿耶抑或叔父都大有便利,虽说这事会引谢相不满,却是利大于蔽,淑妃仗着家族撑腰,对阿姐多有冒犯,阿姐心头早就憋着火,这回如能除去淑妃,阿姐亦能扬眉吐气。”
侯夫人本就爱惜贤妃,她一个乡绅小户出身的妇人,也没有多少远见灼识,一听对女儿大有益处,连忙表示赞同,不过及恩侯却还懂得要先与兄弟达成共识,是以又转身与元得志商量。
元得志仍觉犹豫,可因为曾经同事一主的关系,乔令却也从故交“瘦高个”口中听说了这事,立即便向元得志建议:“眼看太后临朝势不可挡,王相国又已致仕,元公必然会接任尚书令,入政事堂拜相只是迟早,今后未尝不能与谢相平起平坐,何必仰人鼻息?就连毛相国,因为京兆尹被贬黜之事,不是也对谢相心怀芥蒂?想来若非谢相胡乱支招,毛相国哪至于被窦侍监抓了个罪证确凿?!谢相国若真有心援助,岂能眼看京兆尹白白挡罪,要么谢相国便是自私自利只图自保,要么便是失势力拙,依在下看来,毛相国与元公说不定高估了谢相国在太后心头地位。”
谢饶平行事瞻前顾后又刻求风评实在让元得志早就倒尽胃口,当年大家一条心辅佐太后,有谁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权势地位?谢饶平却偏偏执着于廉正之名,好维持他名门世望的清贵声誉,居然还为那些个隐田贿财义正严辞地警斥过自己,简直就是莫名其妙,要论来,自己的功劳未必就比谢饶平要少,真没必要处处仰人鼻息!
元得志被乔令的话恰恰说中心头芥蒂,一时痛下决断,交待兄长立即安排嫂子入宫,与贤妃详细分说计谋,却不知贤妃原本就有害人之心,早早就参与其中,虽然发现十一娘毫发无伤时大觉失望,然而被乔娇一提醒,这才幡然醒悟——便是柳伊水化险为夷,被淑妃陷害设计身陷暴室之事却是确凿发生,淑妃虽少了一桩残害贵女的罪状,诽议皇后散布谣言更为大罪,只需要收买得朴勇虎为人证,将告状对象改为天子就好!
可元贤妃主仆二人又哪里想到朴勇虎本是听奉太后之令才敷衍着答应了淑妃,他纵然贪财,却哪敢违太后示令?明知太后已经决定息事宁人,又怎会被贤妃轻易收买,自然是断然拒绝,教贤妃无计可施。
这当头忽得母亲意会,贤妃听说叔父已经答应相助,自是沮丧尽扫心花怒放,干脆答应了,让侯夫人转告叔父速速行事,她且等消息,时机一到便会在宫中配合。
“这事需得暂且向太后隐瞒,否则太后必然会包庇淑妃,最好是连你都莫要出面,只将罪证交递圣上,抑或能利用秦桑,总之见机行事罢。”侯夫人不忘叮咛。
因元得志一再交待,最好还是莫与淑妃当面冲突,只要圣上追究不放,淑妃便难以脱身,其实元得志还有一层防范,便是他自己根本不会出面,就算出了疏漏,谢饶平问及他也可称毫不知情,如此一来,太后最多只会认为是谢、元二妃之争,并不会往内斗这方面怀疑,元得志虽说已经设诚了义川,可这时还不能肯定义川便能成为最终胜者,他只不过是想见风使舵,根本没想过要孤注一掷。
富贵险中求,虽说不能完全畏惧风险,如谢饶平一般瞻前顾后,必要的小心谨慎还是不能抛却。
而元得志又哪里想到,淑妃这时也已对贤妃磨刀霍霍,事情一旦触发,便不可能全身而退,十一娘的设计中,又哪会容元氏一头始终躲在幕后悄无声息的获益!
第355章 攀咬吧,妃嫔们!
对于元贤妃十一娘虽然不甚了了,然而对谢淑妃这个老熟人却知之甚深,早料到依她脾性,一见自己毫发无伤,必然会埋怨掖庭丞只收钱不干活,尽管淑妃挑拨天子与贵妃失和的首要目的已经达到,却不会甘心被掖庭丞一介阉奴讹骗,这位当年可是连太后都敢当面顶撞的主,虽因这楞横的脾气吃了不少亏而有所收敛,可依然不会当真把阉宦之流放在眼里,倘若换成窦辅安,淑妃报复起来也许还会讲究个方式方法,之于朴勇虎,淑妃一定会直接了当让他返还财礼,扫他人威风,以消心头恨怒。
可这种事情却不便在宫内进行,闹得风言风语万一传到太后耳里岂不成了搬起石头砸脚?是以十一娘料定淑妃多数会交待娘家人行事,尤其当十一娘早前听闻谢莹的病因,进一步证实淑妃已然将计划告诉了家人,谢母知之不详,那是因为淑妃防范着韦太夫人知情后不依不饶,可是对她嫡亲嫂嫂,一定不会任何隐瞒。
再有一点,淑妃当日已经对贤妃的失口起了疑心,必然会暗中调察谢翡究竟是听了谁的挑唆才对十一娘心怀愤恨,太后行事周密,虽不至让淑妃察到任何痕迹,可贤妃却没这样的心计手段,暴露只是迟早。
一如十一娘所料则是,淑妃那日气急败坏回殿,眼看迎面而来兴奋不已的侄女迫不及待打听十一娘的惨状,淑妃一腔恨怒立即倾泄在谢翡身上,一巴掌扇在她的背脊上,咬牙斥问:“说,究竟是谁跟你讲起柳伊水背后说你坏话坏你名声,挑唆太后疏远冷落你?”
轻易便从那宫人身上将乔娇顺籐摸瓜出来,被贤妃暗中算计已然确凿无疑。
淑妃是多心高气傲?当年可是连裴后都敢挤兑算计的主,这回竟然被她一贯看上不眼的再嫁妇当作傻瓜玩弄,哪能不还以厉害?!只不过淑妃倒也明白诽议裴后之案再不能挑闹出来,想要以牙还牙还需再找时机从长计议。
不过这当然不代表贤妃主动以此案挑衅时,淑妃便会自认罪行任人鱼肉。
而秦桑那头,十一娘当然已经交待陆离预先打好招呼——秦桑虽被封了婕妤,可天子依然留她在紫宸殿近身服侍,暂时还没有别置居殿,这虽然与陈规不符,然而些许小事太后还不至于与天子斤斤计较,御史言官等闲不知禁内,再说天子这时连朝会都不开,御史言官就算听见了风传,也没谁无聊到为此鸡毛蒜皮之事具折上谏君王改过依礼。
故而贤妃欲再翻诽议裴后案揪出淑妃这个真凶,交待秦桑转告天子时,秦桑满脸为难地劝谏:“不是妾身违逆贤妃之令,因为莒先生不告而辞,圣上这些时日十分郁烦,并太后又有令在先,令禁内再不能议论此案,妾身实在不敢……也劝贤妃还是莫要再提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