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甜点香满园(315)+番外
那丫鬟边解释边忙着小宝倒了温水漱口,小宝“咕噜咕噜”过了几遍,“咂摸”了两遭儿,觉着口
里已经没有讨人厌的姜味儿了,小手朝着肴肉一指,表示仍然要吃,逗得栾夫人笑盈盈地揉了揉他的小手。一旁的丫鬟也松了口气,忙重新准备了醋碟。
被小宝这么一打岔,栾县丞“斯”了一声,“刚刚说到哪儿了?”
李曼正等着这个机会,“姨夫,这些放排的肯定都是经验老道的,特别这种大宗生意,肯定挑选本领过硬的吧?”
说着小心打量着栾县丞的神色。
“小曼提醒得好,可巧正要说这档子事儿。这些大宗的买卖自然不可能用新手了,那些积年放排的人家接手大宗的活计都会干脆连家都搬到木排之上,好方便随时检查和绑扎,各中辛苦自不必细说。这些人平日里都是祁家,哦,也就是木行的头儿养着,且不说万一出了岔子或者人命官司,损失就小不了,单论非要横插进去分一杯羹,祁家兄弟卖我的面子不好说什么,心里头铁定不乐意。李康那小子还没扎稳脚跟,又何苦太过着急落人埋怨去?”
栾县丞讲话挑明、说透到这个地步,众人还有什么好辩驳的?
其他人倒罢了,唯独李曼,颇有些闷闷不乐,本想着等帮李康做成这件事在他面前露露脸,可惜偏不遂愿,夹了两片肴肉心不在焉地在醋碟里蘸着,等夹起来已经浸满了深色的陈醋和辛辣的嫩姜丝,又酸又辣入不得口,悻悻地放下筷子,旁边小宝看到了,将自己刚刚漱口用的茶水推给她,小孩子手底下没轻重,推得急了,茶盅里的茶水洒了出来,虽然身后的丫鬟已经伸手去擦,但仍是晚了一步,还是溅了点到小曼的衣服上。
虽然不敢发作,但李曼正在生着闷气,趁着低头擦茶水的功夫偷偷朝旁边的小宝白了一眼。
“臭姐姐!臭姐姐!”小宝举着筷子用筷头去戳她,旁人只当姐弟俩闹着玩儿,也不甚在意。
“坐好了。”栾夫人拉住了儿子,又扭头吩咐丫鬟,“茉莉羊乳温好了端来。”
想到李康失望的神情李曼已经没心思继续吃饭,起身去换衣服。
第435章 鸭子荡
李康对此事很上心,专等着信儿呢,所以不过第二日就知道了,在李曼家人面前只笑着说没事儿,但到了家里脸色就不太好看了。
“康儿,来,喝杯茶。”李康的娘倒了杯滚茶过来,倒不是什么贡品茶种,而是“高末”,说白了就是高级一点的茶叶末儿,虽价格低但却不是寻常的茶叶,李康的爹同颐悦茶庄的掌柜颇有些交情,年前清仓底,扫出来几萝的茶叶末儿来,李康的爹可巧那会子正在茶庄里头同掌柜的品茗闲聊,闻着挺香,就要了一包回来,结果到了家用滚水一冲泡味醇厚、香留舌,很是不错。
原来高末儿里头有极品的茶叶末在里头,且颐悦茶庄上品的香片卖得多,因此他家的“高末儿”香气高昂,索性将那几萝都买了回来,都说窥一豹而见全身,李家的做事及持家风格由此可以看出些来。“新贵”的“新”字就在这儿了,虽外头排场、家中奴仆同那些富了几代的都相差无几,但内里的做派仍是不同。
李康端了茶盅抿了几口,仍然有些郁卒。
“做生意哪有事事顺己意的?”李康的娘安慰着儿子,“不过一宗没办成,往后咱们机会多着呢。”
“娘,这可是个巧宗,原以为小曼那里说了就能成事儿呢…”李康说着顿了顿,底下不满的话没继续,“算了,也只能如此了。大哥人呢?怎么没见着他?”
“你大哥一大早就去了郊外的鸭子荡了,可能得下晚才能赶回来。看你要出远门,特地去让许三给你挑两只肥的回来补一补。”
李康的大哥当然不是去放鸭子了,鸭子荡也是自家的产业,十来亩的地界养了好多只鸭子。而李母口中的许三就是专门负责给李家放养鸭子的佃户,每日早晚都要于雾霭之中哧哧喳喳赶着大群的鸭子经过荡口。
放鸭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儿,若要问许三,顶顶苦的是什么?或许许三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磨人。放鸭子和种庄稼很不相同,种地热闹,播种、洒水、薅杂草、打谷场,人声锣鼓不绝,到处都是人的气息;而养鸭子却颇像流放。每日天刚露白,许三就要撑着一条又扁又浅的小船,手里握着一根竹篙,竹篙的顶端系了一把破了的蒲扇,竹篙往水里一点,仅能容身一人的小船就晃悠悠往茫茫的荡子里去了,而这一去就是大半日。雨天就披了蓑衣、日头大了就戴上斗笠,一天也说不上一句话是常态,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压根没人同他说。
不过这两日许三是高兴的,马上要去卖一批鸭子,自己攒的娶媳妇本儿又多了一笔。
见李康的大哥到了,许三知道这是东家想要吃鸭子了。
“少东家,你来看,这只嘴筒子多硬,脚蹼也深红色了。”说着许三又捏了捏那只鸭子的咽喉部位,“您瞧,气管也坚硬着呢。”
又将鸭子的一对翅膀提溜起来,鸭子扑棱着“嘎嘎嘎”地叫唤,“胳肢窝的羽毛都长出来了,这只老鸭煲汤最好。”
说完麻溜地将鸭子绑好,又擒了另一只,“您看看这嘴筒子。”
用手轻轻去折,那鸭子的嘴筒子挺软,随即就被折弯了些。
“看这皮色又白又光润,胸骨也软得很,这只嫩鸭子拿来烤了滋味最好…”
许三颇有些滔滔不绝的样子,李康的大哥知道他这是在荡子里憋闷得狠了,好容易抓住个人说话,一时半刻也停不下来,因此也不忙着去搭腔,只让他说去,许三又将这几日鸭子的吃食情况讲了一遍,终于停了下来,挠了挠头“嘿嘿”发笑。
“你小子说完啦?”
“说完了!说完了!少东家,这两只够不?”
“嗯,够了。过两日就要去卖一批,今年鸡鸭都是好行市,你小子可得用点儿心预备好了。”
“少东家您放心吧,小鱼小虾米都预备好了。”
许三说的小鱼小虾米是给鸭子预备的。运鸭子同运鸡不同,鸡只管抓了装进笼子里就成了,运鸭子还是得用船,船上装了鸭圈,人在船上行船,而鸭在水里跟着游走,一路上,人、船、鸭子迤逦而行。在运的途中鸭子得吃活食,通常都是些小鱼小虾米之类,这样等鸭子运到了地方才不会掉膘。
李康的大哥点了点头,对于许三他还是放心的,“行吧,自己加点儿小心。”
不过白嘱咐几句,临走前,许三指头往那两只鸭子的三岔骨使巧劲儿一戳,连刀都没用,两只鸭子挣扎的功夫都没有就死了,省了李康大哥拎着“嘎嘎”叫唤、扑棱翅膀的鸭子费事。
等到了家,李康大哥问了那批木柴的事,李康闷声说了,李康大哥听了拍了拍兄弟的肩膀,没说什
么,原本李康已经同他大哥开了口,一旦说通了兄弟俩就一齐入三四百两,李康自然知道自己哥哥有些失望,这什么都不说比说几句抱怨的话更让他难受。
“行了,别耷拉个脸,既然行不通就撒开手,荡子里的鸭子忒肥,正好给你饯行。”
第436章 波折的生日宴(上)
因为地理条件的制约,海鲜在这个年代的内陆人饮食结构中是当之无愧的奢侈象征,因此它通常都是同“山珍”并列。物稀则价贵,市面上也有倒腾海鲜的买办,普通人家一年也光顾不了一次。
乌鱼平日里都在极南地带的海底里栖息,每年到了冬至的承望,海水渐渐变凉,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游到水面上来,这时候渔夫们才有机会将其捕获。
响螺一个个均个头饱满,螺肉鲜脆且嫩白,不显茶色;刺参是蓟运河那片海域特有的,这东西对小孩儿出麻疹有奇效,因此在此地是最多见的,为了让孩子将疹子早早发出来,大人就买一两只回去熬汤给孩子服下,一试一个准;最后一个杜芊芊看了眼前一亮,哈喇子开始分泌,身体呈银红色,上点缀有淡蓝色的斑点,分明是四五条鲷鱼,每条约斤把来重,自打“来”了这里,杜芊芊还真没吃上一顿海鲜,她一手提溜着篮子,另一只手欣喜地清点着篮子的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