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医妃有点毒(1441)

作者: 我吃元宝 阅读记录

“你这个办法,我得仔细想想。朕不露面,能行吗?”

“这个问题,不如让中书令陆大人替你解决。”

刘诏捏着下巴,“举行朝会,朕却不露面。落在某些人眼里,会不会认为朕失去了对朝堂的掌控?”

顾玖说道:“你可以派人旁听记录,你虽然不参加,朝会上的事情却一清二楚。当然,初一十五的大朝会,该露面的时候你还是得露面。当朝臣们有了更多发表意见的途径和机会,初一十五的大朝会或许会对你客气一些。”

刘诏则说道:“也有可能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初一十五的大朝会对朕越发凶恶。”

“你说的也有可能。所以我说这是不成熟的建议,要不要这么做由你做主。”

“朕要再想想。”

顾玖替他揉着眉心,“别整天愁眉苦脸,人显老。”

“朕老了吗?”

“没老,和以前一样年轻。”

“别哄骗朕。犹记得父皇登基称帝后,就老得特别快。”

“当皇帝,操心的事情太多,又不注重养生,自然老的快。所以你要吸取教训。”

“都听你的。”

刘诏享受着顾玖的服侍,舒服得浑身每一个毛孔都在跳跃起舞。

他枕在顾玖的腿上,闭着眼睛。

人习惯了忙碌,就闲不下来。

才享受了一会,他就主动开口提起正事,“西北那边,最近都没有新消息。”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目前看来还是很顺利。”顾玖安慰他。

“你说鲁侯这个老家伙,会不会临时反悔。”刘诏有些担心。

“就算他反悔,他又能去哪里,难道他要造反吗?西北大都督府不是摆设,那些年拿北荣西凉练兵也不是假把式。同西北军打,西北大都督府不虚。最坏的结果就是西北被打穿,但局势不会一直烂下去,一切都有结束的一天。别忘了,鲁侯老了,熬也能将他熬死。”

刘诏笑了笑,他握住顾玖的手,“朕仔细想一想,鲁侯那个老家伙是真的想称王,甚至想称帝。只是他没本钱在大周称王称帝,又不甘心交权。你给他指了一条路,他便顺水推舟。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最好的出路。西凉虽然荒凉,可地盘足够大。只要他好生经营,就能弄出一番局面,做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说完,刘诏啧啧两声,又继续说道:“皇祖父是养了一头狼啊!”

顾玖说道:“武宗开耀帝为了扫除崔家在军中的影响力,扶持鲁侯无可厚非。只是他也没想到,会养出一头狼。”

“如果没有西凉这条通天路,你猜他敢反吗?”刘诏好奇问道。

顾玖想了想,“七成可能,局面僵持不下,鲁侯到死都不会反。等到裴蒙继承鲁侯一切,统领西北军,那时候就不得不反。”

刘诏哈哈一笑,“鲁侯一死,朝廷就可名正言顺接管西北军。裴蒙想要保住到手的一切,只能反了朝廷。届时,裴家满门,几千口人,统统都要到菜市口走一趟,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鲁侯是聪明人,他知道作何选择,对他本人,对西北军,对裴家最有利。你不用担心鲁侯中途反悔,破坏西北计划。”

“你有没有想过,鲁侯同西凉合作,反过来……”

“绝无可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西凉不信任鲁侯,鲁侯同样不信任西凉。和朝廷合作,鲁侯和裴家还有一线生机。和西凉合作,那是自取灭亡。”

顾玖很笃定,鲁侯不会同西凉合作。

“我虽然没见过鲁侯,不过看他这些年行事,他是个有底线的人。只要朝廷没有将他逼上绝路,他就会坚守底线。”

刘诏问道:“你认为他的底线是什么?”

“不和异族合作。”

刘诏蹙眉。

顾玖紧张,“莫非我的预判不对?不能亲眼见鲁侯一面,终归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刘诏笑了起来,握住她的手,“你的预判是对的,鲁侯的确是个有底线的人。”

顾玖挑眉,“还担心他反吗?”

刘诏哈哈一笑,“只要他有底线,朕就不担心他反。不过裴蒙此人,得防着点,他可没有鲁侯的底线。”

顾玖轻声说道:“这事让西北大都督李秉明操心去。”

刘诏抱怨道:“昨儿才接到李秉明的奏报,问朕要钱要粮。朕好不容易攒点家当,全都填了这个无底洞。”

“李秉明胃口的确大了点,得敲打敲打。”

刘诏笑着问道:“你来敲打他?朕忙着对付那帮朝臣,实在是腾不出空。”

顾玖笑了笑,“好吧,我就勉为其难替你敲打他。若是下手太重,你可不能怪我。”

“尽管下狠手,朕早就看姓李的老家伙不顺眼。”

顾玖闻言,哈哈一笑。

她调侃道:“最近你看谁顺眼过?亲儿子你都看不顺眼,其他人在你眼里,恐怕个个都是面目可憎,不堪入目。”

刘诏深觉有理,连连点头,“朕如今唯有看见娘子,才觉身心舒畅。”

顾玖捏捏他耳朵,“少拍马屁。”

第1002章 灭国

景明三年。

数十快骑,自西而来。

马背上插着令旗,凡见令旗者,无论车马还是行人纷纷避让。

路过沿途收费站,但凡见到墙壁上写着大大的“兵”字,快骑必定大吼一声,“有急报!换人换马!”

只需一炷香的时间,依托收费站而建的传令兵兵站的士兵,背上行囊,接过令旗和密封的信筒,骑上兵站喂养的马匹,继续前行。

就像是接力赛一样,一个兵站一个兵站的传递下去。

跑死了马,甚至跑死了人,但始终没有耽误军情传递。

八百里加急,绝非儿戏。

一日就算跑不到八百里,六七百里也是有的。

已是夏天,阳光炙烤着大地。

商路通畅,离着京城越近,车马行人越多。

收费站早早得到消息,开始疏散堵在路口的车马行人。

“让让,都让让。赶紧将道路让出来。”

快骑飞驰而过,掀起一股热风,外加尘土飞扬。

“哪里来的快骑,如此霸道?”有人抱怨。

“嘘!没看到马背上的令旗吗,那是八百里加急,最紧要的军情。行人车马若不避让,被踩死都是白死。”

“没打仗啊,哪来的军情。”

“谁说没打仗,西北军一直在和西凉打仗,不知道啊。”

“还在打啊!我以为早就打完了。关键是我们一路走来,半点打仗的气氛都感受不到。”

“一直在打了,你多看看报纸,报纸上时不时会有报道。”

“老这么打仗,朝廷不反对吗?打仗得花费多少钱粮啊。”

“朝臣们反对也无用,陛下一意孤行非要打。只要徭役赋税没增加,打不打仗,对我们小老百姓来说没所谓。”

“这倒也是。朝廷有钱,皇帝爱打仗,那就打呗。只要别摊派到我们小老百姓头上就行。”

快骑一路往东,京城在望。

拥挤缓慢的官道,因为八百里快骑的到来,一路上鸡飞狗跳,车祸一起接着一起。

进城,入宫!

西北军打下了西凉王城,宰了西凉王,灭了西凉国。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当真灭了西凉国?”

“鲁侯如今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啊!”

“灭国之战,这是何等的功劳,等于是在替大周开疆拓土。放在太祖那会,至少也是世袭罔替的国公爷。”

“陛下糊涂!怎能坐视鲁侯打灭国之战。这下子朝廷尴尬了!”

“陛下昏君啊!不限制西北军,反而出钱出粮给武器,让西北军打下西凉。我倒是要看看,陛下如何善后。”

“西北大都督府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事先朝廷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可有说鲁侯何时灭的西凉国?如今西凉那边是什么情况?鲁侯人现在到底在西北还是在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