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六零开网店(134)

作者: 竹叶西风 阅读记录

将那些饥渴难耐的爪子拍开,然后将切成两半的南瓜艰难的合拢,“今天中午有炒南瓜子,不要争不要争。”

姥姥在灶下烧火,她也闻到了那股香味,也想去看。只是锅底离不开人,她倒是懂这群女人的心思,看到什么好东西,基于种菜民族的强大优秀传统,凡是看到什么好东西都是要留种的。

陈姥姥大声说道:“明言呐,还是别炒了吧,留种子明年种,那得结多少南瓜呀?我早就想问你要种子啦,还是留着吧啊。”

听到陈姥姥如此交代,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自己就是这个意思,李明言松了一口气,“那好吧,南瓜还是要吃的,你们这么多手抓了还怎么吃呀?种子肯定会给大家的,放心吧。”

李明言洗干净手,拿出一个锅上用的大盆,亲自下手将南瓜肚里的南瓜子掏出,好家伙一整个大圆肚儿里都是南瓜子,是怎么做到的?

掏干净南瓜子之后,手上黏黏的,她尝了尝,一股属于南瓜的香甜冲进口腔,把她香的七荤八素。

窝窝头是农民最不待见的食物,它连粗粮都比不得,在丰收的季节,南瓜有时候用来喂猪,有时候用来喂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为了这个南瓜的香味如此迫不及待。

一个个端着碗排着队,由陈姥姥,从蒸笼里拿出两块南瓜,或从锅里舀上一碗南瓜煮的甜水儿,爱吃蒸的或爱吃煮的都行,蒸的香甜软糯,味道原原本本的保留在了南瓜里,而煮南瓜的汤水则是一级香甜,比那糖水还好喝呢。

南瓜子没有炒制一个,全部被分为二十五等份分给了李家庄的乡亲们。

陈姥爷接过自家的那份,气哼哼的:“一点儿都不会营生,好歹得拿点儿东西来换吧,白给尽是糟蹋东西,你娘也不说说你。”

李明言拿着剩下的南瓜种子,细细的跟姥爷分说:“姥爷,家里盖房子还指望着人家出力呢,拿我的手软,到时候我叫他们都来帮忙,他们就不好意思不来,你说是不。”

陈姥爷一思量,还是觉得不划算,盖房子自然有饭食招待,到时候别家有什么事情,自家的男丁自然也要去帮忙的,不过既然小辈们自己有成算,他也就不说什么了,搬到李家庄这几天,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外孙媳妇说话抗事的很。

对于无偿分给南瓜子的李明言大家伙都是很感激的,知道她要盖房子了,都说要去帮忙。

趁着秋收完毕,开始准备盖房,宅基地上的碎石已被李明言清理干净。只要拿着铁锹把地基的沟壑挖出来,然后放上从石子场里捡来的,从山上捡来的大块石头当做地基,再垒上砖块就可起房子了。

砖头从哪里来呢?还不知道,先盖着再说吧。

李明言想起空间里的木头,是李家庄所属的整个乡贡献的柴火,还有技术员从火车站申请来的炼钢铁的煤炭。

这不正是烧砖的好材料?

在挖宅基地的时候,李明言悄悄的拉过大哥说话:“大哥,我空间里有好多东西,烧砖的柴火肯定够了,咱自己烧砖。”

李明海没有不答应的,“可以咱们自己烧砖,你空间里的东西是大家的,用了不好,找个机会还是还回去的好。”

空间里的铁器有一些,除了那些极端的,把农具什么的都交上去,除了吃饭没有铁锅之外,其他对于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就是铁匠铺里又挤满了乡亲,纷纷要求给自家打一个铁锅,可是铁匠也没有什么办法啊,当初交东西,铁匠铺首当其中,人人都知道他是干这个的,他铺子里的东西能保存住吗?还得了一个先进的称号,可惜的是,他积存的好铁料,就这么莫名奇妙消失了。

李明言不以为意,“铁的还回去,那些柴火就算了吧,咱们这儿都是山区,到时候我把东西还放回火车站,人家离得远的肯定不愿意大老远的再背捆柴火回去。”

***

烧砖的柴火有了着落,人力也不用愁,男人们现在正从河里背了红薯上来,放了红薯在河里,河水冲洗一天,本来就长在沙地里,没有什么脏东西的红薯就变得干干净净。他们的红薯是红心的,一个个长得十分匀称,地里一薅薅出来一串串的,大多数跟老鼠差不多大,大的也就三四斤。挑出来大的洗净,晾干,由女人在刷刷的用刨刀片成片,然后放在苇席上晒干,要吃的时候,直接煮,或者推磨磨成面。

还有些小的,也洗洗干净,放锅里煮出糖来,然后晾晒个十来天,直到小红薯一个个晒得金黄透亮,劲道甜蜜。

红薯和高粱就是到明年小麦收获之前的粮食了,还有少许红豆,大豆等杂粮。